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明王,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包括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與金剛夜叉明王。
此五尊乃九識所變,係五佛為降伏內外魔障所變現之教令輪身。
中央之不動明王為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一切諸魔。
東方之降三世明王為阿閦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大自在天。 南方之軍荼利明王為寶生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五陰魔。 西方之大威德明王為無量壽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人魔。 北方之金剛夜叉明王為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可降伏地魔。
若就內魔而言,不動頭上之蓮華表第九識,降三世之八臂表第八識,軍荼利之遍身纏蛇表第七識,大威德之六面六臂表第六識,金剛夜叉之五眼表前五識。
由於金剛夜叉與烏樞沙摩明王二尊有同體之說,故五大尊中,亦有以烏樞沙摩代替金剛夜叉者。
安置五大明王之堂,稱為五大堂。
設置五大堂,以五大明王為本尊所修之祕法稱為五壇法。
密宗認為法身佛大日如來所說之金剛界、胎藏界兩部教法,方為佛自內證之境界,深妙奧祕,故以密自稱;又不得對未灌頂人宣示其法,故稱密。然就詮理之教而言,本無顯密之別,惟其攝理成規所宗尚之行軌特殊,為區別其餘宗派,故稱密宗為宜。
密教興起於七世紀時,至十一世紀印度佛教衰亡止,在中印度頗為興盛,融入性力派教說之後,成為左道密教,此派尤其強調散見在純密金剛頂經中之大樂說。
至十、十一世紀時,其部分經典已在中國流傳並翻譯,但在思想上則未產生影響。
從發達史而言,雜密先興起,繼而純密集大成,與純密平行者,為融入印度性力派等教說之左道密教。
日本空海(弘法大師)於貞元二十年(804)來唐,就惠果受法,返國後,持弘不絕,是為日本真言宗之祖。
中國在會昌法難之後,加以唐末五代兵燹不斷,戰亂頻仍,密宗經疏銷毀殆盡,爾後所謂瑜伽,但存法事而已。
宋代雖有法賢、施護,法天等,傳譯密宗經軌,亦未能光大久遠。
唐代密宗可謂為有體系之綜合密宗,宋代則是分化的、通俗的,以崇拜特定之本尊,誦持其真言陀羅尼為主,如宣揚寶篋印陀羅尼、觀音六字明咒、準提咒等即是。
參考資料 佛光山編撰的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