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03 21:01:23瀏覽657|回應2|推薦8 | |
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在臉書上宣佈女兒誕生的喜訊,並表示計畫百分之九十九的臉書股份約四百五十億美元捐成立基金會,以消弭貧窮、促進人類平等、治癒疾病、保護環境等。 事實上,祖克伯之前就曾承諾將捐半數財產,而他在2013年早就己捐出十億美元出來做公益。如今因女兒的誕生,再把其財產近裸捐式的捐出百分之九十九。 近年來,一些擁有財富者都曾表達要在其身後捐出大量財產給世人,如庫克也要捐出八億美元;巴菲特也與微軟總裁蓋茲共同發起(The Giving Pledge)承諾捐出99%財產,總額約374億美元;前紐約市長彭博也承諾未來數年將捐出絕大部分財產,總額約10億美元。至於華人世界也周潤有計畫裸捐近四十億家產來幫助貧苦大眾;台灣鉅富張榮發同樣的要將全部財產捐出不留給後代一毛錢。 中國傳統是要將財產留給子女,但近年來的富二代、富三代的揮霍家產事件一再發生,已讓此一傳統觀念,慢慢有所轉變,把金錢留給後代真的是為子女好嗎? 祖克伯在臉書上寫給女兒話表示:我們愛你,也覺得要有責任為你、為其他孩子留下更好的環境,我們期待你的生命中一樣充滿著的愛、希望和喜樂。」愛不必以留給子女多少財產來衡量,愛更不只局限於一己之愛的私愛。 為人父母所能夠給予子女的是什麼?在現在少子化的趨勢下,愈來愈多的家庭只有一位子女,父母對孩子的呵護難以言喻,「只要你喜歡爸爸買給你!」提供無限的物質欲望,已是現代父母去愛子女的唯一方式。沒有對話、沒有溝通、沒有關懷,唯一只有永滿足的物質金錢來換取子女對父母的關注,愈是富有的家庭愈是如此。 祖克伯說:「我們跟其他的父母一樣,都希望你所成長的世界,會比我們更好。」讓子女活在更好的世界並非是坐擁豪宅和名車,陷於永無止境的物欲追求會讓子女更容易患得患失,或是讓其有恃無恐,驕恣倣慢。 裸捐是讓子女覺得當父母親一無所留時其該何去何從,為人父母的也必須轉個觀念想到當其沒有家產可留給子女時,其教育子女的方式為何?就有不同的思考點。 訓練子女獨立自主為其自我負責是西方教育子女的方式,父母的責任在子女成年時就已了,要不要留家產給子女並不是父母之職。反觀台灣父母對於本身職責總是過於沈重,特別是以留多少家產給子女來呈現父母親的價值,一些子女也會以此來評價父母親,此種過於利益計算的家庭之愛也延伸過多所謂分家或爭產的家庭問題。 當沒有家產可留給子女時,家庭仍存有父慈子孝,則這才是家庭之真愛,也是留給子女最大家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