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24 10:15:02瀏覽460|回應2|推薦15 | |
姚從吾問:「你這唐藩鎮論是怎樣寫成的?」 不僅如上述,後來看書發覺若有關唐朝前期歷史,都採用陳寅恪「關中本位」的論點,幾成定論。例如,武則天遷都洛陽是為擺脫關攏集團的勢力,提拔科舉產生的寒士是為了對抗舊勢力,以致造成後期的朋黨之禍。此說用常識想就知道是錯的: 近代陳寅恪被封為大師級學者,一篇《唐代政治史述論稿》狗屁不通,卻幾乎無人敢撼動,此可謂崇拜過頭蒙蔽自已。但這並不是孤例,魯迅、胡適、梁漱溟、費孝通、錢鍾書...都是學術權威,其論述儘管有錯也一再被引用。 上述現象不始於今日,自古傳統上只要是名氣夠大稱聖稱賢,他的著述即成為經典,如易經、孔孟、老庄。後代很少有人去批判、修正或推翻,要是有人膽敢提出異議,就被打成欺師滅祖、離經叛道、反骨,或者逕說不夠資格。因此後世學者只能不斷的詮釋、引申、歌頌,所以在學術上造成僵化停滯。 反觀西方,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更愛真理」,他並不滿於老師柏拉圖的學說,不斷的探索自然的真理。秉此精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也一一被破解推翻(但無損其歷史地位),西方學術科學終於波爛壯闊開枝散葉。其中,「氧」的發現就是很好的例子 :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