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5 20:10:19瀏覽1253|回應2|推薦65 | |
一百六十年後 夢想成真 西元1851年 咸豐帝當了一年了 中國正處於不平等條約束縛中 洪秀全太平軍準備起事 捻軍 回教徒 阿古柏汗國民變劇烈 俄國漸漸佔領黑龍江下游之地 中國對外貿易採鎖國政策 英 法 工業強國正覬覦著中國市場 英國女王維多利雅宣佈 第一屆世博會在倫敦展開 那時由中國商人參展 買辦徐榮村以"中國"名義 送了12包湖州蠶絲展出 居然得到金牌獎 同治帝在位 以泱泱大國之名 參加世博會 拿出古董及土產 那年 美國展出電鍋 中國展蒸籠 1910年 梁啟超呼籲辦世博 上海醫生 陸士諤 寫了本理想小說"新中國" 夢裡上海有地鐵 高樓與大港 並在上海辦萬國博覽會 風華絕代 1982年 鄧小平訪美 改革開放政策與世界再度接軌 此時的上海 歷經 改朝換代 軍閥割據 北伐抗日 內戰冷戰 仍然是個殘破的小漁村 有如隱藏在岩石裡的鑽曠 那年博覽會 美國展出"太陽能收集器" 德國展"核子反應爐" 科技產物 中國展出十塊長城磚 兵馬俑 景泰藍 和沼氣爐 就如某些國家今日的展館一樣 在中國館內眺望臺灣館 心裡內在運作很奇特 大陸和臺灣從不曾如此親近過 兩岸的人民在上一代都付出了慘痛代價 若歷史是條曲線 上次經濟高峰期在宋朝 軍事高峰期在元朝 中國現代應該是止跌回升進步的復甦期 甚至與美國並立 甩開曾傲視全球三百年的英 法 而臺灣會是在此世紀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凝視著美麗臺灣館 我的家鄉 在異地 更顯珍貴 每天只有四千人可入館 搬回臺灣再拜訪吧 斗拱中國紅在豔陽下 耀眼的出色 共有三種紅存在深淺變化 其中下層樑柱最紅
外形以中國傳統建築為基礎 功能上卻有著科技元素 140米見方的大屋頂與外牆上的太陽能光伏板 讓整個建築照明用電自給自足 等待入門的排隊民眾 心裡早有數 沒兩三小時進不來 深深以為苦 有人為插隊而面紅耳赤 酷熱溫度讓人感覺不舒服 但我卻甘之如飴 享受著那份擁擠的氛圍 這是人生難得的參與 也許走馬看花 也許蜻蜓點水 又有何妨
館內分三部份 東方足跡 尋覓之旅 低碳行動 東方足跡: 回眸開放改革以來的城市巨變 古代城市再現(以巨幅清明上河圖動畫呈現) 再展現未來和諧的城市願景 地名斑馬線 春天的故事 歷史長卷 下圖為"同一屋簷下" 展現未來美好 城市規劃區 希望的大地 城鄉律動 第二部份 尋覓之旅 以輕鬆玩樂心情 乘坐遊車 讓腦海充滿想像與夢幻 體驗中國城市營造所注入的元素 如斗拱 拱橋 園林等 第三部份為"低碳行動" 應對當今氣候暖化混亂 資源短缺現象 提出警示 使用人類智慧來倡導未來生活的模式 反璞歸真 用之有節 取之有道 下圖為感悟之泉 以盛開的荷花寓意未來的美好 環形水帘上不時出現"取之有道" "反璞歸真" 字樣 未來車 曾任上海市長 後當上海協會會長的汪道涵說 "世博是戰略性的 管五十年發展" 大國崛起 在二十一世紀初 已辦了兩場世界盛會 北京奧運 上海世博 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驗收 從世博會的主題可看到 未來科技發展與行為方式 走出展館 面對人潮 無法想太多 懷著雀躍的心 吃個飯 休閒一會兒 還有隊要排呢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