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馴獸師】解脫:別讓「命運」的迷思阻礙幸福的道路
2015/05/20 11:21:51瀏覽549|回應0|推薦19
電影abouttime劇照

 

[心結] 你是否覺得未來毫無希望,苦難永無止盡?

電影《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男主角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但無論他如何洞燭先機,付出多大的努力回到過去企圖改變未來,未來都不會因為他而改變。

《超時空攔截》(Predestination)中,主角自己每一次穿越過去,都在介入自己的命運,而每一次的介入只是不斷實現命運的預言。彷彿他悲慘的命運,全是自己造成的,也唯有重複悲慘的命運,他的生命才會完整。

有時,我們感覺自身的某些痛苦,或者關係的失敗,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我們,好像我們永遠那麼糟糕,好像我們永遠得不到幸福,命運女神總是眷顧其他人,我們的命運只能是悲慘的。然而,真是如此嗎?

 

 

§ 不斷重複的失敗就像「輪迴」

從形式上來說,輪迴是一種「造成心理無法健全發展,且不斷重複」的模式。一般有兩種形式:「主體的」與「關係的」的輪迴,以及兩者之間不斷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

正如個人情緒會影響關係的健全發展,不健全的關係又會影響個人的情緒。這些問題經常發生在我們的周遭,如下面的個案。

 

一、主體的輪迴:不斷重蹈覆轍。

來談者Aaron,他在戀愛中總是缺乏安全感,談過幾段都是他提的分手。

通過幾次對談,我發現他的內心有個預設,「因為我不夠優秀,所以跟我在一起的人必定會離開。」再經過對於這個印象原初記憶的推導,早在他談第一段戀愛之前,他自小在家庭中,就被各方面表現均優於他的弟弟壓的喘不過氣。父母的焦點投注在弟弟身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他作為長子的尊嚴和被關注的程度蕩然無存。

這使得Aaron產生了一個內心的自我暗示,「我不夠優秀」。做為保護自己內心不要繼續受傷的手段,他又推導出一個前提,「因為我不夠優秀,所以跟我親近的人都會離開。」當他用這樣的心態去談戀愛,宛如「莫非定律」的信徒,「當我想像情況會變糟,通常就真的會變糟。」

實際上,並不是莫非定律真的存在,而是Aaron內心的自我暗示,讓他不斷做出推開親密關係的舉措,尤其當另一半出現任何疑似變心的風吹草動,他很難沉住氣,因而在自己可能被傷害之前,他先選擇斷絕關係。

內心的負面想像,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過度的自我保護,等於在自己的內心築了一道高牆。並且這道高牆裝了極度敏感的保全系統,即使一條小蟲爬過,也會觸動警鈴。

 

二、關係的輪迴:惡劣的關係模式在不同的人身上重演。

有的女子老是愛上花花公子,每次被傷害之後,她都會告訴自己下一次要找善良、穩重的對象,可是最終還是選了另一位花花公子,持續一遍又一遍的被傷害。然後女子出現在諮商室裡頭,哭訴命運不公,自己老是遇人不淑。

另外,在某些家庭,我們會發現有的惡婆婆,其實她當年做別人兒媳婦的時候,其實也遭受婆婆不合理的對待。理當她自己當了婆婆,她應該更懂得發揮同理心,可是她卻把不合理對待兒媳婦的模式延續下去。

彷彿某種悲慘的命運,因為某種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成為某些人或家庭的詛咒。

 

 

§ 找出邏輯謬誤

如何通過諮商扭轉命運,從悲慘輪迴中獲得解脫?光面對現實是不夠的,因為現實的慘狀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做出其他判斷,畢竟他們的經驗只會讓他們更加相信自己無法對抗命運。故我們要重新檢視我們的經驗,找出經驗的片面性和不符合邏輯之處,進而重塑正確的觀念。

誠如亞里士多德於《尼各馬可倫理學》所言,人的學習仰賴後天經驗,而原初經驗對人的影響尤其重大。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有所謂的「第一目擊者」

簡單說,一個人對戀愛的信心和觀念,會深受初戀的影響,因為在我們對戀愛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通過第一次戀愛構成我們的戀愛觀。如果第一次戀愛飽受打擊,很可能會摧毀一個人對戀愛的美好想像,使負面的觀念成為內心的心錨。

我曾見過一位對戀愛特別沒有信心,十分自卑的來談者Bess,她之所以自卑就在於第一任男朋友經常用言語辱罵她,把她整個人說得一文不值。如果Bess選擇逃跑,或是反駁,或許能在觀念形成之前保護自己。然而,她從剛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半信半疑,乃至最後徹底被洗腦般的接受了男友對她所有貶抑的形容,Bess因此相信自己就是男友口中的那個人。

對談中,我們試圖重建她對自己的理解:

 

階段One、   Bess意識到第一任男友情商很低,脾氣來的時候根本口無遮攔,想到什麼罵什麼。

階段Two、   通過男友諸多行為,明白男友是個極度自我中心的人。

階段Three、      我們一同檢視「自我中心的人」有哪些特質,好比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略他人的感受。我們又討論到什麼是「健全的愛」,我們都同意健全的愛建立在真誠的理解,對他人內在需求的體察,而非自己一意孤行的付出。

階段Four、  第一任男友太自我中心,所以他並沒有花充分的時間了解Bess,他壓根不清楚Bess是什麼樣的一個女孩兒。他對B的付出也很少,要不就是並沒有對應到Bess內心真正的需要。

階段Five、  Bess覺察到,男友不了解她,他對自己的形容根本是錯的,既然是錯的,又何必相信。他的付出沒有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有些付出非但B不喜歡,還會帶來壓力,並非健全的愛。

階段Six、   腦袋了解問題的癥結,心還需要時間真正接受自己。長期形成的觀念,以及這段期間受傷的感受,都需要時間慢慢調整。Bess開始慢慢內化與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然後慢慢撫平幾段戀愛的負面情緒。

 

 

§ 角色扮演與換位思考

跳脫輪迴並不簡單,當一種觀念形成,很難取代,即使那個觀念是錯的。放棄一個熟悉的觀念,會帶來另一種失去自我的不安全感。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來談者明知自己的觀念是錯的,依舊甘願繼續沉淪。

有時須要通過角色互換的方法來進行換位思考,使我們能夠從對方,以及第三方的角度,盡可能從一個多方面的認識增加客觀性,了解我們深陷的問題核心。

Hank曾經談過一場距離幾千公里的異地戀,儘管全力投入,最後還是被迫與女友Cindy分手。分手之後Hank傷心、難過又憤怒,無法諒解為什麼交往期間自己大量付出,Cindy卻屢屢提出各種責難,三不五時提出分手的要求,直到他再也無法承受。

分手後兩個月,Hank認識了一位新朋友Jasmine,兩人相隔幾千公里,JasmineHank展開追求。Hank覺得不切實際,無論她怎麼通過網路表示心意,Hank依舊不安。尤其在特別寂寞的時候,觸不到的人反倒讓寂寞的程度倍增。

有時Jasmine的付出,還會給Hank的內心帶來愧疚感。愧疚感驚醒了Hank,他回憶起前一段戀情,發現自己許多看似無微不至的付出,根本是自我滿足的表現,實則Hank對自己的關注遠遠大於對前女友的關注。

Cindy內心的不安,正如Hank在面對Jasmine的追求時,同樣的不安。更何況相較於CindyHank是一定社會歷練的人,而Cindy當時還沒有真正的工作經驗,她的不安理當遠勝於Hank

當自我欠缺對關係的省察,以及對他者的關懷,自然對感情中產生不理性的奢望與後續情緒。

關係中,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傷心,可是當「我」只看見「我的傷口」,眼裡就真的只有自己的傷口,這時的付出是為了挽救自己的戀情,付出的同時其實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加上傷口的疼痛被放大,產生一種受害者心態,無意識的對他人進行道德譴責。

同樣地,CindyHankJasmine是三個不同的人,彼此之間的互動和認識的情境截然不同。即使有過一次挫折,也不表示同樣模式必定招致同樣的結果,每個人的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段故事。

CindyHankHankJasmine,兩段平行時空,實則Hank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獲得以前女友角度反思戀愛的機會,看清自己負面情緒背後的真相。進而將自身的體悟,用於處理當前與未來的關係,避免形成新一輪彼此傷害的輪迴。

  

[解語]:「註定失敗的挫折感」與「我是被害者」的自我投射,並非命運如此,而是我們選擇以此為命運。

 

自本期開始,《心靈馴獸師》專欄將透過個案與哲學諮商理論與實務,幫助你我一同檢視人生遭逢的考驗,破除彷彿永無止盡的殘酷命運和人生悲劇。我們其實可以扭轉我們的人生,只要我們願意反思自身,積極面對我們的內在思維,並實踐於生活。我們就有很大的可能從錯誤的思維邏輯,以及重複的錯誤行動中走出來,終結似是而非的命運詛咒。歡迎讀者們提出您遭遇的人生問題:

讀者信箱:service@myplus.com.tw 

【讀者信箱投稿規範】

1. 來函者接受我方在保護來函者隱私的前提下,經匿名與節錄後刊載。

2. 請盡量將情況詳細交代,充分说明更易於諮商師分析與回應(包括性別、年龄、所在城市、职业等。)

3. 有鑑於來函十分踴躍,故只能每個月挑選少量一至兩篇回應於此專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335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