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2 00:01:13瀏覽3227|回應31|推薦214 | |
三更未到,廚房已升起一片的柴火,七七喀喀的腳步聲,圍繞在寒冷的冬夜。酷冷的風不斷的穿梭在斜屋破瓦的各個角落,只有爐火旁的一點微溫,使得單薄的身子不至於顫抖個不停。母親早已熟練的在鍋子上炸個不停,陣陣的油煙撲鼻而來,油條炸得金澄澄的,一條接著一條,陣陣的油炸聲及撲鼻的香氣,掩蓋了寒冬的水氣。大姐也在屋外頂著寒風刺骨拉著石磨,磨著一顆顆的小黃豆,左手一邊掏水,右手一邊轉磨,白色泡沫的汁液,就這樣一滴一滴的滴到桶子裡,直到磨完為止。母親說:「趕快拿過來,柴火正旺,放在左邊的爐灶上煮。」個子嬌小又稍嫌瘦弱的大姐,不慌不忙的提起桶子,將豆漿倒入鍋中後。蹲下身子抓起木柴拼命的往爐灶裡丟,深怕一個閃神,火息了,那今天全家的生計就完了。 天空才微微露出一點亮度,母親與大姐已挑著豆漿及油條,準備出門去。屋頂上的露水因昨夜的凝霜,已開始溶化,一滴滴的滑落至屋簷下,而霧氣仍籠罩著整個農莊。這是一天辛苦的開始,開始著一家人全部的生計。 我不知?是否每個家庭的老大,都必須幫忙父母親扛起家計,擔負起身為大姐的責任。但,我確知,我家大姐是為了這個家,犧牲奉獻,犧牲了她應有的權利,學業,同時也兼負起六個弟妹的照顧。家裡總共七個兄弟、姐妹,唯獨大姐放棄學業,沒有讀書升學。 大姐跟著母親,每天一早忙著煮豆漿、炸油條,再挑著到街上賣,回家後還得忙大夥的早餐,早餐忙完後,接著下田、撿柴、種菜,做到太陽下山後才得安閒。逢年過節,跟著母親學習作年糕、發糕、菜頭糕、包仔糕、紅龜糕,有一陣子還兼著賣碗糕。端午節包粽子,有鹹粽子、甜粽子及粳粽子。應該是我們家兄弟姐妹中,唯一得到母親手藝的真傳。 那年,我國小二年級,一位常到家裡賣布的先生,說要為大姐作媒,沒想到這個媒人的嘴上功夫一流,父母也相信,一次的相親就決定了婚事。結婚當晚,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母親流淚,小小年紀的我深知是母親捨不得大姐離開身邊,才難過的淚流滿面,或許這是父母第一次嫁女兒最不捨的心情吧。 大姐嫁過去的幾年後,便開始在她們家鄉的附近賣起早餐來,因人口不是很多,所以連中餐、晚餐也一起賣麵來貼補家用。這一做便是幾十個年頭,在鄉裡人緣也好得不得了。後來人口結構也多了不少,生意雖然不是頂旺盛,日子倒也過得去。尤其是逢年過節,預約大姐作的年糕、發糕、菜頭糕、包仔糕、紅龜糕的客人,常讓大姐忙得喘不過氣來,幾年前母親還常常去幫大姐忙,這兩三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只能在一旁陪伴著大姐聊天。 吃過大姐作的所有糕類,沒有人不豎起大姆指,說聲讚。保證原汁原味的古早味,一口嘗在嘴裡,一心勾起童年滿滿的回味,真不叫人暢快,再說聲讚。 如今,每逢年節,家裡拜拜的年糕、包仔糕、發糕都是從大姐家帶回來。這樣的手藝是母親的真傳,也因大姐年輕時,跟著母親勤學勤作,才能保留著古早味的鄉土鄉情,與不失傳統的真實美味。 每次嘗到大姐做的年糕、蘿蔔糕,內心就充滿著感激與感恩,這是她犧牲奉獻,為家人、為弟妹所換來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我們全家都跟大姐保持著最親的情緣,沒有人會忘記大姐,也常常三不五時的往大姐家跑,就像未嫁前的大姐一樣,令我們尊敬與敬愛。如今端午節又將到來,不禁想起大姐那又香又好吃的肉粽來。
有幸進入決賽 就請朋友幫助加加人氣 投票 謝謝各位好友 http://iii.xinmedia.com/about-blogger5.jsp?uid=1373 我的個人投票網頁 第一本 書名--在每次的深夜裡 第二本 書名 -- 我就這樣過了一生嗎 第三本詩集--鏡煙湖 第四本書名--明月依然在心底 敬請各位朋友 多多捧場 謝謝您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