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1 12:57:51瀏覽2778|回應2|推薦3 | |
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中藥與西藥的治病機轉不同(2007年12月台東文章) 衛生署在95年5月出版一本書,叫「健康達人125-民眾自我照護手冊」(網路上也有該書的免費電子版)。該書第142頁的標題「感冒真的不用吃藥,自己會好嗎?」其中有一段文字:「老一輩的觀念總以為吃藥就能治好感冒,有人甚至認為某些醫師很厲害,吃了他們開的藥之後,症狀馬上消失,其實……」,看到這裏,鄉親應該就明白了。 有一個台東的醫師朋友問我:「林醫師,我同意你的『西藥治感冒只是緩解症狀』的說法。但是中藥方劑麻黃湯、小青龍湯裏一樣含有麻黃,與西藥的鼻充血解除劑『假麻黃素』相同,難道中藥麻黃湯、小青龍湯能解除鼻塞,就不是症狀治療嗎?」 我就舉個生理學的例子來說明: 大家都知道口渴了要喝水,我們不必抽血檢驗滲透壓的高低來決定要不要喝水。當身體水分不足時,滲透壓上升,就會覺得口渴要喝水,這個喝水的機轉是在下視丘的「渴覺中樞」。生理實驗發現有一種物質叫「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可以誘發動物產生強烈的口渴行為,另一種物質叫「Saralasin」,可以阻斷動物這種口渴的感覺,使用之後實驗動物就不會覺得口渴。 生物體會口渴,追根究底是因為水份不足。口渴,是渴覺中樞通知身体該補充水份了。口渴的感覺越不舒服,身体越會積極去取得水份,以免脫水而死,所以口渴的不舒服其實是救命的必要機制。口渴的時候,我們會很自然的去拿水來喝,而不會用「Saralasin」來阻斷口渴的不舒服感。 口渴,是防止脫水的機制,不能用「Saralasin」來阻斷;鼻塞,也是防止病毒入侵的機制。但是很多醫師卻拼命的開「假麻黃素」在解除鼻塞,引狼入室,這不是在「製病」嗎? 人體對應外界刺激所作出的每一個反應,應該都是有其意義的,換句話說,都是為了保命。醫生治病的方向應該是儘量去協助身體完成這些反應,而不是去阻斷它。 我治療感冒、鼻過敏、氣喘所採用西醫耳鼻喉科「通鼻子引流」的道理就是在「儘量協助身體完成這些必要反應」。感冒時會鼻塞,是因為身体怕外邪(西醫稱之為病原)侵入到肺部,所以關門抵抗,病毒都被鼻涕黏住。通鼻子引流就是協助將這些病毒趕走,病毒被趕走了,鼻子就不會塞,通鼻子還有一個好處,它會讓身体的免疫系統獲得一次「演習」的機會,就像注射疫苗一樣。認真通鼻子,有時候甚麼藥都不必吃,感冒、鼻過敏就會改善。 那麼中藥方劑「麻黃湯、小青龍湯」裡的「麻黃」與西藥的鼻充血解除劑的「假麻黃素(pseudoephidrine)」作用有何差別? 中醫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西醫的崛起是近二、三百年的事。中醫觀察自然,治病講究整體觀,順天應人;西醫注重解剖、細胞的微細構造,西藥藥理更深入到細胞分子的層次,研究雖夠深入但治病卻失之整體觀。 人類口渴了很自然的喝水補充。喝水是本能,不必知道渴覺中樞,不必知道下視丘、上視核,更不必知道Saralasin,這是很自然的「經驗累積」。是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人類身體與大自然融合,本能的知道「喝水」可以解渴,而且喝了千萬年,沒有副作用,也沒有抗藥性。 多數的中藥治病也是這個原理-「順天應人」。中藥多數來自天然,「四氣五味」是用藥的指導原則,也是中藥的藥理。方劑就是根據這種「效法自然」原則累積下來的結晶。「麻黃湯」不同於粹取的「假麻黃素」,就有如「水」之不同於「Saralasin」一樣。西醫認為只有純化粹取的有效成分才有療效,中醫卻講究「君、臣、佐、使」。團隊作戰時,總經理、 工程師、司機、工友都有各司其職的功能。中醫「發汗解表」治外感,絕不是像西藥「普拿疼」退燒,作用在「下視丘體溫中樞」降溫那樣單純。天然藥對應於天然的人體,作用的方式是「多靶位」而非「單靶點」。 洋基隊光靠王建民一個人如何打球?「麻黃湯」被純化剩下「假麻黃素」,作用當然也不一樣。 有句廣告詞:「自然就是美」。在健康的路上,每個人都應該要學會「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