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9 00:03:23瀏覽670|回應1|推薦12 | |
「忠烈將士英靈,迎接回國」,在國防部示範樂隊及儀隊導引下,儀隊軍官捧著「中華民國國軍于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緩步進入忠烈祠正殿。示範樂隊樂器繫著黑絲帶,儀隊槍口朝下,原本金黃色的刀與槍穗也改成黑色,以示哀悼。 抗戰時期,國軍遭日軍俘虜之後,部分被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戰俘營,客死異鄉六十年後,無人聞問的悲慘往事。今天,國防部的官員用軍人的方法,拿香祭拜英靈,告訴祂們要帶祂們回家。 這則新聞令人高興也讓人鼻酸,自古以來,無論那個國家或民族的軍隊,所有的軍人為了保國衛民,戰死沙場,馬革裹屍,入忠烈祠受萬民崇拜,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最可憐的是被俘虜,除變節投敵者外,那麼在戰俘營也是生不如死,若自己不了結餘生,也落得苟且偷生的罵名。更悲慘的,如同命喪巴紐的國家英靈,客死異鄉,若非媒體報導,那將永遠是黃土一堆草沒了! 最近讀戰史,那些抗日的名將如張靈甫、杜聿明將軍等人在國共內戰時期,兵敗殉國或被俘,所率領的抗日勁旅不復存在了!然因兩岸政治信仰的不同,在這生與死都是同一件事上,卻沒有公允的評價。 海峽這邊因兵敗政權偏安,張將軍入祀忠烈祠,表彰他自戕的忠烈,對他在萬家嶺浴血抗日的事蹟,及國軍七十四軍演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上高、常德會戰,著墨並不多;而杜聿明將軍在古北口苦戰的功績,也因徐蚌一役兵敗被俘而一筆抹煞了! 海峽那邊對抗日名將的態度,認為他們參與內戰,是沒有與廣大的工農兵站在一起,抗戰的史績均略而不談,有的是描述內戰過程中,國軍五大主力是多麼不堪一擊就香消玉隕! 軍隊服從命令,開赴戰煬,軍人為自己的信念,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不論勝敗都值得尊敬!尤其是在抗日戰爭的戰場上,那第一、五、六、十八、五十二、七十四軍等都是國軍的王牌,所有的官兵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希望大家,尤其是對岸實不宜因他們參加了國共的內戰,就完全否定了他們對國家與民族的貢獻吧! 軍人不怕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怕的是政治炒作,讓他們客死異鄉;如今,政府不漠視異域荒塚,真的讓祂們「歸鄉」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