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5 10:59:47瀏覽819|回應0|推薦0 | |
第七屆立委選舉已經結束,一如先前預料,選前興致勃勃的所謂第三勢力,沒有一個政黨突破5%的得票門檻,當然也就無法透過新選制進入國會,台灣首次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非但無法達成反映社會多元價值的目的,反而封殺了所有小黨的參政空間,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新選制明顯不利小黨:我們在選前曾經多次指出,並立式的兩票制先天上不利於小黨,而獲得5%以上政黨票之政黨方能分配不分區席次之規定,更是兩大黨夾殺小黨的利器。以此次選舉為例,政黨票共計開出9780573張,依比率,每287664票(2.9%)即能分配一席不分區,可國、民兩黨卻聯手將分配門檻提高到489029票(5%),在扣除所有5%得票率以下政黨之票數後,國民黨獲得20席不分區席次,民進黨則獲得14席,兩黨如願囊括所有不分區席次。 然而,若以287664票(得票率2.9%)為準進行分配,國民黨(5010801票,51.2322%)的不分區席次應為17席,民進黨(3610106票,36.911%)則為13席,而新黨(386660票,3.9533%)、台聯(344887票,3.5262%),均可獲得一席不分區席次。易言之,國、民兩黨透過操控選制,硬生生從小黨手中搶走兩席不分區席次,向大黨利益傾斜的選制使兩黨所獲席次明顯高於其實際得票率。 二、第三勢力無法有效整合:「第三勢力」此次可謂全軍覆沒收場,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國會選舉是否有小黨的空間?表面上,此次不投國、民兩黨的政黨票超過1百萬票(1159666票),不過,這充其量只能解釋確實有不少選民厭惡兩黨惡鬥,要衡量台灣選民結構中願意支持「第三勢力」的比例,此次新台聯、綠黨、第三社會黨的得票數或許是個觀察指標,不過,這三個黨得票數合計竟然不足45萬票(448954票),只佔所有政黨票中的4.6%。這樣狹小的基本盤,加上分裂的「第三勢力」,全軍覆沒的結果豈會讓人意外? 然而,若各小黨願意整合也不全然沒有生存空間,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兩大黨的政黨票得票率均低於區域票的得票率,(KMT:51.23%/53.5,DPP:36.91%/38.17),亦即,至少有3%以上在區域立委部分投給大黨的選民,其政黨票卻改投了小黨,這樣的分裂投票傾向也意味著,若各小黨能夠在選前成功整合,還是有機會取得不分區席次的。 往者已矣,以上兩個原因,其實也已說明第三勢力未來的努力方向: 一、支持小幅度修憲:不論基於何種目的,不少人在立委選後再次要求修憲,我們以為,修憲不是兒戲,動輒修憲無助於民主政治的發展,首次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雖然確實浮現不少問題,但比較起來,兩大黨聯手封殺小黨之行徑,最應該予以檢討。為了體現社會多元價值,促進台灣民主進步,各小黨應與進步社團合作向新國會施壓,要求進行最小幅度的修憲,亦即,修正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將全國不分區席次的分配門檻由目前的獲得5%政黨選舉票降為2%,讓政黨不分區席次貼近其實際得票率,以保障小黨的參政空間。 二、堅定中間偏左路線:雖然國、民兩黨以外的十個小黨,在選前最後階段都打著「第三勢力」的旗幟搶食政黨票,但誠如我們再三指出的,多數小黨無論就其政黨理念或實際作為均離「第三勢力」甚遠,更別提這些小黨在選後將以何種路線貫徹其理念。選後一個觀察「第三勢力」走向的有意義指標正是新台聯的動向,究竟一路堅持中間偏左理念的新台聯,在敗選壓力與選後綠消藍長的態勢下,是再次轉向以鞏固深綠地盤?或者持續關心社會民生的政黨新路線?實攸關台灣未來政治生態發展。 三、調整身段整合再出發:長期以來,堅持政黨理想性的小黨,似乎老是予人潔身自愛卻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以此次選舉為例,綠黨雖然與人民火大聯盟結盟,但仍然無法有效拓展選票,我們以為,堅持政黨理想固然可喜,但既然想要藉由參政實現政黨理想,小黨是否也應調整身段?重視組織發展?此外,儘管吾人主張降低不分區的得票率門檻,但也應務實地看到,就算將不分區門檻降為2%,此次各小黨也只有台聯與新黨能夠取得各一席的國會席次,有意進軍國會的第三勢力,怎能不尋求整合?(20080130台灣立報教育論壇)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