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面對空虛:三、圓滿生命的回歸之旅
2015/01/08 10:32:01瀏覽687|回應0|推薦16

◎攝於武漢市湖北美術館。

我們都是一顆球

空虛感做為內在感,減緩空虛以獲得充實感也是一種內在感。如果人是球,那麼我們不妨把人想像成氣球,而且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氣球。

乾癟的氣球沒辦法滾動,如果「內部充飽氣」,比起完全依賴外物包覆,則內部充實更具有安全感。

充實感不是得到並停滯,而是因為得到而更有效率的前進。長期空虛,使人變得畏懼,畏懼的人在得到一點補償時,要不因為憂慮而難以放手;要不就是無時無刻幻想失去,而提前做好失去的準備,不願意敞開心胸去接納任何有可能提供滿足的外來者。

表面上這像是放棄與他人互助,實際上只是把人際交往與關懷的需求懸擱起來,「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遺憾的是,當我們把心寄託在外在事物,或另一個人身上。很可能因為期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失落感。或者因為本來通過他者得到的滿足,有一天不在有——像是從小陪伴睡眠的布偶遺失了,或是愛人的離開——而產生的被剝奪感。這時帶來的失落不亞於內因引發的空虛,實際上很多時候,空虛既是內因和外因的綜合影響。

 

 

成為完滿的球:生命的回歸之旅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球,那麼外型越圓就越容易向生命的終點滾動。但每顆球都有不規則之處,而當一顆球找到另外一顆能互相融合,使成為一個更趨近於完美圓球狀的球,則生命的滾動自然更順暢。

充實感的來源亦有不同,但必須來自內在的「堅」實

有些人內在充滿了空氣,氣球看似比誰的體積都大,都顯眼。其實不實際的自我膨脹,好比有些人通過誇大自身以求得安定,以及為了在FacebookTwitter等社群獲得更多讚美,刻意展現出自己最受歡迎與浮誇的一面。充飽氣的氣球,一戳就破,為了滿足空虛而用更多不務實的空虛填補,其結果是讓自己陷於隨時被「看」破的憂慮中。

乍看充水又比充氣好一點,但水本身不穩定,密封不足的「半吊子」隨時有漏水之餘。但如果氣球內部包覆的是木頭、金屬,那麼被刺破一點外皮,對生命滾動的影響沒那麼大。

還有些人則是裝進各種想像與期望 ,擔憂著尚未發生的未來。我們是應該為未來做好準備,但首先我們得認識到「我們生於平凡,最終我也將歸於平凡」,正如我們來自塵土,終將歸為塵土。越是遠離我們當下所擁有的奢望,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

 

 

用行動給自己更多的鼓勵

當我們看待他人成功,深以為自己所不足,建議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去看我們每日的累積,從自己的進步鼓勵自己,而不是從與他者的比較看輕自己,以為自己一無所有。

生活很簡單,好好過每一天,該做的盡量做到,無愧於心。我們檢討昨日的自己,但不為此花太多時間去後悔;我們遙想未來的計畫,而當下實踐的時間必多於空想。久而久之,養成對生活每日都要完成必要功課的習慣,將點滴實在的事物納入氣球之中,直到堅實的內在與外在的皮囊融為一體。

 

成長過程中,外在的挫折賦予氣球的表皮越來越多傷痕,同時使得表皮越來越堅韌。並且我們尋找「充實自我的方式」,追求圓滿,好面對人生崎嶇坎坷的道路:

最理想的狀態:我們使得自己變成一個內外實心,富有彈性的一顆球。這很不容易,經常我們依靠著自己,同時攜手人生的伴侶前行。沒有哪個答案一定比另一個更好,只要生命的流動變得更加順暢,生命的愉悅感與幸福感也隨著人生旅程不斷增加。

我見過最難處理的情況:一個空虛的人,把自己的一切安全感和充實的來源,建築在另一個空虛的人身上。所以兩人不斷因為彼此內心的黑洞,互相傳遞負能量。與其說他們捨不得中止關係,倒不如說兩人誰也不願意承受成長過程必經的痛苦。
就像兩個長期營養不良、虛弱、恐懼、對生存一天天失去希望的囚徒,他們住在一間有扇門的囚室,囚室的門半敞,偶爾透進陽光,門外可能有充足的資源。但他們沒有勇氣去推開那扇門,寧願繼續待在囚室,吃著角落日漸稀少、發霉腐敗的食物。

 

無論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人生的旅程還是充滿挑戰,克服一定程度的空虛,我們才不會因為害怕、恐懼、憂慮等黑暗力量,以至於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動彈不得。

細細回想我們的人生,當我們甫來到這個世上,我們原本都匱乏,且柔弱,欠缺抵抗外在影響的力量;同時也是圓滿的,無畏無懼且天真好奇。空虛到充實的奇幻旅程,是向前邁進,亦是一場生命的回歸之旅。

幸好,我們不用非得一個人走。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2005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