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上名山第一~~嶗山
2011/09/25 10:05:08瀏覽1415|回應3|推薦54

「妳去嶗山!看見道士沒?」好像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此,把嶗山和道士緊緊黏抓在一塊,這不能不歸功於文學的力量深入人心。若是將蟧山宗教文化、名人軼事拿掉,剩下的花崗岩與風化熔岩自然地理是否還能引人入勝呢?也許我會讚歎它如巨龜伸入海中,近萬年間雕琢出疊疊纍纍奇山怪石面目崢嶸而興奮,也許我會居高臨下對著那片深藍大海深呼吸,藍海說不定還摻雜著迢迢黃河東流水呢,但它不會那麼有名氣,也不會是我想來此的原因。 

若是在網路上查察嶗山資料,有一大串名人曾經來過這裡。譬如,秦始皇統一後出巡為徐福求仙藥來過,還留下碑石;漢武帝曾來祀神求仙,也留下石雕;李白與杜甫同遊齊魯,留下詩句「我息東海上,勞山餐紫霞」;明朝嘉靖大壞宦官嚴嵩都曾遊玩過太清宮,近代如王世禎、文徵明、孫中山、康有為、蔡元培…等等都慕名而來。山裡有的是文物古蹟,有的是刻石碑記,尚有記載勞山的人物、有名僧、有名道,洋洋灑灑好不熱鬧,從西元前到西元後兩千多年,累積出了多少文人軼事,想想那蜿蜒翠綠山道、那觀海景象,我曾與一堆歷史人物共享共緬,就添增了無限的樂趣。然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蒲松齡了。 

蒲松齡在嶗山上有座石雕坐像,旁邊有棵上千年巨樹相伴,隱約記得是銀杏,因為太多幾百年蒼勁古樹圍繞著太清宮,照片中看不清葉片,甚至參天高聳讓相機無法全貌入鏡。看到他的像,不得不想起他在聊齋裡的「勞山道士」讓人佩服其想像力之高,給了後世成仙成道的幻想。故事裡說有個王生想成仙來到勞山,不堪苦於仙長每日叫他劈柴砍樵而不授予仙道,想要返鄉故里,卻在薄暮返回瞧見師與兩人在昏暗中飲酒,見師剪紙如鏡貼在壁上,傾刻,月兒照亮整個房間,另一人則是拿一酒壺分倒杯中,壺中酒卻始終未減,第三人見兩人各顯神通,也不甘示弱,拿一雙筷子拋向月亮,叫嫦娥美女翩翩下凡婆娑跳起「霓裳舞」,舞畢後盤旋而起,瞬間變又化為筷子。三人開懷大笑後興致大開,居然提議上月球去喝,那個求道的王生看見道師與其他兩人移席,漸入月中飲酒,三人鬚眉畢見飄然如鏡中影,酒罷離去。門徒點了燭火一看,老道士獨坐桌邊,剩菜殘羹還在,如月紙鏡也還在,客人卻不知去處。震驚之餘他打消了歸意,砍柴依舊,卻又難忍苦幹,興歎著長著厚繭的雙手去求老道士教授仙道,老道士只好授與了穿牆術秘訣,學成返家後炫耀於妻,但因有違潔持心穿牆時重撞,頭上起了個如卵石腫包,被妻子揶揄恥笑,還大罵道士壞心。這個故事將勞山道士神話的太美了,想像一下,在花前樹下抬頭望著黃澄澄月亮,有三個仙風道骨眉鬚飄蕩的影子開懷暢飲,是何等的浪漫!蒲松齡在最後一段又諷刺了凡夫俗子一頓。他把嶗山推昇到了仙境般的地位,將道士道術神化,配合著自然地理更具吸引力。 

若是將崂山只當作道教中心,可能也太偏頗了。佛教在崂山始於魏晋盛於隋唐,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卻在明朝萬曆年間發生過僧道之爭。這中間又牽扯到萬曆與母親慈聖太后權力之爭,將憨山和尚所創建的海印寺毀於一旦,也就是太后所支持的佛僧被控「坐以私創寺院」充軍發配到廣東雷州,只留下敕頒「藏經」,萬曆又花了大筆銀兩重建「太清宮」。宗教成為帝王奪權的犧牲品,也成為收買人心的工具。 

嶗山頂上還有一個石雕立像頗為顯眼,那就是東晉時期曾從印度求經渡海上岸的法顯,在上岸處建了石佛寺,至今有一千五百年了。後世又陸續擴建寺院,弘揚佛法盛極一時,清朝時建的華嚴寺、石佛寺、法海寺被稱為崂山三大寺,文革時僧尼被遣、神像被砸、經卷文物被焚,佛教遂逐漸衰弱。 

崂山古稱勞山或牢山,加了個山字以顯示其堅固、廣闊與高聳。在歷史的長河中提到道教就會想到勞山,勞山太清宮是全真道教活動中心,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漢朝五斗米教之前就有了規模,元宋到了鼎盛,鼎盛時的勞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道教始創於東漢張道陵「五斗米教」,後經北魏寇謙之改革為「天師道」,宋遼元金時分宗立派達120多派別,其中北方王重陽所創全真派影響最大,還記得「射雕英雄傳」裡喝酒運功從腳底排出而千杯不醉的丘處機,是全真七子的老大,也是完成了清修叢林制度、受戒制度戒葷腥,不娶妻室的機制,七子以嶗山為活動中心成為道教全真第二叢林,丘處機曾吟詩讚譽「華蓋真人上碧霄,道人從此蔚清標,至今絕壁幽岩下,尚有群仙聽海潮。」他用全真派理論將其他派別歸順,還獲得成吉思罕的邀請談養生之道與統治天下之道,並下詔書命為「國師神仙」敕領全國道教。至此,蟧山因道教而聞名,道教因嶗山而殿基,相輔相成。 

整座嶗山最讓人醉心的莫過於參天古樹,幾棵高聳銀杏,居然綠意盎然的傲氣,想著秋冬時分,當遍地黃澄落葉恍若黃金雨灑下,又是何等景致?那幾株隱藏著瑰麗色彩的山茶,當季節來臨時,又是如何的花叢滿樹的嬌艷?那榆?那檜?那松?那漢柏?還有那聊齋香玉篇裡的絳雪仙子,樹齡已五百年了,深紅花開後的繁華是何等模樣?只可惜機緣尚須等待…。 

原來,我對嶗山情懷除了客觀自然外,還加上緬懷著歷史文化,我走名人走過的路,看著他們留下的遺跡,讀了些詩句,吸了些不曾吸過的芬芳,在石碑雕像前摸索,坐在千年樹蔭下想像著仙人道術,望望只在地圖上看過的黃海,還吃了青島老冰棍,嶗山!勞山!牢山!把我心給圈住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0930846&aid=5671230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旅遊文學
2012/12/14 13:11

旅遊不用相片,

照樣可以引人入勝.



馬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
2012/06/24 20:17

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去過青島,可惜沒有足夠時間去嶗山。



李安納 新疆之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嶗山
2011/09/27 23:26

好美的文字表達

字裡行間訴說著

嶗山的故事

引領我進入一個仙道的世界

像回到了我的前世

MABLE(m0930846) 於 2011-09-28 23:07 回覆:

Anna:

妳的法國貴婦堡才真精彩呢

我看了好幾遍

謝謝百忙中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