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31 14:06:50瀏覽9758|回應18|推薦293 | |
繼《太宰府天滿宮・飛梅傳說》 對於大多數的觀光客而言 ,『太宰府天満宮』似乎就等同於太宰府市的代名詞。 但除了天滿宮外,其實這裡還有不少景點值得去探訪喔! 光明禅寺 ↓由太宰府天満宮参道的第一個石鳥居前、右轉直進便可看到『光明禅寺』的山門 光明禪寺是1273年(鎌倉時代)、由京都東福寺創建人・円爾(聖一国師)的弟子・鉄牛円心所開山創建的。因為鉄牛円心和尚出身於菅原道真家,因此也作為太宰府天満宮的結縁寺。 ↓光明禪寺是隸属於臨済宗東福寺派的禪宗寺院。山号「神護山」 光明禪寺以其擁有的兩個禪宗庭園而聞名,是九州唯一有「枯山水」石庭的寺院。 前庭稱為「佛光石庭」,進入山門右手邊、本堂前就可看到,可自由參觀無需付費。 ↓「佛光石庭」用15塊大小不規則的岩石,以七・五・三的排列方式組合成了一個「光」字。這組數字與「枯山水」的老祖宗龍安寺石庭一樣,但我悟不出其禪意之所在? ↓「裏庭」藏在本堂之後,可由側邊的玄關門進入,基本上寺內並無人看管、投付拜觀料: 200円後,便可通過迴廊入內自由參觀 ↓裏庭稱為「一滴海之庭」,主要是以青苔為陸地,白沙為大海,呈現出狹長海灣的景觀,其間並種植多株楓樹,據說秋天在紅葉映照下更是另一風情 光明禅寺又有「苔寺」的別名之稱、就是因為這庭園的碧綠青苔而來。 我們順著光明禅寺前的國博通再往山上走,不久就抵達另一個熱門景點。 九州国立博物館 自從明治26年(1893 年)、太宰府天満宮第36代宮司西高辻信厳極力推動「在太宰府設置鎮西博物館」以來,百年来的念願終於實現。「九州国立博物館」已於平成17年(2006)10月開館營運,這是繼東京、京都及奈良博物館之後的日本第四間國立博物館,開幕5年間來館人數就已突破了700萬人次,是目前最新、超人氣的博物館。 ↓「九州国立博物館」就設在九州最熱門的景點「太宰府天滿宮」的附近,在拜觀完天滿宮之後,大部分遊客都會順路到此一遊,這是超人氣的原因之一 ↓「九州国立博物館」是一個160m X 80m 長方型、高36m的半圓柱體建築物,其外觀是個未來感十足的流線型設計,內部有足以容納進行一場國際足球賽的寬敞空間,這是另一個受歡迎的原因 九博的展示主題為「以亞洲史觀點掌握日本文化的形成」。陳列著這塊自古以來頻繁與亞洲各地交流的土地上所留下的文物。內部共有4層樓,一樓是藉由音樂、舞蹈來體驗亞洲文化的「あじっぱ」展示室、二樓是重要的「古物收藏庫」與修復室、三樓是「特別展示室」、四樓是「文化交流展示室 」。 此外,因為常設展示有別於一般博物館、強調「並沒有標準的參觀路線」的規劃,你可以從感興趣的區域先開始,自由選擇參觀順序,為參觀博物館增添許多樂趣。 ↓一樓的「亞洲樂園」是個可免費入場的體驗區,在那裡可以藉由實際接觸亞洲各國的民族服飾和傳統樂器童玩等來感受各國的文化 除了參觀動線不同,其物件的展示也都採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賞到貴重古物」、以及「解說文都簡單易懂」的創新方式陳列。 因為館內不方便拍攝,所以九博我就只介紹到此 。 ↓『太宰府天満宮』境內有一個九博入口、由此以一條室內的自動步道可直接通到九博,我們就由此出來 ↓天満宮的「曲水之庭」在九博入口的對面 ↓「曲水之庭」前有人在耍猴戲 ↓曾奪得「九州拉麵總選舉第一位受賞」的暖暮拉麵 「九州国立博物館」選擇設立在太宰府、而非首都的福岡・博多,並非完全是這裡有「天満宮」的緣故。而『太宰府』也並非有菅原道真被貶到此地、才有太宰府的。 追根究底就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在九州、九州文化起源於太宰府」。 西元663年『太宰府』就已出現,當日本在白江口(今南韓錦江)之戰大敗後,為了預防中國趁勢進攻日本,便積極在九州各處設立防衛據點,並設置『太宰府』,作為九州的行政中心。那是一種特別行政區,除擔當國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並負責接待外國使節和歸化人的官廳。長官帥例由親王任之,次為權帥,其位置重要遠在諸國司之上。 【註】660年之前,朝鮮半島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史稱朝鮮的三國時代,而韓國尚未出現在歷史上。當時中國唐朝、倭國(日本) 都意圖將控制朝鮮半島。「白江口之戰」就是中國唐朝、新羅聯軍,與日本、百濟聯軍於663年發生的一次海戰,戰役以唐、新羅聯軍的徹底勝利,而百濟以滅亡告終、日本則徹底退出朝鮮半島。 三個世紀以來,『太宰府』因司掌防禦及外交等事而地位甚重,也因而做為日本西部地區最大都市而繁榮昌盛,故有「西都」之稱。 但10世紀之後,在日本被稱為《學問之神》的菅原道真就因被誣告而被貶為大宰權帥。雖說也是重要職位但卻有遠離政治中樞的意味。此後,『太宰府』也就成為將政界人士左遷、放逐的流放之地。 直到平安時代後期,為了加強與中國的貿易,九州的政治中樞也就順勢被轉移到太宰府北方20公里處的福岡・博多。 曾擁有兩萬人口的『太宰府』,昔日繁榮景象,後來荒廢變成水田。 此地之後陸續成為少貳氏與大內氏的領地,在織豐時期,成為小早川隆景的領地,並重建太宰府天滿宮。關原之戰後,再次轉封成為福岡藩黑田氏領地。 明治時代後,成為了御笠郡宰府村,後又改回原名太宰府,並在多次改制後成為現在的太宰府市。 『太宰府』市中心被御笠川分成兩部份,東側是寶滿山、西南部是天拜山(筑紫野市)、北鄰天王寺山,轄區的西部及南部是住宅區。 基本上,觀光客都集中在東側以「天満宮」為代表的景點,這部分我們也都走完了。午餐後,我們就往遊客很少會去的御笠川西側去探訪、1300多前年的『太宰府』政廳就設置在那裡。 古代大宰府関連遺跡 ↓観世音寺位於大宰府政庁跡的東側位置,這是天智天皇為弔亡母(斉明天皇)發願而建、經歷80年於奈良時代( 746年)落成的菩提寺院。之後成為九州的中心寺院,還曾被寫入[源氏物語]的場景。現在所見的観世音寺本堂是江戶初期再建的 ↓観世音寺創建当初的伽藍、都已在南北朝・戦国的戰亂中焼失。現在境内只剩被指定為「国之史跡」的地基跡、一口日本最古的梵鐘(國寶)以及數多古佛像 ↓戒壇院在観世音寺的西隣、以黄土色的土壁做圍牆。奈良時代後半(753年)由中國成功携帶仏舎利來日本的唐僧・鑑真、首先在此開山授戒。院子內可見一棵鑑真和尚的菩提樹 《日本書紀》則記載戒壇院是、761年奉聖武天皇的勅願在観世音寺境内的西南部一角所設置,做為西海道諸国唯一的僧尼受戒場(出家者成為正式的僧尼前必須接授戒律的地方)。 戒壇院當時被稱為「西戒壇」,與中央戒壇(東大寺)、東戒壇(下野薬師寺)並列為日本三大戒壇之一。 之後、戒壇院成為観世音寺的49子院之一,此後與観世音寺的盛衰與共。 直到元禄16年(1703年)由福岡藩裁定、自観世音寺分離独立,而後成為博多区臨済宗聖福寺的末寺至現在。 ↓現在的戒壇院本堂是1680年由天王寺((福岡市)的了夢再建。因為做為聖福寺的末寺,怪不得外觀如此相似」都是傳統禪宗寺院樣式 ↓寺院內有一棵「中日不戰の植樹」的梅花,為當時中日的緊張關係作歷史見證 ↓戒壇石 ↓大宰府政庁跡(都府楼跡)位於四王寺山的南麓,雖然只剩廢墟遺跡,但光看其週邊役所的基石陣仗,就能體會當年繁榮的盛況 ↓大宰府政廳於12世紀頃被廢除後,就任其荒廃野郊。近年經一番考古調查挖掘後,現在已整備為『史跡公園』,做為市民休憩、歴史学習的場所,太宰府市的観光名所之一 ↓大宰府政庁跡的正殿上立有3個不同年代的顕彰石碑,這可說象徵在奈良・平安時代此地為九州地方的中心,石碑上的刻字以較親切的「都府楼跡」取代「大宰府政庁跡」,這名詞是出自菅原道真的漢詩。由地上殘遺的巨大礎石可判斷當時的建物應該很壯觀 ↓『大宰府政庁跡』徒歩15分可抵達都府楼前駅,在站前可看到菅原道真「不出門」一節中「都府楼はわずかに瓦色を看」的詩句,正殿3石碑的字就是出自此詩 我們由都府楼前駅搭車回到博多駅也已經天黑了,在『博多・中洲』的屋台享用了最後的晚餐後,「北九州橫斷之旅」也就落幕了。 ↓最後,不知為什麼會在福岡・博多的街上買宮崎名物『肉卷握壽司』吃? 相關連結: 朋友可直接點按下面貼紙進入我的投票首頁: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