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31 04:24:32瀏覽2650|回應9|推薦0 | |
看來今晚 20100830 形成的「三颱」環伺鼎台,料將帶來豐沛雨水,宜蘭基隆缺水危機也將順勢解除,只消接近滿盈就可,無須過多而氾濫成災。 窗外正風雨中,想起雨水、河水、洪水都是少年的記憶 … 。 ………………………………………….. 這兩個月,怎傳出宜蘭缺水?一說之前梅雨沒雨,入夏後應有的午後陣雨也沒幾滴,於是發出水荒警訊。宜蘭竟會缺水,讓我也咋舌皺眉不敢置信,蘭陽平原雖不能說是澤國,至少也算是水鄉吧!會缺水還真是條新聞。 我是宜蘭人,從小在宜蘭鄉下阡陌間玩著泥巴長大,直到國中畢業後才負笈在北,小時候記憶最深都是水患──「做大水」,卻不記得有過水荒。 ………………………….. 大三角形狀扇形沖積出蘭陽平原,源自雪山山脈幾條東去大溪流、千百萬條涓涓溪澗,在歷史洪河中塑成現今這三面山一面海地形,塑身力量就是源源不斷的高山水流,高聳的山脈匯聚季風洋流濕潤氣候、滋養盎然森林經涵養釋出水分,由湍急水勢到平原時已成蜿蜒溫柔的溪河,在阡陌溝渠間如葉脈水道輸送給每一寸土地養分,加上平原水田地底下有厚實黏土層,小時候遇有人挖魚池,那濃稠銀黑黏土可塑捏是很棒的泥玩,黏土質地可涵養、保護水資源不致流失。 山與平原相接高低落差又大,山泉伏成地下水,所以在宜蘭處處可見湧泉,就在水埤、湖澤、溝渠邊或是水田中央自然湧出清泉,湧泉是常溫的地下伏流,水溫都是冬暖夏涼。農家常在田頭捅一個深洞就像打井般,不用很深只稍一根長竹竿深度,然後用已挖空竹節的刺竹當水管引道,深入地下超過黏土層深度,地下水也可如湧泉汨汨而出,當穀子開始成熟要曬乾田地好收成,只要把竹竿口塞住出水即可,地下水位都很高,無須用電或馬達抽水,甚至地面有裂口,地下水的壓力要釋放,天然清水自然就冒出地表。 台灣之有礦泉水,也是從宜蘭採水開始,有封閉的天然環境,好山好水一點都不為過。 …………………………… 老家後門外裝有人力汲水機,手把上下壓動拉擠出空氣就能帶出地下水,那時鄉下家家戶戶都有的手動幫浦,汲水機底座下就開有一個出水口,無需使用汲水機,地下水已如湧而出注滿水池,不分日夜季節源源不絕的水流出,永遠最新鮮可濯足或洗滌,夏天透涼水溫是冰青草茶天然冰箱,小時常自製青草茶,去溪床野地拔取鬼針草﹝大花咸豐草﹞,只取下部根莖晒乾,然後洗淨煮水加紅糖,裝入空酒瓶放進湧泉中冰鎮,就是最道地鄉土夏天涼品,清爽解渴的鄉野飲料。 這汲水機旁盈注的水溢出並沒被浪費,而是流進屋旁數百坪大的養魚池,放養的鰱魚、草魚、鯉魚、鱧魚、吳郭魚或鯰魚 …… 從不餵食,只是天然放養成生態一環;國中時同學到家裡來,我問:什樣才是最新鮮的魚?他答:活魚啊!我說可以更新鮮;然後開始洗鍋開小火放入油,才拿起釣竿到養魚池旁釣魚,第一秒鐘上鉤的魚快手剖腹清腸,剛好趕上熱鍋油沸,兩面清煎再煮湯,只加入少許薑絲就是一鍋鮮魚清湯,不放任何佐料都鮮美,因這魚池不餵食任何飼料,魚餌入水就能馬上上鉤,小時候吃魚都是在想煮的時候才去垂釣,魚池一直是我記憶裡的大冰箱,日夜不息的活水注入供養,讓魚池保有潔淨清水環境,魚蝦永遠沒有土臭味與魚腥,沒有外來的汙染,自家魚池產出怎吃都很放心。 宜蘭的地下水位一直都很高,我記得那時還有很多古井,滿盈水位都很接近地表,打水其實很方便不費力,只是當人口牲畜密集增加,鄉下人也懂這樣接近生活環境的水質是否會被污染,水井逐漸變成灌溉洗滌或記憶,要喝要吃的水就得更深入地下汲取,讓深層地質過濾乾淨才能放心,而且馬達代替人工省時省力。直到今天,自來水管無法鋪及的偏遠村落,天然深層地下水依舊是生活必需。 ……………………………….. 我們的祖先來台後,繁衍的子孫村落就是沿著河流岸邊散居,蜿蜒河流就是土地的生命臍帶,供輸著母親與孩子營養般不離親密,農事三餐靠它供養,河裡新鮮魚蝦貝類也是食物來源之一,鳥禽也沿著河邊灌木叢定居生生不息,鄉下人洗衣洗澡都在河邊解決,那時河流乾淨得可以當日常飲水,滔米、洗衣、洗菜刷鍋都可在河邊一併處理。 我是在水邊長大,與河流消長喜怒分不開,懂得水性也懂得河流重要,如果今天要我說出台灣應該最優先被保護的東西,我的第一選就是:「河流!」。河流就是土地的血液,失去活血的土地永遠不會有生機。 我不記得幾歲學會游泳的,只是有記憶開始我就會游泳了,可能只是剛學會跑步就跟大孩子到河邊玩水,然後就會了。河邊村落小孩不會游泳,可能被視為異類,夏天的游泳池、澡堂就是河流,想賺一點零用錢摸蛤抓魚蝦,也得下水才有機會,不想會游泳都沒辦法。想摸蛤又還不會游泳的小孩怎辦? 四野田間到處有田螺可撿拾,沒農藥的農田遍地有美味,清晨與黃昏就是撿田螺好時機;後來農藥讓田螺消失幾已殆盡,以為可代替食材的「福壽螺」被無知引進,但那口味差原生田螺遠矣,福壽螺被棄養增生氾濫,變成現在全台田野生態浩劫,今天或未來都已無法根除。 .......................................... 水患一直是孩提的記憶。 有幸,我們田園雖常受小災,得多虧祖先眼光智慧,家就在平原地勢較高處落戶,記憶裡庄頭家族房屋不曾被泡水,洪災時放眼四面已汪洋一片,我們的家永遠都在最乾的地方,地名是「洲仔尾」,一聽就知道是河川入海前陸地,或沖積出沙洲的最前沿,村裡或附近村落在雨季、颱風季歷史以來頻受水患之苦,家族「瓦厝底」聚落倒也都平安無事,颱風瓦掀樑傾無法避免,水患則能躲過,田園莊稼還是難逃遭殃就是。 平常不缺水的平原田疇,飽含著水分,當颱風帶來大雨就是惡夢,每一滴雨水都是土地的負擔,當年農田未重劃成井字序,彎曲的田埂與水道如大小腸打繞,卻沒有足夠的疏洪功能,一雨宣洩不及即成洪災。種稻的得跟早來的颱風洪水搶時間收成,養殖的也只能加固堤防防範,聽天由命也是安身立命。 外婆家在不遠幾公里處,也是溪流溢洪必經之處,每年秋冬總要淹水幾次,一淹就是一個星期,大家好像很認命,大雨來了就把所有家當往「拱尾」﹝屋子橫樑上隔出的半樓﹞放,水淹上來人也往上面逃生或避難。 每次夜裡颱風一過,天剛亮庄裡人就往河堤上,一望四處茫茫,黃滾滾河水與田水無法分辨,大家的好視力眺著遠處房屋聚落,是露出半截或只是剩屋頂,大家討論誰家應該都滅頂了,人不知逃了出來沒,誰家應該還安全 …... 。 到了下午,阿兵哥就到了,附近聯勤軍營趕作的饅頭一簍簍運到,發出濃濃美味香氣,孩提時的香味記憶,就是這種簡單食物氣味,我們沒受災沒有饅頭吃,饅頭是要往淹水嚴重的附近村莊救急,救援部隊總是在我們村裝集結然後覓船、找人帶路,衝過湍急河流划進淹水田園與村落,唯有當地人才能讓船走最安全的路徑,還有能完全照顧到四散的受災屋宇人家。 不過,有幾次近身看著饅頭一簍簍抬上船,大人會遞給口水直流的小孩饅頭一顆,就像天上掉下禮物;那年代鄉下人食物除了自種五穀雜糧蔬果,買饅頭來吃就是奢侈,買麵粉來做饅頭,不給鄰人笑話才怪:「難道是中愛國獎券?」記憶裡水災中吃到的饅頭真是人間美味,同是宜蘭人的作家黃春明有篇「蘋果的滋味」,敘訴著一位父親因車禍複雜心情,斷腿的禍換成孩子吃蘋果的愉悅,當年看那篇時的直覺,我竟想到孩提時颱風過後「饅頭的滋味」。 ………………………….. 宜蘭的好山好水不容置疑,這些年也擺脫過去每颱必洪的命運,農田重劃、疏洪措施、河流整治也都能發揮功能,但超大豪雨與潮水不配合,也或多或少成災,但範圍與頻率與嚴重程度,都與我的記憶裡災情不能相擬。 缺水危機、颱風又來,複雜的心情,旱時想要雨水又不想太多,洪時又想旱地也圖個清爽。 兩難 ……….. 但我可以確定《河流就是土地的血液,失去活血的土地永遠不會有生機。》 因為我就在河邊長大,懂得河的心聲,懂得土地的呼吸。 ..................................................
豐沛的甜美水資源,一直是宜蘭好山好水人的印象。
老家的田野與河流,那是孩提時地面水裡的遊樂場......只是上代留下的丁點土地,現在奉獻給了大家,還立了個牌子紀念,就在北宜高速公路邊,代號是33K........
小時候常去玩耍、捉迷藏的輾米間還在,已是難得一見的骨董級作業,裡面依舊每年貼著「川流不息」春聯,祈願輾出的白米一如家鄉河水永不停息..........
一條條涓涓細流都是土地的血液,供養所有後,無聲慢慢流入大海.....
同一條細流,在今年七月缺水時刻被無情截流,變成青苔暫時的溫床....而海就在不遠處.........
若不愛惜自己的土地,隨時隨地都會是警訊...........
延伸閱讀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