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就是要等待
2009/10/06 23:33:33瀏覽341|回應0|推薦2

蓺類雜誌專欄_摘自2009年9月 

(蓺類雜誌是由朱宗慶先生所創立「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發行的雜誌)

愛就是要等待    文/林瑋

  女兒才一歲半的時候,我聽說有個音樂教室不僅啟發幼兒的音樂智能而且教得不錯,好奇的把女兒帶去上課。班上15個孩子,年紀都不到兩歲,童言童語的咬字不清晰,個個走路都搖搖晃晃,像可愛的小企鵝。
  第一期的音樂課,為期8個月,教的是音樂律動,小朋友開心的隨著音樂的節拍和老師的動作擺動肢體、跳躍翻滾。一個月、兩個月過去,看不出什麼學習效果,等到一期課結束時,回想一下她學到了什麼,才忽然發現全班小朋友都變得步伐穩健,很會說話,更讓人驚喜的是彼此發展出人際互動的關係,看到同學會開心的打招呼,等候上課時會和同學打鬧嘻笑,下課回家的時候也會依依不捨的說「拜拜」了。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一向帶著感謝和欣賞的心情,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財富。急切的期待孩子有長足的進步,反而會吃力不討好,而且搞壞了情緒。
  教了這麼多年作文,五六歲的孩子能寫出什麼樣子的文章、小學生對文字的思考能達到怎樣的程度,該怎麼教,怎麼改,我心裡多少能掌握。最有意思的是各類型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作文的期待各有不同,有的希望他上幾次課以後,立刻就能寫出「登得上報」的好文章,還有人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老師,你要兇一點,他不認真寫,你就給我打!」
  挨打的孩子,心情一定不好,想寫文章第一件事就是要「靜」,就像寫書法用磨墨來培養練字的氣氛一樣,能定而能靜,靜而能安,能慮,能寫出有感覺的好字。
  定靜的功夫在文藝性的活動當中特別重要,寫書法、寫文章、畫畫……都不可少這一道過程。孩子都愛聽故事,我通常用說歷史故事的方式開頭,再帶入念唐詩,孩子心靜了,我才進入作文教學。
  自己小學的時候有點魯鈍,父親談半天都引導不了我寫半句話,最後用的方法是跟我聊天,一句一句問我會怎麼想,然後幫我寫下來。等他寫完以後,我再謄抄在作文紙上。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教作文」的方法,對於資質有待開發的孩子來說,尤其有效果!
  一個朋友撿到蟬蛹,整夜守著牠想觀察蟬蛻的過程。當蟬好不容易撐出六隻腳,身體卻挺不起來,尾端怎麼也拔不出來的時候,她心裡急了,忍不住伸手拉牠一下,蟬卻不再動了;直到太陽出來,牠還是垂在那裡。朋友難過的寫信跟我說:有的時候別太心急,我幫牠遮風蔽雨,卻不小心妨礙了牠依自己的節奏成長。我聽了也很有感觸。
  在這個專欄中,我想分享的是關於「閱讀和寫作」。閱讀對語言表達很重要,寫作對文字表達很關鍵,一個人若能擅長語言表達又能適切用文字溝通,便不至於「有口難言,有筆難書」,各種面向的傳達就皆能無礙了。爸爸媽媽在這段過程中,能做的就是不要過度呵護,也不要太過急切,就讓孩子按自己的腳步成長呵!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