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其相關理論 年度 | 得主 | 相關理論 | 1972 | Kenneth J. Arrow | 1.亞羅不可能定理 2.福利經濟學 | 1975 |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 提出「分解乘數」的概念,等於西方經濟學的「影子價格(Shadow Price)」。 | 1976 | Milton Friedman | 1.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極端強調經濟生活中的個人自由,強烈反對國家干預。 3.在西方經濟學領域中,較早引進「人力資本」概念。 | 1978 | Herbert A. Simon | 有限理性,行政人 | 1979
| Theodore W. Schultz | 1.農業的「人力資本(教育、才能、精力、意志)」。 2.人力資本概念之父─美國農業經濟學界。 | Sir Arthur Lewis | 主張實施經濟計劃,矯正經濟上的放任主義(Laissez Faire) | 1982 | George J. Stigler | 1.資訊經濟學 2.公共法規的影響與管制經濟理論 | 1986 | James M. Buchanan Jr. | 1.官僚不是天使。 2.與Tullock:公共選擇理論(政治經濟學) | 1991 | Ronald H. Coase | 1.交易成本、財產權 2.「社會成本問題」、「廠商的本質」 3.新制度經濟學、法律經濟學 | 1992 | Gary S. Becker | 開拓家庭、犯罪等經濟學領域 →法律經濟學 | 1993 | Douglass C. North | 《公共議題經濟學》 | 1994 | John F. Nash Jr. | 賽局理論 | 1996 | James A. Mirrlees William Vickrey | 不對稱資訊 | 1998 | Amartya Sen | 福利經濟學(社會選擇理論) | 2001 | George A. Akerlof A. Michael Spence Joseph E. Stiglitz | 不對稱資訊 | 2009 | Elinor Ostrom Oliver E. Williamson | 公共財、公共選擇制度經濟學 交易成本、企業組織、經濟法律制度經濟學 |
參考或引註資料來源:林曉芳(清大經濟所研究生),諾貝爾經濟學獎資源利用專題,發行者:清大人社院圖書分館,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hslib/subject/ec/Nobel.htm;莊蕙嘉編譯/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 首見女得主〉,聯合報,2009年10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