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封英文信
2022/01/03 09:41:08瀏覽404|回應1|推薦5

多年前寫了一封英文信給美國的華裔友人,他回覆說我寫的是「中式」英文。怎會這樣?之後想到語言文字的表達與思考邏輯有關,或者說是一體兩面,你怎麼想就會怎麼寫,怎麼寫就反映出你是怎麼想。所以用中文的思考方式寫英文就變成中式英文(語法)。

如是,上網查找中西語言與思維的關係,果然相關的論述很多,中西的差異大致是  :
整體思維VS個體思維
主客一體VS主客分離
直覺思維VS邏輯思維
具像思維VS抽象思維
簡言之中國的語意表達注重整體而不嚴格區分主從,思考特徵則是直觀且具象。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可從語言文字看出來,同理,思想觀念也會顯示於傳統文化當中,諸如,追求天人合一、強調身心合一、講求知覺體驗與氣類感通。

從語言表達與思想觀念可發現中國人有個明顯特點,就是主客不分或者說主客交融。
由是,近代中國科學不發達,或說落後於西洋,就不奇怪了。

試看自然科學的四要件1.科學語言、2.邏輯、3.數學符號、4.驗證。
第一項所謂科學語言,特點是表達事務的性質、特徵、表象、因果規律等的說明。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不涉及任何主觀的個人看法。
準此,科學第一個要件中國就不具備了。其它三個要件也無,不贅述。

繼之,想起李約瑟難題,哇,網路上的解說一籮筐。
其中三個比較切中要害 :
1.
吳大猷,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注重人本主義,而西方講求神本主義。「所以,我們落後西方的不是這幾百年來的技術。而是從一開始追溯起來,在我們的思想裡面從來就一直缺乏一些思維的方式,也就是為什麼西方可以建立起一個純粹邏輯式的〔歐氏〕幾何學,而我們卻沒有。」
2.
愛因斯坦,現代科學之所以能够發展出來,是由於兩件事情,一是起源於希臘的形式邏輯,另一是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伽利略為代表的實驗科學。中國既不懂得形式邏輯,也不懂得實驗科學,因此没有發展出來現代科學。
3.楊振寧,《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有歸納法無推演法,是近代科學没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其他,易經還影響了天人合一觀念、漢語漢字的形成、中華文化的審美觀等等,也都不利於科學發展。

上述,楊振寧的看法最中肯最根本。易經起源甚早,可謂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其影響既深且遠。易經內含的思想觀念不利科學,所以中華文化自始就缺乏科學的因子,自然只有技術而無科學。

****************

附記

一、繫辭 :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中國自古視天為最高主宰無上的準則,敬天、法天、奉天、順天、應天。所以對天,對代表天的大自然現象從不會也不敢去質疑,當然就不會開出科學。

二、中國文言含糊多義,又所謂微言大義,例如孔子一句「學而時習之」,可以有五種解釋(百度),真要令人絕倒。以致先秦至今二千多年來解說四書五經還解不清,講道德文章也講不完。

三、八卦與甲骨文同是源於古代的占卜,八卦長期演進由先哲們先後增補整理而成周易,故易經無疑是集體的創作,所謂伏羲畫卦,文王寫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撰十翼,不過是託辭代稱而已。所以,易經內含的思想觀念乃是先秦時代普遍的共識,其觀念與價值歷代承襲不墜,遂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
易理不過是講做人做事的道理,可笑的是於今仍有人說其內含宇宙人生大道理(南懷瑾),或說是解開宇宙密碼的寶典(曾仕強)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toski&aid=171091370

 回應文章

vivi 之東張西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8/29 19:25

中華文化自古就沒打算開啟民智。麻煩。

只想老百姓在無知中忠誠聽話。方便。

所以從不需要教導邏輯、實驗,只要順命、順天,問題越少越好。

以一切都是天意帶過所有的問題。

這樣的思維早已長在骨與骨的中間,血液與白血球的廊道裡了。

體質與遺傳,盼望可以慢慢調理,

可我怕鬼,愛哭,高瘦的體質,怎麼都調理不了,

既怕黑又膽小,動不動淚眼汪汪,

還瘦巴巴的讓人什麼勞力活都不敢叫我做,

就要成廢人了。

米若思(lutoski) 於 2023-08-30 09:24 回覆:
好說,好說,雖曰廢人,然藝文無雙,幸福滿滿,令人稱羨呢 !
謝謝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