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5/16 15:59:48瀏覽389|回應0|推薦1 | |
過去中科院以「國防自主、科技建軍與自製」為目標,現階段因兩岸關係的逐漸和緩,國防戰略有所調整,臺灣不再與對岸進行武力競爭,因此,中科院也應當適時調整設置功能,發揮資源共享的綜效以及多元應用,將研發國防武器的關鍵技術,在合理、國家安全的規範下進行「技術移轉」,應用在民間企業產品開發上,以協助提升一般產業技術、競爭力,增加其產值。如:RFID應用系統運用在全國港口的轉口櫃通關,已促成逾7億的產值,預估未來在全球更會有近百億元的市場;此外,紡口等重要的模具技術以及機具的系統整合,可協助業界在紡織製程技術上的改良,以增加產能與產值。當這些技術轉移使民間企業賺錢後,政府除了可以增加稅收外,企業也更有意願投資政府,如此一來,政府可挹注更多的資金繼續研發國防武器,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國防部高華柱部長(左)答詢
軍備局長兼中科院長金壽豐中將(右)答詢
在現今時空環境下,中科院可否展現資源共享,將各項有關研發成果透過多元運用,進行民間企業技術移轉?有效結合民間力量,充分發展國防科技工業?此等是達成國防建設獨立自主之關鍵。碧涵期望國防部做好機敏技術把關工作,並將各項專業能量有效導入民間,做好自主國防之目標。 經濟部杜紫軍常務次長答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