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引經據典滔滔不絕>文中說,"金總編好提韋伯東韋伯西的(或杭亭頓)"。
30多年前韋伯的論述幾乎主宰政治社會學領域,論階層論封建,不管懂不懂對不對,受師生膜拜,言必稱韋伯說,哈,所以這似乎不能苛責金總編,韋伯之於金總編大概已經入腦、入心、入魂了。想當年大部分學生,手上捧一本翻譯的洋書當成經典崇拜,根本毫無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的學生是否仍一樣<迷信權威>就不得而知了。
文中又說,"口語傳播如此,文字書寫亦是。通篇他人見解,徒曝自身不足。"
此話深為認同,學問要吸收消化,一般的新聞訊息也該自有解讀。
一段有趣回憶,在校時,有位親近的同學有次回到宿舍,興沖沖的好像有大發現,告訴我股票的最新訊息,二次之後我不待他講完就打斷他說,"你講的報紙上都有啦",呵呵,後來他開口時會要求讓他先講完,不能說報紙都有。就業後,在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大家閒扯的都一樣來自媒體,幾乎是在複述新聞,除了取樣不同,少有自己的看法。
電視的談話性節目亦如此,早已墮落到無以復加,讓人很難看的下去。尤為嚴重的是,有的節目製作單位定好主題,收集整理新聞資料,再分配給來賓宣講,就像工廠的生產線。所以一個節目有固定的來賓,國內國外、天文地理、政治財經、娛樂八卦....甚麼都可以講,表面是專家名嘴,其實是人肉喇叭。
講話不當肉喇叭,寫文避免寫成剪貼簿。早期有些學者晉升教授後就不再研究寫論文,除了萬年講義,若須要應付系所期刊之請,就剪貼一些什麼研究彙編或近年研究概況,好一點的就寫什麼初探、概要。2011年準備去西班牙旅遊,上網查找景點資訊,發現旅遊文章可分為二類,一類有作者的感受感想,比較生動有趣。另一類只有景區景點的介紹說明,等於是景區簡介,以前在奇摩部落格就有一個"XX遊大陸",看了其中一篇山西绵山遊,內容就是景區的相片加上說明,我想绵山風景區應該頒給他一面獎牌"惠我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