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本小筆記 (客家語+KANO)
2014/02/27 23:29:58瀏覽2223|回應27|推薦83
 

 

在狗爺文章 閩南語和客家語的價值 所作的回應 ~

 

( 之一 )

敝族堂號豫章 , 先祖在漢惠帝時為豫章郡公 , 後由江西豫章郡(今南昌一帶)往南遷徙 , 定居廣東陸豐 (今陸河縣), 乾隆丁已年(1737年)再遷往台灣桃園新屋鄉與苗栗頭屋鄉、銅鑼鄉一帶 .現今江西尚有同姓同號的族裔 , 只是他們用的語言已非南遷後的客家語. 族譜記載先祖於五胡亂華時期開始第一次南遷 , 此後幾次南遷多為避亂 , 譬如南宋末年蒙古人的侵略 .

西螺七崁印像裡是詔安客 , 該地墾戶為防土匪與漳泉欺辱 , 所以習武風氣興盛 , 男丁經阿善傳藝數十載 , 民風強悍 , 外人莫敢纓其鋒 .但西螺地區的客語已漸沒落 ,多為閩語取代 .

(西螺七崁是乾隆時期西螺、 二崙 、崙背等地區的福建詔安客 , 分成七股 , 互為犄角 , 重文尚武 , 崇俠重義 ,共同防禦盜匪入侵 , 但僅能防身自保 . 直到道光時期 , 莆田少林寺傳人劉明善在西螺開設武術館授徒 , 且精通醫術 ,深具智慧 , 成為當地精神領袖 . 盜匪至此不敢侵犯 . )

我的鄰居是頭份羅姓 , 康熙期間其先祖來台任官 , 帶來一批同族墾戶 .堂號也是豫章 . 豫章在戰國時期即為一古封邑  . 頭份的客音的確與海豐、陸豐、饒平不同 .狗爺若有興趣體驗台灣不同地區的客家風貌 , 可由台三線公路龍潭開始, 一路南下至屏東六堆地區 , 這一線山區是台灣客家的精華所在  , 保留不少移民古風 . 可惜已浮現消褪之勢 .

至於通婚 , 老一輩客家人雖不再特意堅持同族婚姻 , 但客家庄客族聯姻的比例仍比之閩人與陸籍為高 . 若是有選擇的話 , 客家人仍會以客家為首選 . 這情形在台北都會區亦然 , 但不嚴重.

若是選擇客家聯姻或生存條件 , 較貧窮的客家人會選擇後者 . 這與他們較晚來台開墾 ,被漳泉擠壓到丘陵山坳脊地有關 . 環境條件差 , 謀生不易 . 但客族向來尊師重道 , 北龍潭、南美濃的敬字亭最為著名 . 中壢區雖已是各族融合的大城 , 仍保有敬字亭古蹟以紀念 .

客家子弟昔年多以師範為升學首選 , 視老師這職業崇高 , 日據期老師是官任 , 更助長客家人對教師的敬畏 . 光復後師範學雜全免並發送零用金 ,這更讓客家人視為擺脫貧困的管道.

 

 

( 之二 )

竹南 、後龍、 通霄、 苑裡等沿海鄉鎮多為漳泉所佔 , 免不了幾場爭鬥 . 北部沿海僅新屋與觀音是客家聚落 . 桃竹苗一帶的客家人多在清領時期從台北、淡水、新莊等地被一路械鬥趕向南方 . 新北市三芝、金山、萬里等靠海的鄉鎮尚留有部份由福建遷來的客籍 , 淡水國家二級古蹟鄞山寺是客籍曾落腳台北的見證.

我的二阿姨已過世 , 小學成績優異 , 但家裡人口眾多 , 十歲即輟學送去親友家幫傭並看顧小孩 , 異常辛苦 , 這一做許多年 ,直到台灣光復有了紡織廠 , 才轉入工廠上班 . 祂生前最愛看日本電視劇 "阿信" ,  祂常說那個阿信就是以前的自己 . 我的四阿姨成績一樣十分優異 , 但早期客家婦女無緣升學 , 小學畢業已不得了, 尤其在農村 .我這四阿姨靠自學習得打字印刷與做生意的本事 , 社會成就不低 .

頭份早期純樸 ,現在拜高速公路網所賜 , 各種行業雲集 , 已不復傳統風貌 , 比較像早些年的中壢 .

客家人好客、多禮 、低調、 謙虛、 憨誠 , 似勞動過度的蟻類族群 , 生怕怠惰招議 , 反之 , 亦不容見他人疏懶不事生產 . 客家是遷徙與堅韌的族群 , 所以日人優先鼓勵客家人遷往台灣花東地區開墾 , 留下史蹟 .

 

**********************************************

 

在小肉球婆婆的文章 試評魏德聖的熱血片《KANO》:為棒球魂熱血,還是為大和魂熱血?  裡的回應 ~

 

( 之一 )

KANO 是勵志片 , 應志不在金馬 , 在東京與奧斯卡 . 這調性很合老美味口 .

魏德聖是不錯的商業片導演 , 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都算好看 ,但好看的背後就是浮誇與取巧 , 經不起真正國際影展的檢驗 . 賽片在威尼斯影展即是一例 , 影評負面居多 .

台灣比之魏德聖更有才華的導演不少 , 張作驥、蔡明亮 、陳玉勳等皆是 , 但是他們的電影多不賣座 , 卻是值得收藏的國際級好作品 . 魏雖跟過楊德昌 , 但看來很難超越楊的成就 . 或許魏以後可隨吳宇森腳步赴好萊塢拍製商業大片 .

馬志翔當導演 , 除了看過他以前演的 "大醫院小醫生" , 我實在對他太陌生 , 很難評論 .

長老教會的魏德聖在片中強調三族共和 ? 那真得看完片才知道了 .

 

( 之二 )

KANO用日語與少部份閩南語作對白 , 我想是完全沒問題的 . 肉球姨在先前舉齊瓦哥醫生這些老扣扣舊片當國際例子 , 我想時空背景已乾坤挪移 , 類阿拉伯的勞倫斯這些英語獨大的思維應該改變 .

李安的臥虎藏龍就無這些問題 ,而是老美配合臥片主動做了後製英語配音 , 中文主音仍是中文主音 , 事後證明並不稍減臥片在北美洲的熱烈迴響 . 所以 , 華語片乃至亞洲片要有志氣 .

魏德聖前兩部片子都算好看與過癮 , 但侷限甚明顯 , 他若想自我突破 , 必須掙開這侷限 . 李安就高明多了 , 他看到了一般人所看不到的 .譬如若拿魏的首部"海角七號"與李的首部"推手"相較 , 心裡自然就有了答案 .

 

 ( 之三 )

KANO 劇情用上日語與閩南語發音基本沒甚麼大問題 , 問題出在魏德聖與馬志翔的發言上 、劇本上 . 就甘脆承認為劇情加油添醋需要 , 某些年代的人事物將便宜行事 ,與部份史實無關嘛 !  這就大致不會有太大問題 .

若杜撰年代又強調忠於史實 , 這反而比之上回那個陳去非先生還超過了唄 . 陳去非起碼承認劇本是配合資方需求嘛 . 或者魏馬在某種程度也是為了配合某方需求 ?? 我實在不敢再往下想下去 .

捫心而論 , 台灣需要出色的藝術片導演 ,當然也需要具市場開創潛力的中間派導演 . 總不能繼續艋舺鱸鰻大稻埕豬哥下去 , 最近陳玉勳的"總鋪師"就很有行銷台灣的潛力 , 將台灣的在地辦桌文化與建築古蹟嶄露無遺 , 既叫好 ,又叫座 , 絲毫不輸給韓日的商業片 .

支持肉球姨嚴格檢驗KANO !

 

 ( 之四 )

四十多歲的魏德聖是浪漫過了頭 , 賽德克巴萊裡 ,一隊日本探勘人員在櫻花林裡的繽紛落花底下被原住民伏擊殲滅 . 現在又來個八田大圳 + KANO + 三族共和烏托邦花園大團圓 , 從海角到賽德克到KANO , 日語比例持續誇大 , 終於到了台片或日片難分的地步 . 這就"厲害" 了, 我只聽過雌雄難辨, 真沒聽過台灣人拍電影台日難辨的 .

我實在很想建議魏德聖下部片可以來個 " 1895大逃殺 ~戰神乃木希典" (或是"名將伏見宮貞愛親王 ") , 將乃木一個師團或伏見宮混成旅團由南部登陸 、血洗屏東高雄台南嘉義抗日義軍的戰績給大大地表現一下 . 尷尬^圂^

嚴謹的電影作品負有電影創作者傳達正確史觀與教化人類普世價值的責任 , 且責無旁貸 (譬如肉球婆婆欣賞的電影 "甘地" ) . 若只是個商業片或不入流的嬉鬧片 , 就大方承認它只是杜撰或改編的商業嬉鬧片嘛 ! 哪來那麼多學問 ! 難道魏德聖真的被台灣人寵壞了 ?

 

第一支純由台灣花蓮阿美族原住民組成 , 並早於KANO在甲子園球場比賽 , 且成績輝煌 , 令日本人大為驚奇的"能高團" NOKO . (見下圖)

 

 

( 之五 )

 沒錯 , 乃木希典與兒玉源太郎這對哥倆好 , 一個說台灣是燙手山芋 , 一個說台灣好耶台灣不燙 , 結果兒玉源太郎很快就發現他的懷柔政策失效 , 有骨氣的台灣人不吃他那一套 , 兒玉果然馬上用高壓殺戮手段 , 四處屠戮台人 , 製造殖民肅殺氣氛 .

侵台第二師團中將司令乃木後轉去中國旅順中國人的土地大幹沙俄 ,升了大將 . 這就是所謂日俄戰爭 . 兩國交兵 , 中國人飽受欺辱 , 是謂國恥 .

所以 , 假使魏德聖若真去拍部 "1895大逃殺~戰神乃木希典" 的話 ,不但白活一場 ,可能子孫都要跟著他世代蒙羞 . 現在看來 , 他算是取得門票了 . ^圂^

最後 , 另有一事必須提一下 . 林良喀好 , 侵台混成第四旅團司令"伏見宮貞愛親王"由嘉義布袋登陸 , 一路殺害我台灣義軍林崑岡等 . 貞愛親王攻入台南鹽水即以鹽水古蹟八角樓為駐留所 . 現如今八角樓前一塊大大的紀念貞愛親王駐留的石碑仍聳立當地 , 是謂國恥 .

 

                     台南鹽水八角樓貞愛親王碑(圖片引自網路)

 

1895年侵台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司令伏見宮貞愛親王 (嘉義布袋登陸)

 

1895年侵台日軍第二師團司令乃木希典中將(屏東枋寮登陸)

 

***********************************************

 

今天找到了普萊斯納(Zbigniew Preisner , 著名電影配樂大師) , 現在就貼上 . 這是波蘭已故導演奇士勞斯基 ( 波蘭語Krzysztof Kieślowski,1941年6月27日-1996年3月13日 )  作品 "雙面薇諾妮卡"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Podwójne życie Weroniki)1991)其中的一幕經典木偶劇  .

( 奇士勞斯基是一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波蘭電影導演劇作家,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誡》聞名世界。維基)

      

     Zbigniew Preisner ~ La double vie de Veronique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tj0111&aid=1140239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新新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8 22:15
我認同阿本兄所言.....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4:13 回覆:

新兄許久未見 ,  近來可好 ? 甚念 !

我常在想 ,  新兄是否又駕著新旅車載著賢妻去某個美麗的秘境遊歷去了 ?

拜個晚年 !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八超級不爽
2014/02/28 18:22

阿本伯這裡的音樂首度對俺胃口 -- 很爽!

二二七阿本作小筆記, 二二八小肉球超級不爽!  吼吼吼!

* 西螺七崁: 好像是台灣電視劇?  清朝的, 武打戲?

* 看了太多人寫 "日治時代", 不爽!  阿本伯寫 "日據", 很爽!  應該一半一半, 一半寫日治, 一半寫日據, 不能太多人寫日治, 失去平衡感!

* 看了太多人寫 "二二八英靈", 超級不爽!  胡說八道!  喪失比例原則!  他們死掉是 victims, 不是英靈.  忠烈祠供英靈, 二二八叫受害人, 受害人有本省人, 也有外省人, 也有客家人.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5:39 回覆:

西螺七崁是乾隆時期西螺、 二崙 、崙背等地區的福建詔安客 , 分成七股 , 互為犄角 , 重文尚武 , 崇俠重義 ,共同防禦盜匪入侵 , 但僅能防身自保 . 直到道光時期 , 莆田少林寺傳人劉明善在西螺開設武術館授徒 , 且精通醫術 ,深具智慧 , 成為當地精神領袖 . 盜匪至此不敢侵犯 .

日本人在甲午年、 東北九一八、 長城 、淞滬 、全面抗戰 .. 謀華之心早有計劃 ,殊為可鄙, 故稱日據.

二二八各方皆有死傷 ,台灣人、 台籍日兵、 外省兵 、外省人、 流氓 、台共 、老美等 ,幾場混戰, 各有圖謀 ,孰是孰非成了政客利用與消費的工具. 我家附近李家宅院的李友邦將軍, 黃埔門生 ,國軍中將, 台籍 , 一個莫須有就這樣斷送了性命 .可嘆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4/02/28 15:53
阿本兄

由衷對於 將自己族群文化深刻理解 重視 甚而積極傳承的你 敬服
拜讀阿本兄的人文書寫 比擬我自身何來何從的毫無所知 備感汗顏之至

感情好的客家籍同學友伴 一路上其實遇著不少
只不過多數於台北長成後 能聽且說客家母語的 幾乎從缺
我想這是許多族群開枝散葉後的共同無奈
倒是客家語言也有山線與海線的分岐嗎?
我個人 很喜歡閩南的"海口音" 那種發音意外地讓我著迷 只可惜沒慧根的我 苦學不成
至於客家所在的鄉鎮 我其實只行遊至美濃一回
多年前的美濃 真正靜謐的村鎮 滿眼綠樹田陌 讓我這城裡過去的土包 雖微感渺少人煙的寂寥 卻也生成再不可得的出塵心情
客家景緻之美 自此窺探出懷想.....

連續幾日的廣播收聽裡 不可免俗的總有人應景的提及這個星期不可小覷的熱血影片"KANO"
縱觀評價 皆於水準之上
只不過  整部片子之中 讓過多日文盤據的不滿聲浪也不算太少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5:57 回覆:

萳說到了我的心事 ,我即那個在台北長成的客家孩子 , 說起國語像個外省人 , 說起閩語像個閩南人 , 說起客語像個外星人 .

客家人稱這類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叫"背祖" ,所以這些年亡羊補牢 , 努力學習 , 努力尋根 .希望他日終有所成 . 

在台灣的客家音非成多項 , 海豐陸豐大埔四縣饒平詔安等 ,由口音可知是從廣東或福建何處移入台灣的客籍人士 . 我是陸豐 , 先祖由河南而陸豐而桃園一路遷徙 .

魏德聖前兩部片子都算好看與過癮 , 但侷限甚明顯 , 他若想自我突破 , 必須掙開這侷限 . 李安就高明多了 , 他看到了一般人所看不到的 .譬如若拿魏的首部"海角七號"與李的首部"推手"相較 , 心裡自然就有答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4/02/28 15:51
原本自由多元的看法是讓社會往正向發展的可貴憑仗
雖然還沒能觀看此片 但我同意阿本兄"勵志"的看法
即便這部影片無所驚豔為之假設下
但 只要有入席的觀眾 讓那樣於低潮裡仍不放棄的勵志精神所鼓舞而消渳了原先任何悲觀的意念
那麼這部片子的價值 也就存有它眾說紛云外的不凡意義了.....

最後 非常感謝阿兄放上奇士勞斯基導演"雙面薇諾妮卡"裡 關於木偶劇表演的段落
我個人非常的喜歡
我們常於滄茫人海之中不經意的尋覓著另一個人....
學者以為 這樣的尋正是藉以尋求完整自我
假若如此觀點為這部片子靈感的來自
那麼 另一個遠在十里霧中的自己 她的一舉一動 一顰一笑 是否也正為牽動著我們每一分喜怒哀樂的緣來
阿本兄於音樂與藝術的涵養 反映於文作之上
值得讓拜讀者深慮 深刻且有味的反思.....
專文也好 筆記也好
感性與理智相融不逆的多層面向
微風清流裡的力道 自在其中~~~~~~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6:16 回覆:

奇士勞斯基的作品我看了十誡裡的十段故事、 雙面 、藍色、 白色、 紅色 這二十幾年對我的影響頗深 無論是劇情上 音樂上 導演欲傳達的迅息上 . 未想奇士勞斯基突然而逝 , 這讓我沮喪許久 , 尤其他過世的時候僅僅54歲 , 殊為可惜 可嘆 . 但日後細想 , 奇士勞斯基這一生是足夠了 , 他應是滿足與無憾而去吧 !

這就像那位狗爺所說 , 讀了這麼多書又何益 , 最終是人生的滿足最可貴 . 奇士勞斯基為世人留下滿足的精神依藉 . 何況他仍有許多早期的作品我未曾有幸一睹 , 所以滿足仍然無限大 .

我當初為了彌補這缺憾 , 所以找到幾本他的專書 , 這其中包括一本訪談錄 , 這讓我又往人生的滿足前進了一些些 .

 

 


冠慧~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8 15:36

原來客語 有分 那麼多種  現在才知道

我有客家朋友  住三義  跟屏東  但我都沒有注意 這點

他們跟我再一起 都說國語  所以 不明白

來你這裡  了解更多 感謝分享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6:24 回覆:

由客家的口音可知其先祖的來處 , 譬如廣東或福建 .

苗栗三義與鄰近的銅鑼泰安一帶都是客家人聚集之地 .屏東六堆一帶更是最早期客家墾民移入台灣開墾的先鋒 . 南部有個地名叫濫濫社 , 這是台灣客家最早的聚落 , 此後慢慢再移往它處 .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8 11:54

客家人 勤奮好學待人誠懇親切, 深有體悟。

Victor 我以有一些客家朋友為榮. 雖然我從不愛分族群 大笑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6:32 回覆:

我給狗爺的回應不是強調族群的分野 , 而是對台灣客家移民的脈絡作一分析與討論 . 愛談族群分野的多是亂政亂民之流 , 殊為可鄙 . 我昨天在台北就看到好些個 . 客家人是慎終追遠不忘本的族群 , 自古由中原一路避亂南遷 ,到了台灣仍不免遇到一些亂源 .

很多台灣人對客家的認識僅止於客家美食與粄條大腸之類 , 其實這也是一種幸福的因子 .

好好愛護您某啦 . ^O^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8 08:45

從阿本兄這篇大作中知道客家人過去讀師範學校的很多,

因而從事教育工作,客家人除教師外,在鐡路局工作者

很多,內人的娘家便有兩位哥哥便是,親戚亦多在鐡路局服務!

先搶頭香!

 

筆記阿本(ltj0111) 於 2014-03-01 16:44 回覆:

客家人相當多人在鐵道服務 , 這得從日據期的鐵道部起算 . 日本人很聰明 , 他們盤算著客家人憨厚 、服從性高、 能吃苦耐勞 、 水牛般的好用 , 所以計劃性培植客家人在吃重的台灣鐵道服務 .

這股風氣一脈相傳 ,傳到了國民黨時期 , 國民政府也看到了這點好處 , 所以繼續沿用客籍青年 .

但客家人視鐵路局為一安定的鐵飯碗也不無關係 . 沒背景的客家人自然視考入公務體系或鐵路局為依歸 . 我的親族同樣有多人在該局服務 ,其中一長輩曾做到高階 .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