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習的理由
2016/08/21 16:33:49瀏覽826|回應0|推薦5

學習的理由

    廿一歲的楊逸帆以「學習的理由」為主題在募資平台上,籌募上映資金,此一構想深獲教育部次長陳良基和台大教授葉丙成在臉書上大力支持與肯定。

    「學習的理由」紀錄片主要是對台灣升學考試制度反思,楊逸帆在七年前就因自己學習經驗開始構思若沒有考試升學習,台灣教育境到底提供我們那些學習的理由?

     大學指考才放榜不久,就可以看到各高中於其校門口用顯著海報寫著學生錄取各頂尖大學科系名單,若有人考上台大醫學或法商系更是以巨幅宣傳帆布高掛在學校外牆上,直接告知家長或學生這是來念本校最主要理由,考上名校。

    學習的理由是什麼?進入國中後就是要考上明星高中;進入高中後就是要考上頂尖大學;進入大學後就要考到証照以保証就業賺錢。若我們問學生與家長:為什麼要念的那麼辛苦去考頂尖大學,學生與家長回答通常就是:那張畢業証書可以保証以後就業賺錢。

    長期以來台灣升學教育模式所營塑出來教育目標,強調學習理由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學,如此單一化學習理由---國高中學習是以提升考試能力為主,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後,當一些科系不再用考試做為學習目的與教育方法時,就不知所念為何?茫茫然在大學校園中遊盪。

    教育目標是在增進學生多元學習能力;是讓學生發揮自我主動學習潛能;是促進學生各種生活技能以適應社會;並且讓學生得以有獨立思考能力勇於為自我負責;進而激發學生創造力勇於迎接各種挑戰。

    以楊逸帆為例,當他要讓這個紀錄片公開上映,他必須要學習那些呢?影片拍攝基本技能、故事企畫能力、與受訪人溝通能力、籌募資金能力,而在此拍攝過程也有各種不順遂、不如意之處,他要還學習受挫力、承受失敗的壓力,這些學習可能在台灣正常教育體制中都無法用一個標準考試答案就可以讓他學習到。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似乎都是以升學考試為學習理由,這六年最寶貴青春年華就為了一個考試的理由在學習,也以考試成績能力來判斷個人學習能力,此為台灣教育制度最悲哀之事。

    再以此次爭議甚多的課綱調整為例,有些人還是以學測、基測或指考來做為主要調整依據,當整個課程不以考試來考量時,就會有人論述那這些課程內容就不會有人念了,不考學生不會念,同時老師也不會教不考試的內容。

    學生受教育學習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我們把考試拿掉時,不再用升學來框架學習內容時?或許才能真正呈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理由。

    讓考試不再成為學習唯一理由時,台灣的教改才算是真正成功。否則增課網審查委員和課綱調整那也只是枝枝節節的小事而已。教育部官員也不要只是在臉書去按贊來表達對反考試學習的理由,而是能夠制定更好教育模式與政策,讓台灣的學生在考試之外有更多學習理由。

 

本文發表於八月二十日人間福報社論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ching&aid=71377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