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艋舺浮生錄
2015/06/22 22:08:03瀏覽2545|回應15|推薦124

那日午後我在台北辦完了事時間很充裕我站在台北車站的中央思索著要往哪個方向哪個方向的甚麼地方是我計劃要去而一直未去的 ? 其實五月中旬的台北已是暑熱難擋氣溫明顯在三十五度上下一走出室外隨即冒汗這期間隱身在裝有空調的室內是再好不過了那麼我最終該往哪個方向 ?

 

市中心的任何方向已失盡胃口豔陽下的台北城一直不討喜最後我仍是搭上一列往南的區間車新穎快速而涼爽的區間車一直是不錯的選擇它能走得遠通常也走得快比之捷運差不了哪兒去若可以我的悠遊卡可一路直達苗栗同時省去購票驗票之苦但午後的重點是我此刻要去哪裡 ?

 

要去哪裡 ? 念頭一轉列車即將進入萬華車站我心想就艋舺吧 ! 很長一段時間未去艋舺走走了才一打定主意車門已然開啟下車的人零零星星十根手指可數這車站經過改建以後我直到現在方有緣一見一切顯得陌生得可以幸指標明確依指示很快即找到出口是了出口的正前方就是康定路吧 ?

 

我由康定路慢慢走入艋舺的心臟雖氣溫高熱顯然在街上活動的人口不少有小販有老人有婦人見不到幾個小孩想是上課時間所以小孩特別稀少而婦人濃妝的老婦或中年婦女零星幾位她們站在廊下一動不動路人視之心照不宣當然也包括我隨後我慢慢接近了龍山寺捷運站附近經康定路左側彎進一條小巷巷子兩旁已佈滿跳蚤市集小販此去一路是小販到了巷底仍是小販這一路呈T字型排列緊貼著龍山寺捷運站廣場亦即遊民雲集的著名廣場

 

我邊走邊看這些琳瑯滿目品項紊雜的細軟物件眼花撩亂,千奇百怪各盡擅場往往一條粗布 一只皮箱小販們隨地一擺便開始做起最底層的營生五十不嫌少千元不算多十元二十元所在多有見他們沒有尖銳的吆喝叫賣大抵是低調的叨叨絮絮細聽是雙方議價討論難免帶點兒神秘色彩這是艋舺一地的區域特色吧老社區老風貌老營生

 

我未特別在市集裡尋寶倒是不久即走入莽葛拾遺古董舊書店並且很快地找着一本想要的書冊隨即將其買下我拿著相機走到龍山寺口對岸的廣場見眾人圍著個西瓜攤指指點點顯然是西瓜解暑大受歡迎攤主忙得不可開支就連攤主大約十歲的女兒都喚來幫忙見小女孩捧出一盤的西瓜是一盤切好的約莫六七片的紅肉西瓜我起初好奇學齡兒童為何未上學但不忍細問只趨前問女孩西瓜的價錢這女孩細看十分秀氣可愛帶著幾分靦腆幾分緊張她輕聲回了句 : 一片十元。」 聲音聽的出羞怯我實在不好再問接著由口袋掏出個銅板交在女孩掌心自己由盤子裡抽出一塊西瓜就這樣站在廣場吃將起來

 

我啃著啃著直到西瓜啖盡女孩的西瓜已賣出最後一片見周圍吃西瓜的人多了我仍然不忍去問她 : 今天上學了嗎 ? 而是往前走到廣州街口近龍都冰菓店這一側我直覺走到廊下避開日曬且走且走趨近龍都門前一探已滿是食客我心想還不是吃冰的時節於是再往前走這才一走見廊下牆面倚著一名長相秀麗身材曼妙披肩長髮的女子約莫三十來歲這女子臉龐掛著淺笑直直望著正面走來的我就像行注目禮一般我一恍惚隨即定神一想已身處廣州街風月範圍裡所以我對著女子也回以一個淺笑於是儘量從容自然地與女子擦身而過我似乎看見女子微微失望的神情   

  

 

 

 

 

 


 

                                 詩 : Clemens Brentano

                                 曲 : Johannes Brahms

                                 翻譯 : 好希望

 

                                 冷冷樹林啊 , 窸窣何方 ?

                                 林內吾愛步往 .

                                 絲絲回聲啊 , 傾聽何方 ?

                                 聲中我歌明詳 .

 

                                 我心深愛樹林響  ,

                                 吾愛此處步往 .

                                 回聲沉睡於悲傷 ,

                                 我歌此處渺茫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j0111&aid=2482563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pple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good old days
2015/06/23 20:29

阿本鏡頭下的艋舺和我記憶中的台灣相去不遠.

那時台北街道的騎樓下常是一長溜的小販.

我的印章就在重慶南路書店前刻的(第一次拿學校科學獎學金印象特深).

很熟悉小市民的生活, 因為大多數人生活在其間.

雖然同學家長有部長總司令之流的, 在學校裡她們沒有特權, 和大家沒什麼不同.

單純的日子, 真令人懷念.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5-06-23 20:50 回覆:

嘻嘻 , 才看了蘋果老書的前兩句 , 立馬就想到重慶南路一帶長廊與城中市場一帶小販 . 周夢蝶擺書攤的那個位置仍在 ,沒變 ,變的是攤主換成賣女裝的 .

報告老書 ,跟您講個秘密 , 我小時候特不愛唸書 , 卻特愛往重慶南路一帶翻書 .到了高中那年紀 , 除重慶南路 ,又特愛去光華商場翻找古書 , 以是發現很多同齡同學不知道的"秘密" ,這也包括文學方面 .我的第一本文星創刊號與自由中國創刊號 , 就是在光華商場找的 ,那時大約十六七歲 . 楊德昌電影裡的牿嶺街我就不熟了 , 年代更替  .

重慶南路上的書攤書店印章店點心攤 , 那實在令人難忘 .我至今吃過最難忘的牛肉麵在重慶南路金石堂的隔壁幾家 , 但早就不見了 . 城中市場的周記牛肉麵嗆鍋麵倒是還在 .

重慶南路金石堂

城中市場周記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3 18:51

阿本兄真是有心人!

龍山寺廣場,笑笑不知在那走過多次,阿本兄的鏡頭小人物也非常熟悉!

只是視而不見,一個多星期前,笑笑還慹龍山寺公園拍大花紫微及阿勃勒,

剥皮寮也去過數次並拍有照片!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5-06-23 19:42 回覆:

笑爺愛拍照 , 拍的是花鳥魚蟲 + 各色美女 , 雖常往艋舺一帶流連 , 眼裡看的自然還是花鳥魚蟲 + 各色美女 . 您的格女眾多 ,   邀約不斷 , 若相約聚會拍照 , 拍的自然還是美女 ,  這不足為奇 . 只是阿本奇怪您近期不是眼睛不便麼 ? 那這期間最常拍的是甚麼 ? ^^

剝皮寮是人工改造的好地方 ,適合逛逛街拍美少女 , 去剝皮寮的外地少女似乎特別多 ?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3 12:12
艋舺那附近感覺很亂,尤其龍山寺一出去,有一個長長的走廊,很多遊民,可是看阿本兄的文字與照片,看到艋舺也有各種不同的風貌,我最近幾次都只去華西街和剝皮寮而已...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5-06-23 19:35 回覆:

萬華與大同兩區是台北城的傳統老社區 .大同區因是傳統商圈與生活圈 , 自古水利通商街市繁華 , 至今猶是一些巨商富賈的根據地與發源地 . 萬華是信仰中心 , 角頭林立 , 小販聚集 , 三教九流 , 商圈以夜市為主 . 有趣的是南海路的學區也在萬華 , 近特區一帶 , 風貌完全不同 .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3 09:06

你的鏡頭與筆下

讓我看見台北底層的生活

那最真實的一面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5-06-23 19:25 回覆:

這系列照片其實保留多張更底層的畫面 , 避免看後令人沉重 , 我選擇低調處理 . 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底層的苦痛與創傷 , 要柔軟看待 .


迷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ㄟ........頭香
2015/06/22 22:37

那裡的茶室,現在多半越南的或大陸的年輕女子了

已少見本省籍歐巴桑在那裡拉客

以前唸高中在龍山寺轉公車

常見70旬的阿嬤,挽一個小皮包,一大早就在那等客人

就像平常隔壁的阿嬤一樣 ,看起來很樸素老實, 完全看不出來

我原本不知道,只以為怎麼老遇到她一起等公車

直到有一天,我背著書包等公車 ,有一個五六十歲的老男人,

站我前面,把右手往背後比阿比的,不知道在幹嘛

放空~不知什麼毛病,懶得理他

後來站牌前,跟我差不多年齡賣肉粳麵的年輕老板,

拿著很大的湯瓢出來對他罵:#$%@!人家是學生嬰阿!你是ㄟ衝啥!

........................................

以後再也不去那轉車了,那裡很多女生不敢自己去 ,一堆牛頭馬面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迷蝶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5-06-23 19:22 回覆:

該區的確三教九流牛鬼蛇神各式人等角頭林立 , 底層謀生不易  , 聚集大量的遊民流鶯與乞者 . 但我們的心地應存有幾分的柔軟與同理 , 某些人其實不需你悲憫 , 他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謀生而已 . 再先進的國家譬如歐美日 , 同樣有眾多底層故事 .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