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共政策〈或行政學〉之經濟學途徑之十一
2009/12/22 12:52:55瀏覽1251|回應0|推薦0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linor Ostrom(歐斯壯)與Oliver E. Williamson(威廉森)[1]

  Elinor Ostrom[2](歐斯壯)與Oliver E. Williamson[3](威廉森)為今年(200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位得獎者都是研究經濟治理(economic governance),其中,Ostrom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共有財,Williamson則是企業組織。去年(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認為,這是對「新制度經濟學」的肯定。其實,「新制度經濟學」的學者已經三度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分別為1991年的Ronald H. Coase1993年的Douglass C. North以及今年的Elinor OstromOliver E. Williamson

  Ostrom的研究對於傳統看法提出挑戰,傳統觀念認為應將共有財完全地私有化或由政府當局加以管制,才能解決「共有財悲劇」的問題。然其研究卻發現,魚類資源、牧場、森林、湖泊及地下水資源等共有財,由使用者自己管理會更好,因為這些共有財與使用者之自利動機有極大的關連性,所以過度使用的危機會受到抑制,以確保共有財能夠再生,讓使用者能持續的循環使用。從北海的漁類資源,中東的石油,到最近的全球氣候變遷,都是「共有財悲劇」的案例。

  Williamson將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導入企業組織,並解釋企業內部的代理成本。因此,其提出理論闡明為何某些交易會發生在企業的內部,而不是發生在市場上。

  總之,兩位學者專研的領域都是從「市場失靈」的概念而來,且其成就也大大地增加我們對於非市場制度的理解。

※由於新制度經濟學低數理化的語言寫作方式,導致其在政治學、公共行政學、法律學、社會學等領域均可見其足跡,所以,未來在政治學、行政學、公共政策以及公共管理等考試科目中,見到有關新制度經濟學的題目就不令人感到驚訝了。



[1] 這部分資料請參閱莊蕙嘉編譯/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 首見女得主〉,聯合報,20091013Paul Krugman,〈A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rize〉,October 122009,網址:http://krugman.blogs.nytimes.com/2009/10/

12/an-institutional-economics-prize/許玉君報導,〈專研經濟治理 2美學者共享榮耀〉,聯合報,20091013;黃達業(作者是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台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名家觀點/諾貝爾經濟獎「明天過後」〉,經濟日報,20091013;楊明暐報導,〈諾貝爾經濟獎 2美學者共享〉,中國時報,20091013;〈美兩教授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制度經濟學三折桂〉,經濟參考報,2009101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破天荒美國女學者奪經濟獎 研究經濟治理與另一教授共享榮耀〉,蘋果日報,20091013;陳梅英報導,〈威廉森 新制度經濟學派創始人〉,自由時報,20091013;諾貝爾獎網站: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9/;〈Economic governancethe organization of cooperation〉,網址: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9/info.pdf

[2] 學者Vincent Ostrom(民主行政的典範)為Elinor Ostrom的丈夫。

[3] Oliver E. Williamson的老師是Ronald H. CoaseHerbert A. Simon。參閱蔡鵑如報導,〈威廉森 鑽研市場交易成本〉,中國時報,20091013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wl121488&aid=358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