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5 10:52:00瀏覽364|回應0|推薦0 | |
就在民進黨主席改選前夕,候選人之一的蔡同榮突然宣佈退選,並轉而支持「台獨大老」辜寬敏,「老蔡」的退選雖然使黨主席選舉成為「小蔡」與「老辜」對決的局面,不過,黨內派系鬥爭不僅未見平息反而更顯激烈。 打從去年黨內總統初選開始,歷經立委選舉、總統大選,乃至於目前的黨主席改選,路線問題始終都是民進黨內權力鬥爭的焦點,此次辜、蔡三人也不約而同以找回民進黨基本價值作為競選口號,可實際上,「老辜」與「老蔡」退選前的競選策略,說穿了就是極力證明並宣稱自己比對手更本土、更台獨,因此,精確地說,「土」與「獨」才是此次黨主席選舉的主軸。 我們對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沒有興趣,不過,在民進黨支持度迭創新低之際,討論這個最大在野黨落敗的原因,還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這個把台灣畫入黨旗,言必稱台灣主體的政黨,何以在執政八年後仍然必須高舉本土路線?按照辜寬敏的說法,民進黨敗選的主因正是背棄了台獨與本土路線,因此,檢討敗選不能不提黨的路線問題。 或許這才是民進黨敗選的主因,當輿論普遍認知敗德失政才是民進黨淪落至此的關鍵時,黨內大老竟然認為民進黨敗在不夠獨不夠本土,甚至力主只有堅持基本教義才能拯救民進黨於既倒。長久以來,本土政黨一詞似乎成為民進黨的專利,黨籍立委林淑芬在評論賴幸媛接掌陸委會時甚至說出「台聯路線重新修正,已經不是本土路線」的話來,言下之意,彷彿只有民進黨才是本土政黨,只有民進黨的路線才算本土路線。 我們以為,政黨就算無力堅持理想引領社會前進,至少不能脫離社會基本認知,過去一年大小選舉已經證明,將基本教義無限上綱或當作黨內唯一的基本價值,對外不僅無力開拓新票源,對內甚至反而成為打壓黨內異己的護身符,這樣失真失焦的敗選檢討如何找回黨的基本價值?事實上,經過四次總統直選後,以台灣為主體的中國或兩岸政策,早已成為朝野共識,當馬英九也提出兩岸交流應「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甚至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時,民進黨當真還能獨佔所謂本土政黨的光環?還能繼續壟斷本土論述? 這似乎才是民進黨真正的危機,所謂的本土路線如果不能落實為照顧弱勢者的政策,不能轉化為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堅持,這樣的本土路線究竟那裡有益於台灣人民?可以預見,如何擴大社會參與?如何包容多元的本土論述?將是新任民進黨主席最艱鉅的挑戰。(20080515台灣立報咄咄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