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44.荀況〈勸 學〉學習評量資料
2014/08/29 05:08:29瀏覽4232|回應0|推薦14

 

荀況〈勸 學〉學習評量資料

 

連繫:《荀子‧勸學》演義

、注音、國字:

 

1.

木直「中」繩:               2.「干」越夷「貊」:            3.「輮」以為輪:

 

4.

「槁」「暴」:               5.「跂」而望:                        6.「ㄨˇㄟ」「苕」:

 

7.

「射」干:                       8.涅:                                        9.槐:

 

10.

其「漸」之「滫」:     11. 魚枯生「ㄉˋㄨ」:          12. 「質」「的」:

 

13.

醯:                                 14. 蚋:                                     15. 「蹞」步:

 

16.

蚯「螾()」:               17.蟺:                                      18. 「衢」道:

 

19.

「ㄊˊㄥ」蛇:               20. 「疇」生:                         21.六馬仰「ㄇˋㄛ」:

 

22.

為善不積「邪」:          23.學「惡」乎始:                  24.「ㄏˋㄨ」巴鼓瑟:

 

25.

秣馬厲兵:                      26.楊「倞」:                          27.「鍥」而不「舍」:

 

28.

日「參省」乎己:          29.「駑」馬:                          30.「ㄑˊㄧ」驥:

、摘釋、解釋:

 

1.

木直「中繩」:                2.「輮」以為輪:                    3.槁暴:

 

4.

其漸之滫:                        5.蹞步:                                    6.駑馬「十駕」:

 

7.

強自取「柱」:                8.利足:                                    9.「絕」江河:

 

10.

「跂」而望:                  11.草木「疇」生:                  12. 質的:

 

13.

行「衢道 」者不至:     14.其「義」則始乎為士:      15.干越「夷」貉:

 

16.

「冥冥」之志、「惛惛」之事:                                      17. 其「數」則始乎誦經:

 

18.

「假」輿馬者:               19.其「儀」一兮:                  20.庶人不「服」:

 

21.

下飲「黃泉」:               22.梧鼠五技而窮:喻              23.心「如結」兮:形容

 

24.

日「參省」乎己:           25.學「惡」乎始:                  26.怨之所「構」:

 

27.

巢非不「完」也:           28.須臾:                                  29.必「象」其德:

、常識填充:

 

1.

荀子,名(      ),戰國時(        )人,至楚國時,春君任他為(         )(          )(            )都是他的弟子。

 

2.

荀況,(   )趙人。世人尊稱為荀卿,漢時為避宣帝諱,亦謂之(   )。

 

3.

荀子之學以人性本(  )為說(孟子主性善),主張化性起偽,隆禮克己。為儒學分裂時期與(   )齊名的一代宗師。所著書,漢劉向校訂為《孫卿新書》三十二篇;至唐楊倞始為作注,並改稱(   )。清(   )著有《荀子集解》,詳盡精當。

 

4.

荀子著書數萬言,漢朝(                )校訂為(               )三十二篇,唐(           )始為之注,更名為(               )

、綜合測驗:

D

1.

下列文句中「而」字的前後,何者具有「因果關係」?
(A) 逡巡「而」不敢進                       (B) 藉寇兵「而」齎盜糧
(C) 侶魚蝦「而」友麋鹿                   (D)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B

2.

閱讀下文,並推斷選項的說明何者錯誤?
一個人沒有讀過的書永遠多於讀過的書。有些人略讀,作為精讀的妥協,許多大學者也不免如此。有些人只會略讀,因為他們沒有精讀的訓練或毅力;更有些人掠讀,只為了附庸風雅。
(余光中〈開卷如開芝麻〉)
(A)
書本數量遠超過人的閱讀負荷               (B)
大學者不可以採用略讀的方式
(C) 一般人若採取略讀是可以諒解的           (D) 故作風雅而讀書是沽名釣譽的行為

A

3.

下列詞語,何者不屬於疊韻?
(A)樂道                   (B)宛轉                   (C)輕盈                   (D)須臾

C

4.

下列各組文句的意義,何者兩兩相近?
(A)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B)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C)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D)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 不遇之變/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A

5.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使用「頂真」的修辭手法?
(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B)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
(C)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D)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D

6.

下列四篇文章的開頭,何者不是使用「開門見山」的破題法?
(A)〈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B)〈諫逐客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C)〈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D)〈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A

7.

於結語方見篇章之旨稱「畫龍點睛法」。一開頭就引入正題稱「開門見山法」或「破題法」。於結尾用名言錦句或自創警句作結稱「提出精義法」。開頭先從別的地方說起,未談及主題,又叫「埋兵伏將法」、「冒題法」。〈過秦〉一文,在文末才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論斷秦過。請問這屬於何種結尾筆法? (A)畫龍點睛法      (B)開門見山法      (C)提出精義法      (D)埋兵伏將法。

C

8.

下列成語何者何者可用於對人讚美?
(A)刻舟求劍〈察今  (B)郢書燕說〈臺灣通史序〉  (C)青出於藍〈勸學〉  (D)向聲背實〈典論論文〉。【90.入學測驗】

B

9.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勸學)此句說明為學須
(A)持恆專一    (B)有良好環境    (C)順自然發展    (D)自立自強。【90.入學測驗】

D

10.

 下列何者無錯別字? (A)契而不舍,金石可鏤   (B)其間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C) 邪穢在身,怨之所遘   (D)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勸學〉)。

A

11.

 以下「 」中的字,何者屬於借代用法? (A)「金」就礪則利   (B)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C) 蘭槐之根是為「芷」   (D)干越夷貉之「子」。【解析】(A)借指「刀劍」之類。  (B)「金屬」之類。  (C) 香草名。  (D)孩子。

B

12.

 以下何者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 (A)質的張而弓矢至焉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C)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     (D)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

13.

「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意謂:
(A)假物而學      (B)學貴專一      (C) 教學相長      (D)學以致用。

D

14.

「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旨在說明何種道理?
(A)
學貴專精        (B)學貴假物        (C)學貴能循序漸進        (D)學貴有恆

D

15.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意謂: 
(A)
學可潤身      (B)物以類聚      (C)學乃知義       (D)為善必彰(自然界之善的感應)

D

16.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荀子〈勸學〉)意謂為學應當: (A)博通多方   (B)有恆心,有毅力   (C) 眼到、耳到、心到   (D)專心致志。

A

17.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是強調:
(A)學的重要、學重於思     (B)思的重要     (C)學與思並重     (D)學的時間應該比思的時間長。

A

18.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此句含義相當於:
(A)
里仁為美        (B)德不孤,必有鄰        (C)常接近有德者則智明行修        (D)慎始敬終

D

19.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意謂: (A)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B)學生都一定比老師優秀   (C) 努力以赴,則天下無難事   (D)努力學習可以改變本質,而更優秀。

B

20.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意喻:
(A)
凡事皆應精益求精       (B)學則才過其本性       (C)有狀元學生沒有狀老師       (D)為學貴求出色。

D

21.

「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意謂:(A)禍災乃作 (B)假物而學 (C) 十室之邑 (D)里仁為美

B

22.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此話所強調的是什麼?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C)學貴漸進,不可躐等    (D)專心一致,事無不成。

B

23.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 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意謂: (A)君子善假於物   (B)君子當慎其所學   (C)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D)君子當積善成德。

C

24.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此句喻意在: 
(A)
求學之功在於有恆         (B)積善成德         (C)修身之要在善假於學         (D)學貴在知權達變。

A

25.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意謂為學當知: 
(A)
榮辱有自              (B)假物以學              (C)隆禮親師              (D)德不孤,必有鄰。

B

26.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勸學〉)的「強自取柱」意謂: (A)強壯者可自行搬動柱子   (B)太剛強的東西易導致斷折   (C) 太剛強的東西會招來束縛   (D)強行將公家柱子挪為自用。

A

27.

「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意謂: 
(A)
音樂之感物    (B)瓠巴、伯牙相知甚深    (C)琴瑟之和鳴    (D)學習需要有好的環境。

B

28.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句中「惛惛、冥冥」意謂:  (A)精微遠大          (B)專默精誠          (C)心神恍惚          (D)神明庇佑。

B

29.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意謂: (A)學習環境的重要   (B)學貴「專一」   (C) 學當「假於物」   (D)後天教育的重要。

A

30.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旨在強調: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不打不成器,不教不知義         (C)君子性非異於常人,善假於物也        (D)為學必須明辨是非。

B

31.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勸學)「十駕」之意為:
(A)
承載十人     (B)十天的行程     (C) 十匹駿馬     (D)十輛馬車。

C

32.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此句告訴我們何種道理?  (A)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B)船到橋頭自然直      (C)學貴專一,勤能補拙      (D)成功並非偶然。

D

33.

「學惡乎始,惡乎終。」句中「惡」字意同於:
(A)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                    (B)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C)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D)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D

34.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意謂:(A)溫故而知新   (B)木受繩則直   (C) 善假於物也   (D)蹞步至千里。

B

35.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是在強調: 
(A)
無而為有,虛而為盈        (B)學貴專精

(C)
學應循序漸進                    (D)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C

36.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二句含義與下列何者矛盾?  (A)蹞步千里   (B)駑馬十駕   (C)梧鼠技窮   (D)真積力久。

C

37.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旨在說明: (A)君子慎其所立   (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C) 學貴專一   (D)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C

38.

下列「 」中的「惡」字讀音,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 (A)性「惡」論   (B)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 學「惡」乎始?惡乎終?   (D)罪大「惡」極。【解析】(A)ㄜˋ。  (B)ㄜˋ(粗劣的)。  (C) ㄨ(何處;哪兒)。  (D)ㄜˋ(罪惡)。

D

39.

下列「」內的字義,何者有誤? 
(A)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天性

(B)
蘭槐之根為芷,「其」漸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若

(C)
真積力久則「入」/深造有得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斷絕。

B

40.

下列「」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
「生」而同聲,長而異俗/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B)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吾日三「省」吾身
(C)學「惡」乎始?惡乎終?/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D)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退避三「舍」。

D

41.

下列「」的音義,何者為誤? 
(A)
學「惡」乎始?惡乎終/ㄨ,何     (B)
質「的」張而弓矢至焉/ㄉˋㄧ
(C) 其漸之「滫」/ㄒㄧˇㄡ,臭米汁  (D)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ㄑㄧˇㄥ,半步。

B

42.

下列引號內的字,何者讀音正確? 
(A)
干越夷「貉」/ㄇˋㄛ      (B)其漸之「滫」/ㄒㄧㄡˇ     (C)槁「暴」/ㄅㄠˋ    (D)「射」干/ㄕㄜˋ。

CD

43.

下列文句,何者可用來形容「音樂之感物」?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B)
想要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李臨秋‧望春風)
(C)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
(D)
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C

44.

下列各句,何者在闡明「善假於物」的道理? 
(A)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D)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C

45.

下列各句,何者意在闡明「善假於物」的道理?(〈勸學〉) (A)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B)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D)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

B

46.

下列各組,何者並非同義詞? 
(A)
六馬仰秣/沉魚出聽         (B)冥冥惛惛/心有旁鶩

(C)
臨深履薄/戰戰兢兢         (D)繼志述事/克紹箕裘。

C

47.

下列成語,何者與「比喻環境之能影響人」無關? 
(A)
蘭芷鮑魚,與之俱化        (B)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C)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D)入鮑魚肆,久而不臭。

C

48.

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
怠慢妄身       (B)捏而不緇       (C)蹞步千里       (D)翫歲喝時。(翫歲愒時)

C

49.

下列成語的敘述,何者有誤? 
(A)
「蹞步千里」與「駑馬十駕」均指持志以恆

(B)
「鍥而不舍」與「孜孜矻矻」均指日夜勤力之意
(C)
「強自取柱」與「近朱者赤」均比喻環境能影響人
(D)「積土成山」與「積水成淵」均喻事之成功係由積漸而來。

D

50.

下列何者可做為「專心致志」的引證? (A)草木疇生,禽獸群焉   (B)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   (C)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D)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AD

51.

下列何者是反義詞? (A)駑馬/騏驥   (B)須臾/片刻   (C) 衢道/歧路   (D)金石/朽木。

C

52.

下列何者無錯別字? 
(A)
邪穢在身,怨之所遘        (B)鍥而不舍,金石可僂

(C)
醯酸而蚋聚焉                    (D)木受繩則直,金就歷則利

A

53.

下列何者運用了映襯修辭? (A)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C)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D)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D

54.

下列那一成語與「持事有恆,必能成功」無關?
(A)
蹞步千里      (B)駑馬十駕      (C)磨杵成針      (D)強自取柱。

C

55.

下列敘述,何者為誤? 
(A)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極言音樂之感物   (B)木受繩則直/意謂為學必能增其德業

(C)
積土成山/指學則才過其本性    (D)蹞步千里/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必可成功。

C

56.

下列語句何者不是比喻音樂之動人?
(A)流魚出聽,六馬仰秣(〈勸學〉)

(B)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喫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明湖居聽書〉)
(C)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岳陽樓記〉)

(D)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

C

57.

下列選項,何者不是通同字?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通「性」   (B)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通「游」   (C) 質「的」張而弓矢至焉/通「第」   (D)其「數」則始乎誦經/通「術」。

D

58.

以下「 」中的字,何者不是轉品用法?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B)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C)
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D)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解析】
(A)名詞作動詞用;游泳。  (B)名詞作動詞用;彈奏。  (C) 名詞作動詞用;吃草。  (D)本意即「刻鏤、雕鏤」,動詞。

A

59.

以下句意,何者相似?
(A)真積力久則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D)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D

60.

有關荀子的敘述,下列何者為正確? 
(A)
荀子著書數萬言,劉歆校訂為孫卿新書

(B)
商鞅、李斯為荀子的兩大弟子
(C)荀子主張性惡,以為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故法先王
(D)
荀子之學源出孔子,傳六經而兼通百家之學。

D

61.

何者有「誠於中而形於外」的意思? (A)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B)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C)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D)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C

62.

若要舉例說明「後天教育的重要」,可以引用哪一個例子? (A)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B)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C)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   (D)目不能兩視而明。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1674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