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8 11:24:42瀏覽6353|回應26|推薦216 | |
憶兒時 年過半百,童年兒事如夢似真般時而浮現,就像人生鏡頭突然轉移到初萌的前10年,掃描到中心的就會自動對焦、畫面忽隱忽現。 或許這並無特書之處,多數人也都有難忘的童年。然而"憶兒時"於我是有些困難,因為10歲以前我是住在花蓮,之後隨父母舉家遷居到基隆地區,也就沒再回去過了。踏入社會後,雖然曾有幾次旅遊的機會再臨花蓮,但始終找不到"何處是兒家"的路。 也就是說,在我10歲那年有個記憶的斷層,經歷近半個世紀的遺忘、如今我的童年幾乎已成"失落的10年"。 當尋找「童年足跡」的願念越來越強烈,於是促成這次旅遊的主因之一,而帶劉姥姥去探訪她黃金歲月的麻吉友、當然也是這趟必要的任務。 ↓宜蘭線鐵道沿線風光,前方水泥建物為三貂嶺 這次仍然是「週休二日遊後山」的行程,我們一行四人搭乘週五下午的「太魯閣號」火車、由松山出發,大約2個小時多的車程抵達花蓮車站。 ↓花蓮車站前 隨即轉搭接客專車前往住宿飯店,這是一家位於花蓮港附近的小飯店,自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這附近應地利之便、新飯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因此得以認知,如不想與陸客擠,來花蓮最好住民宿。 ↓麗軒國際飯店_lishiuan 的好處是設備新(去年才開幕),缺點是距離繁華街區比較遠 Rinka の放學路 對於花蓮市的記憶,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放學回家走的路。當時我就讀於『明義國小』,因為學校門口有一條大水溝,只要過橋沿著河左岸(自由街)一路走到底、就可以回到家,路雖遠(當時覺得)但不會迷失,所以父母很放心讓我自己回家,唯一的耳提面命就是"不准下河玩水"。 那麼,尋找「童年足跡」的行程就由『明義國小』開始吧! ↓花蓮市・明義國小 (1966),當時的校門前直接就接上一條跨過大水溝的橋。橋頭那個傻小子當然就是 Rinka在下我 『明義國小』創設於民國28年,原名花蓮港廳昭和國民學校。台灣光復後,更名為花蓮縣花蓮市明義國民學校。因學區人口眾多,逐漸形成東台灣規模最大之一所小學。民國五十七(1968)年八月政府實施九年國教復更名為花蓮市明義國民小學,但我在此校只讀到四年級(1967年)就轉學到基隆的八堵國小。 ↓睽違45年,終於又回到我最初的母校『明義國小』。可以看到校舍重建過,校門前的大水溝橋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大的馬路與停車場 根據探聽,大水溝早已經"加蓋"了,現在作為停車場等用途。但中間有一小段、因經費不足而仍保留原貌。這也難怪我來了幾次都找不到。 這個遊記,當然不能只是尋找「童年足跡」,否則就太乏味了。Rinka事前做了一點功課,赫然發現我童年的放學路上,居然正好穿越過現今花蓮美食的激戰區,不知各位會不會覺得這樣比較有趣了呢? 另外,『明義國小』的隔街,目前規劃了一個『花蓮市創意文化園區』,似乎也是不錯的參觀景點。不過,這次我們在花蓮市只有早上和晚上,剛好都是不開放的時間。 ↓A明義國小 B公正街包子店 C五霸焦糖包心粉圓 D液香扁食 E海埔蚵仔煎(楊子萱愛玉) ↓『公正街包子店』創立將近30年,招牌包子(小籠包)的外皮是老麵與發麵以特殊比例調和,加上內餡料相當紮實飽滿、並以手工現場捏製。吃起來Q度十足且略帶甜度,肉餡鮮美湯汁多並無異味。最重要的是很便宜,每個才5元。難怪造就了風靡全台的知名度 奇怪的是 ,『公正街包子店』並不是在公正街。(點按地圖上的B便知詳細地址,其他可如法炮製) ↓『五霸焦糖包心粉圓』 位於博愛街與中華路的交叉路口 ↓冰品的作法是首先將包心粉圓(由多種內餡所組成)墊底,接著將豆花、仙草、剉冰等配料一層層鋪上去,然後表面先淋一層老闆精心熬煮之焦糖,最後再用煉乳來畫格子,等煉乳沉陷下去就會形成這種樣子了 ↓『液香扁食店』算是花蓮最老牌的美食了,話說當年蔣公經國先生為了交通建設常到花蓮來視察,幾乎每次來都會光顧這家店,前後總共來了七次,也就因為他的加持而聲名大噪 20幾年前,我到花蓮旅遊時就來吃過「液香扁食」,之後每次來也都會吃。 ↓「液香扁食」的特色就是使用新鮮後腿肉餡(幾乎都是瘦肉)、加上嚼勁十足的麵皮,吃起來清爽有口感,可以說是簡單、扎實、親民的美食,每次吃都會讓人想起經國先生 『液香扁食店』對面的美琪大飯店旁,原本有一攤也是很有名氣的美琪烤玉米,但因美琪大飯店正在進行拉皮大整修,所以烤玉米也就跟著歇業中。 我們先將周邊知名的美食約略掃過後,又循著中華路回到主軸線「自由街」。 ↓中華路與自由街的交叉路一帶,原本就是花蓮的熱鬧街。這張相片是民國51年(1962)元旦,母親帶著我們姊弟四人到這裡逛街的情形,當時一旁還可看到橋頭的構物 ↓眼前這條「自由街」就是我45年前、每天會走的放學路,右手邊當時是大水溝,原本岸邊也有一排搭架於水溝上的飲食攤,稱為「溝子尾夜市」。大水溝"加蓋"後,現在上面都建了正常的房子,也還是夜市美食街 ↓在「溝子尾夜市」有一攤排隊美食要推薦,就是1973年開業的『海埔蚵仔煎』,不知道我搬家後才開的店算不算老店? ↓「海埔蚵仔煎」一份40元,特色是蚵仔飽滿、青菜量多、勾芡較少,每份都紮實的打了一顆雞蛋,醬汁順口不誇張,結評是在台北還沒吃過比這更美味的蚵仔煎 ↓「楊子萱招牌愛玉」在蚵仔煎的隔壁攤,也是網路有名聲的美食,可惜我們已沒肚子吃了 這裡雖稱「溝子尾夜市」,但其實還不是溝子尾,『海埔蚵仔煎』的門牌是自由街86號,我家的門牌是2號-4,所以我家才是溝子尾。 主題「尋找童年足跡」變成都是在炒作「花蓮美食」... 是有點超過了。 美食吃到此為止,我們由「溝子尾夜市」繼續再往下走,過了南京街後視線突然開闊,是那段尚未"加蓋"的溝仔? ↓所謂的「溝仔」,當時其實是一條乾淨的小河流,我記得路很小、岸邊並無護欄也沒樓房,河裡還有小魚,我經常忍不住會下水去抓小魚,如果不小心弄濕衣物,回家被發現就會吃上一頓"竹筍炒肉絲" 以前那年代,家家戶戶都有竹掃把,要修理小孩時、就拔一根掃把尾的細竹條往小孩腿上的嫩肉抽,很痛但不會受傷,這就叫"竹筍炒肉絲"。 兒時光景又跳現在眼前,耳際彷彿響起那首名曲。。。 繼續閱讀。。。 《憶兒時》
春去秋來 歲月如流 遊子傷漂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