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1 08:26:09瀏覽487|回應1|推薦26 | |
看佛書時提到:往生的人至少要八個小時不移動,並且誠心助唸… 然而,父親在醫院的急診室死了….醫護人員拔完管子,就通知往生室人來急急推走,哪能讓你擺八個小時? 去年才送走母親、今年父親又走…。多數的人都說對著我們說:「啊!可以了,都活到八十幾歲,算是高壽」。我奇怪,怎會說這樣的話?難道不能活120歲嗎? 殯葬業者會依習俗與信仰協助後事,感覺但是每一家做法不盡相同… 我很小時候,住在基隆的田寮河旁,記憶中,那時的喪家辦喪事時間都很長,總會在路邊搭個棚子,棺木就在裏面,路人經過總是行色匆匆,在出殯那天,樂隊穿著儀隊制服,鼓、號齊響,送行的人排的長長的,連綿數公里,隊伍的後面是披麻帶孝眷屬,拉著蔴繩邊走邊哭,哀哀淒淒。路的二旁總是站很多看熱鬧的人,而我也是在河岸邊的觀看者之一。 隨著時代改變,幾年後我在唸護校時,有一次在路邊攤吃麵,恰好有送葬隊伍敲敲打打而過,沒有哭哭啼啼的人,但是有電音花車與孝女白瓊,透過播音大聲傳送,以代替以前眷屬以走路方式送行… 老闆娘用羨慕口吻說著:「我死了也想有一個這樣的喪禮…」,那時讓我想到有一個作者叫做賽珍珠,她在『大地』這本書,也描述到王龍臨死前,孩子告訴他喪禮的方式要辦到多麼的熱鬧…,讓他安心的離去..。 去年,母親忽然往生,子女措手不及,所有喪事皆為業者安排,依照所定的時間與程序進行,配合社會變遷,在出殯前21天完成所有佛教七次的唸經。 此次父親後事,業者依兒子的方式辦完了,因為省略佛教、道教、民俗方式唸經,使得喪事簡捷多了,在經費也較為節省一些些,但以生者世俗上執著的想法,是無法排除內心的徬徨。告別儀式也只有家祭,場面溫馨而莊嚴,難得的是各分東西的子孫聚會在此時。 父親因癌症痛苦了好幾個月,他的的死,大家早有心裏準備,雖然傷心不露言表,然而卻在火化後,兒女輕輕的夾起父親的白骨放到骨灰罈的剎那;內心崩潰了,忍不住的淚水、泣不成聲的說著:「爸爸!請你住新厝…」。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