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8 20:01:00瀏覽516|回應0|推薦14 | |
文題:爸爸不愛我 前言:專案成員對目標應該有共同的認知,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當成員對於專案目標或是PL的管理手法有疑慮時,該如何解決?這一回我們透過孩子與爸爸之間愛的故事來解釋。 進入國小後,朋友圈迅速的擴大,孩子的思想也開始進行新的發展。於此同時,除了開心孩子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其實我們更需要關注及陪伴孩子,因為這是他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 我有點訝異,我問他:「爸爸怎麼會不愛你呢?他哪裡對你不好了?」 我說:「那相同的道理,爸爸今天陪你去爬山,又開車載我們回來,整路都是爸爸在開車,他也會累呀,你怎麼可以因為爸爸沒有答應陪你打球,就覺得他對你不好呢?如果你是爸爸,會不會累呢?這樣的想法你覺得是對的嗎?」兒子想了想,搖搖頭說:「這樣不對」 我說:「你洗澡好之後,去跟爸爸道歉,還要把道歉的原因說給爸爸聽,如果沒做到,就一直在爸爸身後罰站」。 然後,我就去幫女兒洗澡,大約5分鐘,從浴室裡隱約聽到兒子終於把剛剛在浴室的對話告訴他爸爸,並請求原諒。 後來,我問先生這事後續的發展,他說孩子有說他覺得爸爸對他不好,他覺得很好笑,但也有對孩子說明為什麼不陪他打球的原因,教孩子要練習從別人的立場去看事情,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喜好與否來判定別人對他好不好。 在這個事件裡,我對孩子做了即時性的解說,並要求孩子必須立即矯正這樣的想法。 與孩子相處時,在無傷大雅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彈性包容孩子無心的話語;今天這事很微小,但惡發於微小的事物上,面對孩子錯誤的認知,需要即時矯正,印象才能深刻,事後的責罵,孩子常常被修理得一頭霧水,還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記得兒子在幼稚園的時候,也曾哭著對我抱怨爸爸不陪他玩,那時我用言語安撫他,說明爸爸為什麼不能陪他玩。當時孩子並不見得能理解我的話,當下也許是從媽媽的懷抱以及安撫的態度,而忘記了他的抱怨。 如今相同的問題捲土重來,從前試過的解法,此時不見得適用,因為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過多的安撫並不能解決孩子對父親錯誤的認知,此時,唯有曉以大義後,讓孩子直接面對問題,自己與父親溝通,才能獲得更深層的改善。 不過,在面對專案成員的管理上,並不能像面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執行某些事情。專案成員的管理,需要PL更有智慧的溝通,當某個成員,對於專案的目標、執行作法有不同認知時,身為PL有必要去了解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之道。若是忽略不處理,則負面的想法可能會在專案成員中擴散,讓團隊的氣氛或是執行的順暢度受到影響。 事情過後,我自己反省:孩子年幼的時候,為了保護他,我用愛為他摒擋了讓他不愉快的事物,那時候我認為那就是愛。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