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座小島的母親:紅樹林效應
2005/05/29 00:59:18瀏覽1182|回應1|推薦15


圖片來源:亞馬遜網站
一座小島的母親:紅樹林效應

如果有一座小島,島上有棵樹,你覺得是先有島還是先有樹呢?欸,先別急著回答我,先聽我說完一個Mangrove的故事吧!

Mangrove,是一種植物,也就是人們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樹林」。 故事一開始,紅樹林的小種子渥爾德(Word),孤孤單單的在海裡飄呀飄的,開始他人生的旅程。有一天,它發現了淺灘,於是渥爾德在水面上放下它那錯綜複雜的細根,變成錐島上的一個小樹。後來的日子,一直不斷有泥土、碎屑、雜草等等在海面上漂浮的物質,在渥爾德錯綜複雜宛如迷宮陷阱般的根中困住了,累積的物質也越來越多。過沒多久,那裡就形成了一座小小島,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泥土、碎屑、雜草等等的漂浮物也如往常一樣不停地、不停地被困住,小小島的面積也越來越大了,於是,海中有了座島。

故事說到這,是不是楞了一下,覺得故事跟你原本想要回答的答案似乎有出入呢?沒錯,大部分的人一開始聽到問題時,都會覺得一定是先有島在那裡,然後可能哪一天某隻鳥剛好吃了一顆紅樹林的種子,又剛好飛到那座海中孤島休息,又剛好完成消化的動作,使得那顆種子因為這麼多的因緣際會而才開始在島上生長。也就是先有島,才有樹。

但《Being There》的作者顛覆了一般傳統認為先有思想,才有字的看法。Andy Clark把在書中提到的這個故事,稱做「紅樹林的效應(mangrove effect)」,也就是字是跟樹一樣,先在那兒的,然後不斷延伸發展,才開始有思想的形成。可以從「詩」來說明這個觀點,在作詩時,並不是如我們那麼簡單的用字去表達思想,常常是依據字彙本身結構或韻腳具有的特性,來決定詩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就像紅樹林的特性就是有複雜的細根抓住淺攤,加上碎屑、泥土雜草的飄浮物的累積,最後才發展成島嶼的。

依此類推,要完成一篇複雜的文本也是如此,我們會先寫下一些重要的概念,然後在從中看有沒有蛛絲馬跡去發展其他的可能性,一而再、再而三地,從各個角度、各種心態去檢視這些基本概念,保留我們原本的立場去判斷其他的想法,試試看其他的想法可不可行,藉由比較、結合這些想法,可以讓我們很快地達成我們思考最大化,這時,最初寫下的文字就形成了思想。 這也就是Andy Clark提出的,一個物質文本的特性轉換成了可能性思考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文字形成思想,而不是思想形成文字。

 翻譯改寫 by littlehand 

參考:Clark, A. 1997. Being There: Putting Brain, Body, and World Together Again. MIT Press. (p 207-208)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hand&aid=8882

 回應文章

NE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紅樹林
2005/08/24 03:25

紅樹林是  生長在熱帶與亞熱帶,沿海潮間帶沼澤(泥濘)地,

莖(樹皮)含有單寧(做紅色染料)成分 植物之通稱 喔!

台灣的品種有:水筆仔、五梨跤(紅海欖),欖李,海茄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