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31 16:22:10瀏覽2037|回應0|推薦8 | |
「正視過動兒學習困境」記者會 ◎ 李慶安委員: 本記者會是與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共同舉辦日前台東縣一位四歲的小朋友被托兒所退學,而且家長還用了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這個疑似過動兒的孩子多次在學校打同學,造成其他小朋友和家長非常困擾,要求學校處理。這名家長表示孩子嘴裡常唸著「不要打人」、「不要亂動」但卻無法控制自己。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隱性障礙,不像一般顯性的身心障礙學生(如視障、智障、腦麻…等)這樣的容易被發現,因此常常未能即時接受到特教、醫療或其他服務,孩子看起來正常,因而被安排在普通班的教學環境中,不僅導致老師在班級經營上的困難,影響其他同學的受教權,更重要的是過動兒的基本受教權也受到影響往往受到排擠。因此建立過動兒早期的鑑定、個別化教育和療育制度是刻不容緩的。 ◎ 金燕玲理事長(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過動兒只要經過適當的療育,是可以發揮一般人,甚至超越一般人的成就,希望政府當局能夠正視弱勢的過動兒 ◎蔡昆瀛教授(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教中心主任): 就台東這個案例,以及其他曾發生過的案例,造成孩子、家長及院 三方皆輸的局面,這反應出需要健全的早期篩檢、評估、鑑定、療育輔 導以及專業支持。 就過動兒來講,分為原發性、次發性的兩種症狀,被報導出來的暴力、 自我認同低以及反社會行為皆屬次發性症狀,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原 發性症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臨床上次發性症狀比較難處遇、而 且療育時機越晚,效果越低。這也突顯了早期療育的重要性。但目前有一 個缺口~缺乏適當的篩鑑工具以及讓第一線的老師、家長有足夠的知能來認 識過動症以及發揮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角色,而且過動兒的判定、評估是 需要嚴謹的程序,需要老師、家長以及個案疾病史以及跨情境行為觀察資 料,是需要長時間的,如何將這個嚴謹的過程放在學校鑑定機制中。完整 的評估及鑑定是接下來的療育與輔導的第一步。 ◎蔡美馨祕書長(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讓過動兒不要成為教育、醫療的人球:過動兒因為家長不願意接納孩子 有這樣的困難,導致就診率低(不到兩成)。在衛教講座回收的問卷中, 有93%的老師反應過動兒的情緒行為有壓力,不知如何協助,根據統計推 估,全台約有26萬過動患者,但在教育單位通報的人數為1700多位,差距 是如此之大,孩子雖然有病,但實在應該有個別化特殊教育需要,原本有 生產能力的孩子放棄自我,會花費更多的社會成本。赤子心希望過動兒能 有適性學習、零拒絕、心理無障礙學習環境。 ◎梁瑛芬(過動兒家長) 今年當選十大傑出媽媽並有幸受總統暨見,集榮耀光環於一身,但是看到四歲的孩子被退學,我感同身受,因為我孩子在國小時,同樣的被英文班退學,雖然我的孩子盡力克制自己,但仍無法避免的影響到其他學生,我不知道其他家長是否能夠用同理心,體諒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因此而受傷,包括因為人際不好,還因此而不敢參加畢業旅行,雖然我的孩子在去年參加元氣小子模範生選拔賽脫穎而出,表現優良並榮獲許多大獎,但是在學校中仍然是受到同學冷落,每天我的孩子從學校回來跟我哭訴沒有同學願意跟我做朋友,我身為媽媽無法做什麼,雖然我的孩子很努力,成績很好,而且媽媽當選十大傑出媽媽,那又如何,我們都得了憂鬱症,而其他低學業成就、家長的知能不足,要怎麼過下去呢?過動兒的資源在哪裡?希望政府單位能夠將衛教宣導列為年度的行程,期待政府支持赤子心運用專業的方式做相關宣導,讓社會大眾認識過動兒,接納過動兒並進而協助過動兒。 ◎秦郁涵(過動兒代表) 學校步驟快,常常跟不上老師及同學的腳步,聯絡簿常常抄不完,老師覺 得我很煩,因為我常常東西沒帶、上課喜歡動來動去,抽屜也很亂;而同學 也會欺負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那麼痛苦還要上學,而且也被同學的弟弟妹 妹嘲笑,後來我五專時獨立出來住,結果更慘,因為沒有家人提醒,因此 東西掉的更多、頻率更高。 ◎ 李慶安委員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身心障礙十二障礙類別的其中一項屬嚴重情緒 障礙,但不適用身心障礙保護法,不能享有一些社福和醫療資源。過動 兒因為屬於隱性障礙,不易被發現,所以大部份的過動兒都待在普通班,未接受特教協助,在普通班中因為老師、同學不了解的情況下,時常因為違反常規後接受不當的處遇,而在人際、學業及情緒上出現障礙,故在此要求教育單位正視過動兒的受教權、讓他們無障礙適性學習,這需要專業協助並且增加教師知能,不僅保障過動兒的學習權益,也不能繼續讓他們造成其他學生學習干擾,甚至是被打。要讓老師在班級經營上更有效能,並且讓其他孩子也能夠得到正常的教學就必須正視過動兒的學習困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