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讓藝術融入生活
2011/05/20 22:44:31瀏覽365|回應0|推薦3

藝術‧生活 【第一篇】

讓藝術融入生活

文‧攝影/林瑋

   爸爸、媽媽投資孩子才藝方面的學習,不外乎是希望他多培養一些「對生活感動的能力」,什麼樣的能力能跟著孩子一輩子,讓他從中不斷吸收到好處?並能感到愉悅和滿足?

    我們的生活要過得愉悅和滿足,絕不單單是食衣住行的基本需求而已,從小的學習如果除了「德、智、體、群」以外,還能注意到「美育」的均衡,未來的人生會豐富許多。

    藝術美感的培養如果能從小扎根,孩子習慣成自然視之為生活的一部分,未來的生活不僅僅是「念書→考試→考好成績→尋得好工作」的單線發展;他在生活中懂得感受,透過感受來帶動思考,進而能從生活中獲得感動,看得見與眾不同的觀點,激發出與眾不同的創意。

    這樣的能力會使得孩子更能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也能幫助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或是當他遭遇到人生逆境時,能夠從繪畫、音樂、舞蹈等等藝術途徑找到另一個出口。

藝術生活終身學習

    學校教育也很重視學生在藝術方面的陶冶,因而在九年一貫課程規畫當中的七大學習領域裡,有一項是「藝術與人文」課程,包含了音樂、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三方面的學習。傳統教育裡音樂和美術是原本的課程,表演藝術則是新加入的。

    觀察國小的授課狀況,孩子受老師的影響真的很直接,倘若學校安排的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來帶領專業課程,孩子在那一學期的收穫就很不一樣。有的學校課程內容安排得很豐富,例如音樂方面有:吹直笛、拉小提琴等;視覺藝術包含介紹認識世界知名建築(如雪梨歌劇院、比薩斜塔等),或是原住民不同族群特有的捕魚船、教堂、石板屋等;還學習繪製複製圖或扭曲圖……;表演藝術包括相聲表演、自編舞蹈等,學校教育基本上還是會考慮到教材、教具的普遍性,時間的規畫安排也在考慮內。

 學校裡一節課只有四十到四十五分鐘左右,一週一節,一學期下來,如果以國中表藝課裡安排的相聲學習和自編舞蹈為主題的話,大約五到六節學相聲,再花個十節左右的時間編舞、練舞和彩排,最後會有個小型的成果發表會。

 孩子如果幸運的在資源較為充裕的學校學習,這段期間所獲得的「背景經驗」和「背景知識」會更豐富,可以使他獲得更多觸類旁通的能力!職場中不是也有許多大人在上班多年以後,突然覺得自己的肢體表達能力需要被啟發,還特地去參加劇團開設的訓練班上課呢。

    國立政治大學對企業界高階管理人士開設的 EMBA 管理碩士學程裡,也開設了「創意與戲劇」課程,藉由舞臺表演訓練、肢體開發、角色扮演課程,再更加強這些重返校園的高階經理人的表現力和傳達力,目的在使企業經營與人文藝術相結合。許多人修完這門課並登臺演出,像小朋友一樣發表完「成果展」以後,都有強烈的心得,發現自己在溝通和傾聽的能力進步,創意的思考更不會侷限。

    政大開的「創意與戲劇」課程,可以說是藝術生活、終身學習很好的範例。

藝術融入生活處處發現感動

 在臺灣好幾個縣市都可以看到活動推廣在談 「結合文化與觀光」、「讓藝術走進城鄉」等口號,實實在在於生活層面表現出來的就是:東港黑鮪魚季要帶大家認識漁村文化,新竹玻璃工業要介紹窯廠、磚廠和精美的玻璃藝品……。黑鮪魚和玻璃藝品除了好吃、好看以外,真正讓人珍惜的是背後的文化精髓。

   日本許多美食電視節目做得讓觀眾雖然一口都沒有吃到,卻光「看」就受到感動,原因就在於料理師傅對於食材的堅持和用心。這也是一種美食的藝術,從食材的生長和料理過程都很認真對待,每一口都是用心製作的成果。

    生活裡的藝術在哪裡?

    藝術的目的就在於讓人感動,生活中藝術處處會勾起美的感受,它是一種反射的表現,會因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刺激而帶來感動,例如:聽到有節奏感的聲音、看見有層次的畫面、好的廚藝加上擺盤的效果、花草的芳香……種種不同的由顏色、互動、設計上所帶來的感動,都可以感受到藝術融入生活所帶來的美感,而使人充滿愉悅。

藝術生活豐富生命

    送孩子再多的禮物,遠不如培養他具有對藝術感受的能力重要。

    這是 一種「生活的能力」,不只是表象的「知識的增長」,或者是「技能的純熟」,它真正能跟著孩子一輩子,隨時潛移默化開啟創意的鑰匙,讓他的生活中具有更多的藝術美感元素,這些無形的「小精靈」將陪伴左右,讓他終身覺得自信而快樂!

2010,8 9 月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woei007&aid=523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