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1/23 22:50:01瀏覽350|回應0|推薦7 | |
回程時,繞道台中新社去參觀花海。 中興嶺周邊是塊台地,從台中市大坑或台中縣豐原都可以上山,當地盛產葡萄、琵琶、香菇、梨子、蔬菜等,到處綠意盎然。近年來,這地區開始轉作雜糧、園藝及休耕,花海就是休耕的菓園。 國際上有糧源問題,也有貿易自由化的壓力,當年為了加入WTO,推動休耕是一種權變,旨在降低稻米產量以保價;藉稻田休耕與集中輪作,種植綠肥改善地力與涵養水源,以恢復生態與照顧農民福祉。 據觀察,減少水稻耕作面積與產量的目標已達成,但農地的生產力並未提高。尤以農民疏於農田管理,綠肥成活率偏低,雜草叢生,蟲、鼠危害鄰近耕作的農田,水泥替代田埂,加倍施藥,更加破壞生態,這項政策的初衷,因配套與監管的闕如,並未落實,非常可惜。 現在的台灣,農村因農田休耕而荒廢,生產活動更加萎縮,農村已無法如民國六十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發揮胃納的功能,讓離開農村到他鄉工作,因景氣不佳而回鄉者有農事工作,造成農村失業人口增加,這是始料未及。 休耕的政策與初衷,可謂良善,但已到必須通盤檢討因應,調整策略的時候。因此,如何誘導農民,或有意願,或有興趣的參與勞力,共同投入農事生產,鼓勵與技術指導種植水稻以外的能源作物,或降低稻作的生產成本,提高銷售競爭力;使農田不荒廢,讓農村生產活動恢復起來,自然增加就業機會;更不宜讓發放休耕補助金成為常態給與,如同老人年金般成為選戰買票的政策工具。 這才是真正的拼經濟,愛台灣。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