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19 20:37:20瀏覽14714|回應26|推薦411 | |
繼《日本秘湯10 物語》 從博多海運城出來,我們沿著那珂川畔往上游走,隔著河川對岸就是號稱九州最大歓楽街的『博多・中洲』。 『中洲』是福岡市博多區、挟在那珂川與博多川間所形成的中州(中の島)地區。主要街道由西北側的昭和通起、往東南向貫穿明治通、一直到国体道路(国道202号)為止,在細長約1公里、橫寬200公尺的區塊內總共匯集了約3500家商店(以餐飲、娛樂店家為主),估計每日有超過6萬遊客造訪,其規模不但與大阪・北新地並稱「西日本一の歓楽街」,同時與新宿・歌舞伎町、札幌・すすきの(薄野)合稱「日本3大歓楽街」。 ↓『屋台』是最能代表福岡宿民文化的一景,主要集中在天神、長濱、中洲地區。尤其在中洲春吉橋附近的一段那珂川河畔,每當夜幕降臨時,就不知從那兒冒出一輛輛的攤販車、在河邊排成長長一列的大排檔,主要以供應拉麵、天婦羅、烤雞串等福岡小吃。據說福岡為了建立國際都會形象,曾考慮要屋台消失,後來遭市民大力反對,這種福岡代表文化才得以保留 或許有人不迷信排名,根本不想吃上一篇介紹的『一蘭拉麵』。那就來這裡,擠在人群中吃碗『一竜拉麵』,多少也能撫慰你一些「夜市人生」的思鄉情結。 博多(福岡)有3大聞名全國的鄉土料理、除了之前吃過的「博多拉麵」外,還有「博多もつ鍋(內臟鍋)」、「博多水炊き」(日本四大雞鍋料理)。為了品嚐另兩項博多美食,我們在屋台街只是感受其特有的屋台氣氛、並未光顧。接著就繼續往天神方向逛去,結果發現一路上櫛比鱗次的餐飲店,熱鬧程度更勝於屋台街,簡直可以說是宿民料理的天國。 ↓『笑楽 博多本店』的招牌上號稱是元祖博多もつ鍋,我們決定就吃這家了 ↓「もつ鍋 」是使用特極和牛的腸肚等內臟為主要食材,加上大量的本地蔬菜,以及該店秘伝的湯頭、並以「辣味噌」調味 雖然「辣味噌」調味屬於偏重口味,但與台北的麻辣鍋比起來還算是溫和,尤其在冬天吃起來相當過癮。吃過一巡後,我們發現豆腐比牛肚容易入味,吃起來也更美味,於是乾脆又追加了四塊豆腐,將もつ鍋燉煮成豆腐鍋,最後吃到見鍋底才滿足的回旅館。 北九州市 羿日,天氣出奇的晴朗。接下來,我們的旅行要往九州最北端的北九州市推進。 北九州市隸屬於福岡縣,與本州之間隔著關門海峽,北側為日本海的響灘,東側為瀨戶內海的周防灘,1963年由門司市、小倉市、戶畑市、八幡市、若松市合併組成,因位處九州的最北端而取名為「北九州」,同時也是第一個位於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的政令指定都市。以北九州市為中心,也形成了北九州都市圈及北九州工業地帶兩個經濟區,是九州地方規模僅次於福岡市的第二大都市。 交通:從JR博多駅出發,搭乘JR特急ソニック9号、約29分鐘抵達折尾駅,再轉乘JR鹿児島本線快速・門司港行、約20分鐘抵達JR西小倉駅。 ↓JR西小倉駅 ↓由JR西小倉駅徒歩10分鐘可抵達小倉城外西側,亦可由JR小倉駅前往、約需徒步15分鐘 小倉城の歴史 小倉因面臨関門海峡、陸海交通的要衝,自古就不斷有人據此築城作為要塞基地,也殘留了許多豪族勢力攻防的歴史,但確實的築城年份都不明。 真正的歴史要從戦国末期(1569年)、中国地方的毛利氏在此地築城開始。1587年毛利勝信(後改姓毛利)被賜封豐前小倉6萬石(另說10萬)。 關原之戰後、勝信、勝永父子因支持西軍被沒收領地。細川忠興則在德川家康論功行賞下、入主豐前國,初時細川氏居城為中津城。 1602年細川氏將居城正式移到小倉城,並將毛利氏的小倉城改建,約費時7年的歳月才完成。尤其天守閣是日本唯一以“唐造”建築法建成的城。並以紫川劃分東西兩部,西邊是武家屋敷,東邊是町人及下等武士的居所。 1632年細川氏移封到肥後國,由與德川家有姻戚関係的譜代大名小笠原忠真入主小倉城,收入為15萬石。自此以後小倉城為小笠原氏的居城。 【註】在令制國時期,小倉屬於豐前國。1871年廢藩置縣時,豐前國改設為小倉縣,筑前國改設為福岡縣;直到1876年進行府縣合併,屬於小倉縣的這些地區才被併入福岡縣。 ↓這個時期,小倉因是通往九州各地街道的起点、而確立其重要的地位,同時小倉城在持續改進、城下町也就跟著繁榮起來
↓我們由「西ノ口門」進城,其實此城門只剩門跡了 幕末時期,因為黑船事件導致尊王攘夷、公武合體的思想盛行,其中長州藩(今山口縣)揭竿謀反、充當倒幕的急先鋒。江戶幕府為了平亂、曾兩度展開對長州藩之圍剿,這兩次戰爭史稱「長州征討」,當時幕府就是以隔岸的小倉城為第一線基地。第一次「長州征討」因為有薩摩藩的西鄉隆盛作為參謀,熊本藩及九州其他諸藩的兵積極助陣,結果長州藩在此役潰敗、倒幕勢力因此暫時被壓制。 1865年,長州藩倒幕派政權再起,採用了西洋的軍制、裝備了新式武器,並且發動了軍事政變。之後,14代將軍德川家茂決定再進行二次「長州征討」。只是此時,薩摩藩已經由土佐藩脫藩的「坂本龍馬」的居間磋合,與長州藩秘密達成了薩長盟約,因此拒絕出兵。而長州也一邊拖延與幕府軍的談判,一邊進行迎擊的準備。 1866年6月、長州藩向幕府艦隊控制的周防大島、小倉等基地發動炮擊,戰事自此展開。由於佐賀藩並未出兵,小倉城主小笠原氏的指揮亦不當,各藩隨時準備撤兵。當接到德川將軍家茂逝去的報告時、小笠原也從戰線脫離了。被孤立的小倉藩於8月1日在城內放火,向香春退卻。1867年長州藩與小倉藩雖然達成和議,但是小倉城已被燒成灰燼,藩廳在香春設置奉行行所。 這之後雖然小倉藩與長州藩的戰鬥還在繼續,但實際上戰鬥是以幕府軍的全面敗北告結束。 第二次「長州征討」的失敗使得幕府實力不再的事實廣為所知,同時幕府對長州藩以及薩摩藩的影響、干涉能力喪失殆盡。因此,一般認為正是此役的戰敗決定了著德川幕府的滅亡。而「坂本龍馬」更被視為是改變日本歷史的關鍵人物之一。 ↓「坂本龍馬」雖然與本文的小倉城沒直接關係,不過Rinka旅行九州期間,NHK大河劇「龍馬傳」也正如火如荼在日本上映(台灣現上映中),這是翻拍自車站張貼的兩幅海報,該片男主角福山雅治也因此片而鹹魚翻身,成為2010年日本最火紅的明星 ↓【白州灯台 岩松翁記念塔】在勝山公園(小倉城週邊)的一角,這是為紀念在小倉外海險(響)灘-白州上建立燈塔的岩松翁(設計者)設立的,因此燈塔大幅減少海難事件 明治時代、西南戦争之際,在小倉城內駐屯歩兵第14連隊、由乃木将軍率軍出征。之後,太平洋戦争又在城內部署歩兵第12師團的司令部。 ↓本丸入口可見【第十二師団司令部正門跡】 【註】明治維新之後,由於下關地區設置了「關門要塞」,因此現在的小倉城、若松區沿海地帶都成為管制地區,禁止一般民眾進入,而日本陸軍也在此設置兵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原本規劃的第二次核攻擊作戰計畫,首要目標就是小倉市。 ↓「著見櫓」位於小倉城西北隅,原本是用以監視通行海岸的船隻,現在則闢為「糠蔵」,內部展售小倉的傳統鄉土食物「米糠醬菜」 太平洋戦敗後,小倉城為美國所接管、直到才1957年解除。1959年在市民的熱切期望下,天守閣才得以重建復元。 ↓現在的天守閣是在1950年代根據《豐前小倉御天守記》、《小倉城繪卷》、《延享三年巡見上使御答書》等資料,以鋼筋結構重建的4重5層天守以及1重的小天守、是一個連結式塔層形天守,重現了當年「唐造」的風格。另外,為了增加觀光性,加上了大入母屋破風、千鳥破風、唐破風等各式各樣的優美的破風 目前天守閣的1~4 階闢為小倉城的歷史資料展示館,5階則設為展望台,可360度眺望小倉市街景。 ↓在上、下樓的通道上各有一幅號稱是日本最大級的彩色虎畫(雌雄各一):迎え虎(雄虎/左)、送り虎(雌虎/右)。據說這是小倉城在燒毀的1866年(虎年)特別請名家描繪的 ↓天守閣東側眺望(小文字山方面) ↓天守閣南側眺望(小倉北區役所方面) ↓天守閣北側眺望(西日本總合展示場方面) 出了天守閣我們往城南走,途經松本清張紀念館並未入內參觀,然後直接就繞到城之東側、再往北走。 ↓城之東有紫川流過形成天然的護城河、足立山搬運來的野面石砌築成的石垣、及以【唐風】様式建造的四層五階天守閣組合成這座優美的城堡,它在這裡威風的釋放出代表北九州・小倉的象徵 ↓リバーウォーク北九州(RIVERWALK 北九州)位於小倉城的北側,是一個集文化、藝術、資訊發送、商業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設施,它造型前衛、色彩鮮艷,與小倉城的古今對照一點都不衝突,反而是相互輝映 ↓【小倉城庭園】與小倉城相鄰,是在小倉城的藩主小笠原氏的別墅遺址「下屋敷蹟」上、再現江戶時期的「大名屋敷」的豪宅庭院。屬於「書院造」形式建築的書院有大半部分突出在水池中,內部有介紹禮法的展示館、鑑賞日本庭園的書院館和品嚐抹茶的茶道座席 ↓【小倉城庭園】為日式「池泉回遊式」庭園,入園費300日圓(小倉城、小倉城庭園、松本清張紀念館共通券700日圓) ↓繞池水散步一周,可欣賞日式造園藝術,四季時花迥異的風景,令人心曠神怡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