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5 07:04:38瀏覽6142|回應2|推薦4 | |
「不會流汗的藥」,您敢吃嗎?
「過敏性鼻炎、氣喘」探討系列之一 在門診,對感冒愛吃西藥的患者,我常用一則比喻: 天氣熱了,多數人會流汗,汗流多了,黏搭搭的,很不舒服。我說,如果林醫師研發了一種西藥,吃了就不會流汗,很有效的,你敢不敢吃?所有的人都說「不敢」。可是,感冒時流鼻水不舒服,有一種藥吃了很快就不流鼻水,叫抗組織氨的,你卻很勇敢的吃下去? 連小學生也知道,流汗是身体在散熱,是必要的。而很多人不知道,感冒時,流鼻涕這個反應,也是必要的,雖然不舒服,也不應該隨便的吃西藥來阻止它。 2005年千面人王進展為勒索統一超商,在提神飲料「蠻牛」放氰化鉀,造成一死四傷,當時喝下毒飲料,身體立即發覺不對勁,吐得快的人沒死,吐得慢的那一位死了。 當我們誤食有毒食物,身體的Sensor偵測得快的,在胃部就會吐出來,Sensor偵測得慢的,到腸子才偵測到,就讓腸子加快蠕動,嘩啦嘩啦的拉出來,偵測不到的,就會「嗚呼哀哉」。所以,「吐、瀉」,很明顯都是保護機制。 有些醫師,開藥處理病患吃壞肚子,若是想吐,就開Novamine(一種中樞性的止吐藥);若是拉肚子,就開Loperamide(一種鴉片類的衍生物,商品名為Imodium,可減緩腸子的蠕動,是西藥的止瀉藥)。因健保開三天藥可申報簡表,有些病人就「遵醫囑」吃了三天的Imodium,結果,從水瀉到止瀉變成便秘,肚子漲得難受。(Imodium的用法應該是PRN-偶用之,而不是TID-照三餐)。收拾這種殘局,中藥方劑的葛根芩蓮湯、白頭翁湯、或是大柴胡湯等加一些理氣的藥,如陳皮、枳實之類,可以「清熱散結」,讓腸子回復規律性的蠕動,排出「臟腑熱結」,收效良好。 就我所知,中醫、中藥用於腹瀉的診治,無論理論與實務,都比西藥更為科學、更為實用。 昨天下午到高雄,和三十年的老友中醫師顏頂立喝咖啡,談到我在網路上有一篇文章:「這樣的醫療是在『治病』?還是『製病』?」,被網友熱烈的轉寄與討論。 我用了一段比喻:假設我與顏醫師二人都是一萬年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二人同時、分別受到感冒病毒攻擊,我的反應是「會發燒」,而顏醫師的反應是「不會發燒」。如果發燒是有助於防禦的,我就不會死,不會發燒的顏醫師就可能會死。沒死的我,後代當中,多數會遺傳我所具有的發燒功能,少數則不具有發燒功能,不會發燒的後代,遇到感冒病毒攻擊時,繼續被淘汰掉,會發燒的就存活下來,一萬年的演化下來,存活的後代,都是具有發燒能力的,不會發燒的基因,就會從現存的基因庫裡消失。 相反的,如果受到感冒攻擊時,「不發燒」才是有助於防禦的話,一萬年前的結果,反而是我死了,顏醫師存活下來,我沒有後代,而顏醫師的後代,「會發燒」的會被淘汰掉,「不發燒」的存活下來,所以至今存活在地球上的顏醫師後代,遇到感冒病毒攻擊,都是「不會發燒」的。 這不是甚麼高深的學問,這只是達爾文「自然選擇」裡最基本的知識。 我部落格裡有一篇文章:「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裡頭一段話:「人體對應外界刺激所作出的每一個反應,應該都是有其意義的,換句話說,都是為了保命。醫生治病的方向應該是儘量去協助身體完成這些反應,而不是去阻斷它。」千萬年來的演化,「環境」選擇了適於生存的「機能」,所以現存生物所具有的機能,就是生存下來所必須具備的。生物在自然界的「應激反應」(response)很少會出差錯,生命也不容許出太多差錯,在演化的洪流裡,過多差錯的代價就是:「自然淘汰」! 生物對外界刺激後的反應,幾乎都是對的、都是必要的。所以,感冒時人體的自然反應:打喷嚏、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等症狀,並沒有太多空間讓「化學合成」的西藥發揮作用。不但感冒時如此,其他諸如疼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吃西藥的干擾,也常是不智之舉。 我的觀察,有些家長,「很聽話」的照三餐餵小孩吃「感冒藥」,是今天「過敏性鼻炎、氣喘」之所以盛行的原因之一。 「流汗」,不可以吃藥阻斷它;「流鼻水」,卻可以吃「抗組織氨」來阻斷,這當中是不是存在著一些弔詭?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