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1 14:54:39瀏覽2352|回應1|推薦6 | |
關於三教合一(或五教合一)的迷惘? 有一貫道的善知識如是問:關於三教合一(或五教合一)的迷惘? 道中認為,道是一切的根源,而儒釋道三教,或加上回教、基督教而為五教的教導,不過只是這個源頭的發散。 小弟以為,當人逐漸增長見識智慧後,難免會對人從何而來、為何而來、死後何往產生迷惑,因此需要聖賢的教導來度過人生的種種困境。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世界上果真有這一個道(事實上,關於道的解釋一開始就否決了他不存在此一假設的可能性,因為道是形成萬物的真理),而這個道授命三教聖人(無論何種形式,是聖人感應、或面授印記等等)來世間傳道,這個「初心」是合一的。 但是,三教教義難免有扞格之處,更別說五教了,茲舉數例: 一,出世與入世:若是一個儒生,他想的是學而優則仕,報效國家以民族家國興亡為己任,成仁取義再所不辭;然而道教與佛教徒可能會認為戰爭多是不必要的殺伐,人應該求自己智慧上的解脫而非在此塵世中追求。 二,對死亡的看法:儒家不談死後世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語怪力亂神」等。而道教和佛教則是嘗試為人們解釋死後的世界以求圓寂涅盤,超脫輪迴之外,成逍遙之仙。 三,對階級的看法:儒家重視「禮」,對於各種名位和階級十分講究,孔子連死後棺材什麼樣階級的人應該用多厚的木材來做都有意見,而佛教卻講「眾生平等」。 諸如此類。 道中對於上頭矛盾的解釋,最重要的一點是「時代不同」,如孟子所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或者是「環境不同」。然而這個說法完全無法服人,畢竟中華文化思想的發揚期就是孔子所在的春秋戰國時期,而老子約與其同時(當然這有學術上的爭議,姑且不論),九流十家並起,如果說兩個道中的重要人物:孔子和老子都在同一時期,那麼如此南轅北轍的說法如何解釋?況且春秋戰國時期眾生不平等的狀況,此處不掉書袋,但相信絕不亞於印度,何以沒有聖人對此批判化解? 當然後代的中國人,不論是鐘鼎山林各有天性,或是用之則進,舍之則藏,總有自己的應對方式,然而千古以來,能被形容為集「儒釋道」涵養於一身者,小弟不才,僅知者蘇東坡一人而已矣。 用實際一點的例子來說明這樣的困境好了,值此亂世,修行人為何不學當年文天祥、岳飛(復初淺言中點名的儒聖)?而要學習如何避禍上身、趨吉避凶(道教思想)及超生了死、結緣渡人(佛教思想)? 愛徒看了這題,如是回答: 禮敬善知識平安喜樂。 轉贈一句話,與您共勉之: 「宇宙間沒有宗教,連教〈ㄐㄧㄠ〉也沒有,法就在那裡,看得到的自己拿。」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