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徐玉諾《跟隨者》與《小詩》賞析
2011/06/08 12:49:01瀏覽1899|回應0|推薦2

 。

跟隨者
 
 
 
 煩惱是一條長蛇。
 我走路時看見他的尾巴,
 割草時看見了他紅色黑斑的腰部,
 當我睡覺時看見它的頭了。
 
 
 煩惱又是紅線一般無數小蛇,
 麻一般的普遍在田野莊村間。
 開眼是他,
 閉眼也是他了。
 
 
 呵!他什麼東西都不是!
 他只是恩惠我的跟隨者,
 他很盡職,
 一刻不離的跟著我。
 
 (選自《雪朝》,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
 
  徐玉諾(1894-1958),河南魯山人。1921年,經鄭振鐸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詩作受到瞿秋白、魯迅等人關注。著有詩集《雪朝》(合集)、《將來之花園》、《徐玉諾詩選》等。
 
 
 [賞析]
 
  徐玉諾是文學研究會的重要詩人之一,它的詩都體現了“為人生”的創作理想。在《跟隨者》這首詩中,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將煩惱比作“蛇”。“蛇”往往被視為陰毒邪惡的象征,而煩惱是人所共有的負面情緒,這兩者之間表面上沒有直接聯系,但它們卻有內在的相似性——都是人們避之不及的“跟隨者”,詩人抓住這一特點,以“蛇”作為煩惱的“符號”,准確地描繪了“煩惱”這種抽象的感覺。
 
  在第一節中,“煩惱是一條長蛇”,詩人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三個場景——“走路時”、“割草時”、“睡覺時”,概括一天的生活,一天當中的每一時刻都只看到“長蛇”的一部分,誇張地表現了煩惱之長。第二節“煩惱又是紅線一般無數小蛇”,煩惱之蛇“紅色黑斑的腰部”已在詩歌第一節中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這裡“麻一般”的“紅線”,再次突出這種令人生厭的“紅色”跟隨者“普遍在田野莊村間”,給人以視覺的壓力,也形象地表現了煩惱的多與密。無論是時間的變換還是空間的轉移,詩人似乎都無法擺脫“煩惱”的追隨,“開眼是他,閉眼也是他了。”簡單的兩個動作,流露出人生活於煩惱之中的絕望。第三節,詩人在語義和情感上運用了一個轉折,否定了前兩節煩惱的象征符號“蛇”,進而感歎“呵!他什麼東西都不是!”,詩人跳出比喻的圈子看煩惱,將煩惱從有形化為無形,更顯出煩惱之苦的不確定性,詩人認清“他只是恩惠我的”無影無形的“跟隨者”,表明了詩人對煩惱開始持接納的態度,然而褒義的“恩惠”正是以反筆寫出接納煩惱的無奈,詩人再用“盡職”描寫煩惱,加深了被煩惱跟隨的痛苦。
 
  以往寫煩惱的詩篇著眼於對內心愁緒的抒發,徐玉諾的《跟隨者》更多地描繪了煩惱本身,詩人沒有將筆墨放在自己的感受上,但是讀者卻能身臨其境地體會詩人孜孜求索而終陷於煩惱之境的苦悶心情,同時也聯想到自己的種種煩惱。這正是《跟隨者》的高超之處。  (沙峰)
 
 
 
 (選自銀河版《漢語新詩九十年名作選析》,傅天虹主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6664c0100fvx4.html

 


小詩
 
        
 
 太陽落下去了,
 山,樹,石,河,
 一切偉大的建築都埋在黑影裡;
 人類很有趣的點了他們的小燈:
 喜悅他們所看見的;
 希望找著他們所要的。
 
 
 
  徐玉諾,又名言信,筆名紅蠖,河南魯山縣人,五四時期的著名詩人、小說家。其人赤誠淳厚,熱衷公益,不畏權勢,特立獨行,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其詩作語言清新,詩風樸實,寓意深刻,成就頗高,曾深得魯迅、茅盾、葉聖陶、瞿秋白、鄭振鐸、朱自清、聞一多等人推賞。葉聖陶曾在《玉諾的詩》一文中贊其詩曰:“有奇妙的表現力、微妙的思想、繪畫般的技術和吸引人的格調”。而在我看來,徐玉諾的詩,更為值得重視之處是:超民族、超現實、超時代的宇宙情懷。我們僅由這首描寫夜色的小詩,便可窺知徐玉諾詩的境界高度。
 
  凡是讀過徐玉諾這首小詩的人,相信都會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這是一首真正稱得上“天然去雕飾”之作。很白話,但又很詩意;文句很淺顯,但卻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詩人由太陽落下去之後的夜色著筆:“太陽落下去了,/山,樹,石,河,/一切偉大的建築都埋在黑影裡”。完全是隨意道來,如話家常,但呈現出來的則是這樣一種震撼人心的場景:不論自然萬物,還是人類的偉大建築,經由夜之“黑影”的輕輕一“埋”,便杳無蹤跡了。但人類畢竟是偉大的,他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他們要設法抗拒這黑夜世界。於是,他們點亮了燈盞,“喜悅他們所看見的;/希望找著他們所要的。”由詩境可見,詩人選取的是高超的俯視人間的視角,體現的是叔本華推崇的“世界眼”,於是,才會有“人類很有趣”這一超逸之感,看見的才是人類點亮了“小燈”這一近乎童話的美妙世界。
 
  這首小詩,既是一曲不懈追求的人類世界的頌歌,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夜之頌歌。有了夜,才有了燈,才有了人類對光明的追尋,才有了希望與未來。試想,如果世界上只有白天,沒有黑夜,人類的生活將是什麼樣子。那大概也就沒有了“燈”的發明與創造,沒有了對光明的期待與向往,也就會減少多少生活的詩意。

  引用網址:http://lzlu.net/content.asp?id=230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l5833&aid=530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