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爸爸不愛我
2015/04/28 20:01:00瀏覽516|回應0|推薦14

文題:爸爸不愛我

前言:專案成員對目標應該有共同的認知,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當成員對於專案目標或是PL的管理手法有疑慮時,該如何解決?這一回我們透過孩子與爸爸之間愛的故事來解釋。
《正文》

進入國小後,朋友圈迅速的擴大,孩子的思想也開始進行新的發展。於此同時,除了開心孩子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其實我們更需要關注及陪伴孩子,因為這是他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這時代每個家庭孩子的數量都很少,大都是數一數二,很少坐三望四。因為孩子少,所以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常會多到滿溢。
然而,物質上的豐足,並不等於精神上的滿足,更多的時候,孩子希望的是父母的陪伴。在陪伴的過程,教養應當與愛如影隨行,如此孩子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人格。

有一回兒子在練習自己洗澡,我坐在浴室邊指導他,兒子邊洗邊說:「爸爸不愛我,他對我不好,都不陪我玩」

我有點訝異,我問他:「爸爸怎麼會不愛你呢?他哪裡對你不好了?」
兒子說:「我想打羽球,但爸爸不陪我玩,所以我覺得爸爸對我不好。」
我說:「就因為爸爸不陪你打球,你就覺得他對你不好?」兒子點了點頭。
當下我覺得孩子的認知有點偏差,他誤解了「愛的定義」,我想他需要被矯正,而且是〝即時矯正〞。

於是我問兒子:「每天載你去上學的是誰?晚上說故事給你聽的是誰?生病時帶你去看醫生的是誰…」

我問了很多都是爸爸為兒子做過的事,兒子也逐條的回覆:「爸爸…是爸爸…」
我問:「如果爸爸對你不好不愛你,他會為你做這麼多事嗎?」兒子搖搖頭說:「不會」
我說:「既然是這樣,你為什麼會說爸爸對你不好?難道只是因為爸爸今天沒有在陪你打球,你就覺得他對你不好嗎?」
兒子默默的點了點頭。

我說:「你這回考試,三科都沒有考到100分,所以你不愛媽媽了。」兒子說:「不是~我很努力了,而且,我真的很愛媽媽」
我說:「媽媽有因為你沒有考100分,就不愛你嗎?」兒子說:「沒有」

我說:「那相同的道理,爸爸今天陪你去爬山,又開車載我們回來,整路都是爸爸在開車,他也會累呀,你怎麼可以因為爸爸沒有答應陪你打球,就覺得他對你不好呢?如果你是爸爸,會不會累呢?這樣的想法你覺得是對的嗎?」兒子想了想,搖搖頭說:「這樣不對」

我說:「你洗澡好之後,去跟爸爸道歉,還要把道歉的原因說給爸爸聽,如果沒做到,就一直在爸爸身後罰站」。

兒子洗完澡後,苦著一張臉去跟爸爸說:「爸爸,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我」。爸爸完全狀況外的問:「為什麼跟我道歉?」兒子望了我一眼,就是不敢開口…我說:「那只有罰站了,站到你想清楚自己哪裡做錯了,講出來給爸爸聽,他願意原諒你才能結束處罰。」

然後,我就去幫女兒洗澡,大約5分鐘,從浴室裡隱約聽到兒子終於把剛剛在浴室的對話告訴他爸爸,並請求原諒。

後來,我問先生這事後續的發展,他說孩子有說他覺得爸爸對他不好,他覺得很好笑,但也有對孩子說明為什麼不陪他打球的原因,教孩子要練習從別人的立場去看事情,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喜好與否來判定別人對他好不好

在這個事件裡,我對孩子做了即時性的解說,並要求孩子必須立即矯正這樣的想法

與孩子相處時,在無傷大雅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彈性包容孩子無心的話語;今天這事很微小,但惡發於微小的事物上,面對孩子錯誤的認知,需要即時矯正,印象才能深刻,事後的責罵,孩子常常被修理得一頭霧水,還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記得兒子在幼稚園的時候,也曾哭著對我抱怨爸爸不陪他玩,那時我用言語安撫他,說明爸爸為什麼不能陪他玩。當時孩子並不見得能理解我的話,當下也許是從媽媽的懷抱以及安撫的態度,而忘記了他的抱怨。

如今相同的問題捲土重來,從前試過的解法,此時不見得適用,因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過多的安撫並不能解決孩子對父親錯誤的認知,此時,唯有曉以大義後,讓孩子直接面對問題,自己與父親溝通,才能獲得更深層的改善

不過,在面對專案成員的管理上,並不能像面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執行某些事情。專案成員的管理,需要PL更有智慧的溝通,當某個成員,對於專案的目標、執行作法有不同認知時,身為PL有必要去了解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之道。若是忽略不處理,則負面的想法可能會在專案成員中擴散,讓團隊的氣氛或是執行的順暢度受到影響。

專案規格或是公司文化面、管理規章…,若某些事只有01的選擇,沒有例外情況…的,或許可在專案初期就先向成員說明清楚,有問題可先提問檢討,以減少專案執行過程中延伸的誤解與意見分歧,畢竟成員與PL間的合作程度、專案共識的一致性,對專案成功的機率佔了蠻高的影響;管理是一門藝術,期許大家在面對專案成員的時候,能夠像面對自己孩子一般,擁有包容的能力,當然需要PL出手輔導的時候,也要即知即行,千萬不要棄而不理。

事情過後,我自己反省:孩子年幼的時候,為了保護他,我用愛為他摒擋了讓他不愉快的事物,那時候我認為那就是愛。

而走過這些年,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我漸漸覺得,給孩子的保護不該太多,應該選擇性、適當的讓孩子有機會在他成長的過程,親自去面對那些會讓他感到哭泣、挫折的事物,如此,孩子才有機會在每一次的失敗中,逐漸學習到堅忍的本質以及感恩的心態,當然要學會感恩,一定得先學會同理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

偶爾放下手中那把雨傘,讓孩子淋點雨,冰冰冷冷的觸感,一定會讓他感念你為他撐傘的時刻。
親愛的朋友,別讓你我的孩子,把伸手要求別人給予,當成是應該的。
在我們給予孩子恩惠的同時,請記得讓他知道感恩~並懂得珍惜。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na0621&aid=226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