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30 02:18:14瀏覽405|回應0|推薦2 | |
文章和照片皆由新店的蔣曉風先生所提供;謹在此致上謝意. 一甲子前的滄桑___ 磺窟戰俘營 作者:游月裡 戰俘營的遺址在新潭路三段路旁,靠近紅瓦屋餐廳。快速轉變的年代地形地貌都變了,如今只剩下一個石頭打製長條溝,是當時上大號的地方。
當年跟隨父親進入戰俘營的小朋友.王財慶先生.
一個在半世紀前發生的故事,被淹沒在方煙蔓草中足足半個世紀,連村子裏的老人家對這段歷史,記憶也漸漸模糊。八十九年一個秋天的黃昏,在自家門口認識 何麥克 先生,他在尋找半世紀前烽火連天中遺落在此的一段歷史。一群因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戰場上,以大英國協為主的盟軍﹐被日軍俘虜成為戰俘。被遣送到當時的瑞芳金瓜石開採銅礦,之後輾轉分發到全省各地十幾個戰俘營服勞役受盡折磨。1945年的春夏之際其中有一百多名戰俘,被遣送到新店磺窟山區的整各戰俘生活史。 何麥克先生他不是戰俘的眷屬,只因一次偶然的機緣而進入亞洲二次大戰紀念協會,這位台灣戰俘紀念協會會長,他的熱心與執著令人佩服,他堅持要讓歷史還原,希望這段歷史真象能讓世人有所警惕,遠離戰爭。六、七年來他跑遍整個台灣,一鄉一鎮的踏訪,就這樣全台十四個戰俘營遺址一個個出現。透過 何 先生、協會和地方耆老幫忙。這群如今年事耄耋的老人,或其眷屬才得以從回這塊土地憑弔追思。 他們熱心助人這份執著令人感動,我當下決定要幫他們把在磺窟戰俘營遺址找到,約一個月後,我終於在村子裏找到當年還是小小朋友的 王財慶 先生,他回憶當時父親王萬山,是被日人派去指導這群戰俘耕田、墾地、種地瓜。因此小小年紀的他,每天都在戰俘營內外穿梭,對這些戰俘當時的生活狀況印像深刻。每天一大早,日兵就押著一百多名戰俘到獅仔頭山下工作,每人一天只給一粒飯團,到天黑才能下山回營區休息。因此在查訪中,村子裏一些耆老回憶當年看到這群啄鼻仔,總是在啃樹皮、吃草,經過村民家門口時伸手向人要東西吃,無奈當時台灣島上的居民飽受戰爭摧殘,民生困乏之程度比起這群戰俘也好不了多少。 就這樣我們終於找到戰俘營遺址,也完成立碑儀式,幾年來陸續有幾位當年的英國老兵回到這兒,他們眼裡閃著淚光,在遺址四週來回踩著每一寸泥土。英國老兵約翰艾莫特回憶當時苦難的戰俘生涯,看過無數袍澤先後餓死、累死甚至自殺身亡,從原先 一百六十磅 的體重減為 七十二磅 的他,卻憑著堅強的生活信念終於得以返回家鄉。他說:重返戰俘營遺址心中已沒有恨,只希望這段悲慘的歷史能有個結束,「未經過這一切永遠不會知道自由的真諦」,正是他經歷這段遭遇後最深刻的感受。 戰俘歲月拆散多少家庭,也留下許多感人故事,他們回憶當年每隔一段時日,日本兵就押著他們走來回六個小時的路程,到新店萬新火車站搬日軍軍糧回營區,在這段漫長小路上總有一戶人家的阿嬷,都會煮一大壺茶放在路邊給他們喝,好想親自謝謝阿嬷的後代,但事隔半世紀已不知那戶人家後代是誰。有一名戰俘艾倫因染痢疾死於屏東麟洛戰俘營,他的未婚妻終生未嫁,再得知有艾倫消息後,聯絡上 何麥克 先生,經過這些熱心人士的幫忙,來到當時未婚夫生前住過的地方。滿頭銀絲的艾莉絲說如果當時英國與台灣不是隔著海峽,當初我會用走的一直走到埋葬艾倫的地方,她憑著這股堅毅擊敗半世紀的光陰與半各地球的距離,向漸漸不再相信愛情的世人,證明愛情的永恆與不朽。另一位戰俘的眷屬也透過 何 先生的幫忙,來台灣找到當年父親的救命恩人,代替父親至上內心最深謝意,當年他父親在戰俘營裡,因受不了折磨,好幾次想尋短。幸好同為基督徒的監視員林全信不斷給予開導鼓勵,才得與活著回鄉。父親生前常提起在台灣島上有一位他的救命恩人,如今終能完成父親心願。 豎在路邊一塊小小的戰俘紀念碑,卻承載著一甲子的滄桑;還有一籮筐感人故事,當您經過這兒時,是否也該停下腳步看看它。 ☆ 磺窟戰俘營的狗尾續貂 沒有想到居然很快的有三個回應,感激涕零之餘,就再狗尾續貂一番;順便打鐵趁熱幫活動做廣告! 故事要吸引人好像都需要一些神奇之處,磺窟戰俘營也不例外。戰俘營的發現,固然有其曲折離奇之處,不過都還算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以媒體的角度來看,實在還不夠份量。倒是後續的發展,就真的有不在人力掌控之處。 話說舊址經過在地居民的指認,算是發現了。但是這些外國人可不這麼想,為求慎重,特地邀請三位當年被囚禁在此的戰俘,遠從英國來台憑弔,順便確認。台北的變化,不要說相隔六十年,離開六年就已經會『相見不相識』,找不著路了。車沿著新潭路前行,老戰俘也述說著往事;突然其中一位失聲叫出『就是這裡,這裡就是Midway house!』,原來該地就是當年由新店火車站搬運物品回戰俘營的中途點。怪怪!在台北居然還有一甲子不變的滄海或桑田嗎?是的,先是山區交通不便、農業式微,人口大量外移;接著又由於新店溪沿岸受到水源保護而禁建;所以景觀才能多少還保留著早期的風貌。 當然遺址也經由當年的廁所石條及小溪、通行小徑而確認;後來又經里長嬤「月裡」協調地主同意後,在當年入口處的岩石下立了一塊紀念碑以資紀念。
不到一年,強烈颱風造成塗潭山區走山,戰俘營舊址的山坡地崩塌,地貌改變。里長鳩工整治時,特地將紀念碑挖出置於路旁,並通知請戰俘營協會理事長何麥克自行取回。沒想到,在何麥克還沒取回前,紀念碑就已不知去向;為了向這些外國人有交代,里長嬤以保管不慎,協調整治的包商賠償一萬元,請何麥克另行製作;並同意另覓建碑位置。 在里長嬤多方奔走協調,再次確定建碑位置,並請泥水匠完成底座砌製;但新紀念碑卻因始終找不到恰當的石頭,而遲遲無法刻製,當然也就無法舉行立碑典禮;這期間陸續有當年戰俘來舊址憑弔。 92年底,失蹤的紀念碑,居然又神奇的在原來失蹤的地點出現,里長嬤立即請當地居民用水泥固定在已完成的底座上,以免再次失蹤。93年5月16日,終於在幾位遠道來的戰俘見證下,遵循盟軍傳統,在蘇格蘭風笛的引領下,完成立碑儀式;也就是現況。
如果紀念碑有廟祝管理的話,一定會將紀念碑失而復得的故事解釋成神蹟。但是我所得到的啟示卻是,機會是不等待的,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就要排除萬難立刻去做。想想如果再晚一年,舊址已非原貌,是否能順利確認戰俘營舊址,就不知道了!而且有好幾位戰俘,都在來台後,回國不久就過世;他們的子女都遵遺命,為能得償夙願向何麥克表達謝意。2002年10月10日英國查爾斯王子查理為何麥克授勳,表彰他為戰俘們的付出。 故事結束,我該填報名表參加….活動,因為『想做一件事時,就要排除萬難立刻去做』!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