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4 18:16:54瀏覽3069|回應0|推薦3 | |
人類建構時間的概念,乃是透過日、月的不同變化而建立的,每一次不同的日出後來被人類記錄成「日」,每一次月亮的初現,則被記成了「月」,一年則共有十二個月,用此構成的時間,是人類在自然中找到的最大時間循環,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日復一曰、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過了下來。 記月而形成的陰曆,是以十二次月亮的循環構成一年,也就是十二個月,但自古又有「十二月令」之說,到底什麼是「月令」呢? 「月令」是人類開始記錄時間之後,為了確定每一次月亮的循環,提醒人民該進行那麼農務,政府透過祭祀的禮儀、對象以及其他相關的法令或禁令,並將十二個月的特質,透過四象和四向的概念予以強化,讓人們按照十二個月的變化行事,這種「以時繫事」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人們遵循自然節律安排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觀念思想,更反映出古人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月令以四時為總綱,十二月為細目,依不同的月分記述天文曆法、自然物候、物理時空的變化,並透過月令名、花神…等特殊的安排,讓不識字的農民,也可以按時來安排生產活動以及生活上的諸多行事,由於每個月分的祭祀、行事都是政府安排的,最早的形式就是政府的命令,因此才稱為「月令」。 早在戰國時代的《禮記》中,便出現〈月令〉篇,但有一些中國古籍研究者認為,〈月令〉可能在戰國初期,甚至春秋末期便出現的重要政令,但不甚完整,秦國宰相呂不韋命人蒐集更多資料後,完整收錄於《呂氏春秋》中。到了漢代初期,儒家又將它收入在《禮記》中,此後遂成為儒家重要的經典。 此外,東漢大尚書崔寔也曾寫過《四民月令》,這是模仿《禮記.月令》所寫的「民間版」農業著作,內容都在敍述農人一年十二個月的農業行事,尤其是栽種穀類、瓜菜的時令和栽種方法,寫得相當詳盡,此外另有篇章介紹農家相關的工作,如:紡績、織染、釀造以及採製草藥…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