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06 20:51:33瀏覽2369|回應3|推薦45 | |
契子 兩位文藻學院的女生來到左營自助新村找到當地居民,想在這即將鏟平的社區仿傚臺中眷村在屋牆上塗塗鴉鴉,竹籬巴內的兄弟說”妳高興隨便吧!” 隨後,曾是海軍子弟就讀的小學(海青工商)三年級學生,發動班級展開繪圖創意,不料引起網路軍注意,假日擠滿來自大高雄大專學生或攜家帶眷者魚貫穿梭,儼然成為駁二區藝術想像區般。 從海青工商大門正對面巷子進去,首入眼簾是大排長龍買早餐的群眾,「口袋餅」是這家遠近馳名的眷村美食。這燒餅味道香、表皮酥、內層軟、口感Q,一般可以夾油條、夾蔥蛋、夾荷包蛋,但沒吃過燒餅裡頭夾一堆小菜的吧!把燒餅的一側剪開,裡頭依個人喜好夾進榨菜、蘿蔔乾、毛豆炒豆乾丁、粉絲木耳、酸菜、炒酸黃瓜等菜色,再塞進一塊甜不辣或荷包蛋,愛吃辣的淋些特製的辣椒醬,份量十足。很多人邊走邊吃,享受那份自在。 眷村文化是歷史的產物 就在中共竊據國土、家園即將失陷的那年,海軍的眷屬和子弟們, 因得運輸及渡海船隻的便利,大部分都很幸運地從長山八島、 青島、南京、上海、舟山群島(定海)、馬尾、廈門、廣州、榆 林等港口來到了左營。 如果以軍區內的「忠烈將士紀念塔」作為地面中軸線,那 麼北方的眷村有合群、自治、建業、復興、屏山、明德、 自立、海光、創造,南邊則是崇實、自勉、自助、勝利、 東萊、東自助、勵志、果貿、自強等,南北共有十八個眷村 ,加上散居在左營大街內,和龍泉寺附近的眷屬,應該算是 有十九個海軍眷村,各村首尾連綿,南北延伸長達十多公里 ;在民國五十五年以前,這絕對可以說是台灣最大、最集中 的一侗屬於特殊族群的眷村。 一般將校級軍官的宿舍分配,是依官階的優先順序配與,以明德、建業、自強、崇實等獨門獨院的房舍為主。至 於尉級軍官的眷屬們,到大都住進合群、自立、自助等 新村內,但在這幾個新村的部分空地裡,也羼蓋了不 少士官級的「患難」違章建集。 左海軍基地,左營23個眷村的眷民人口,在高雄市的 人口總數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眷村外圍仍保留相當 完整的軍中文化,如中正堂、中山堂、四海一家、 豫劇隊、海軍運動場、海軍子弟小學(今海青工商) ...等等,左營可說是一個明鄭時期的先期移民與國 民政府時期的新移民多元融合的地方,在這兒,可 能隨時碰到來自中國大陸任何一個省的人,也許是 黑龍江或甘肅。 在左營服過過兵役的朋友 ,想必會有一輩子的回憶。 學生口耳及網路傳播真是驚人 放眼望去 大巷小弄三伍 成群幾乎是學生在那充滿愛國思潮中 各式彩繪圖案中留 下最後一瞥 清治舊城故居 地方民間信仰 眷村文化匯集成左營在地 特色 來自明鄭期的軍屯駐紮 清朝縣治轄區 及38年撤退後海軍重地 歷史造就了如此必然 也創出左營一族群一族群的特色 經過幾十年的融合 舊城依然在 信仰各神祇依然旺盛 但是 眷村文化已然悄悄褪走 就如反共抗俄的激情聲響愈小了 歷史很詭譎 只有正反合的因果 沒有對錯 不同的時空裡有不同的解釋 而歷經苦難滄桑者 獨自吞取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淒迷 其實人生的價值就在曾經堅持過什麼 並為它付出代價 在午夜夢迴時 即使淚痕斑斑也不悔初衷的認定 國旗的飄揚述說著人心一顆 越王勾踐復國故事激勵著眷村子弟 自助村裡的小市場 是一長條巷子 現在幽幽暗暗的落寞 曾走過不凡的歲月 是每天晨間家庭主婦熱絡交流所在 人稱海軍太太是守活寡 當丈夫上鑑出任務時 能得些慰藉的 就是幾個調皮孩子和守望相助的隔壁太太 操著臺灣國語和道地的山東話對談 一天的活力就從這開始 在此 佈置了一塊溫馨角落 供參訪者留下隻字片語 還將用不着的物件供人取用 此舉溫暖了許多遊客的心 一本本眷村照片說著一篇篇故事 與持家為艱的過程 這些櫛比鱗次屋舍排列 也看得出大伙是如何情同家人 守望相助 經過一間狹窄破舊屋子 門前堆滿雜物 隱約傳出淡淡幽情的鄧麗君歌聲 清亮柔美歌聲在巷弄間迴繞 此情此景 配合的天一無縫 天井中 一棵壯碩的黑板樹 想必綠蔭盎然時 幾戶人家休憩聚集處 如今命運未卜 仍然生氣勃勃仰望藍天 枝頭舒展 好似說著 "明天還是美好的一天"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