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犬之島》:不是每一種善意,都能達到善的目的
2018/05/01 23:29:55瀏覽2560|回應0|推薦20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總統在葛底斯堡的演講中說道:

我們先輩在這個大陸上創立了一個新國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來平等的原則。 ……

 

《犬之島》是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成人動畫,揭示了人的偽善,以及統治階級如何馴化出一批烏合之眾,好便於統治的需要:

 

1. 偽善:做慈善就是慈善家?

無論片中支持的是狗還是貓,他們終究是比人類低一個階層。

男主角阿塔里出於好意去救狗,這是事實。但是,他遇到的每一條狗,他都要求狗要按照他是主人,狗是聽從主人的寵物,一種我尊你卑的姿態去服侍自己。

他並沒有平等的對待狗,碰到不聽他話的流浪狗,他只想要馴化牠,這就像有些人表面上做慈善,實際上他關注的重點並非弱勢群體,而是徒顯自己有能力,高高在上的角色,以所謂慈善家自居。

好比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次鎮壓地方,屠殺百姓的理由只為了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然而,當時所謂的蠻夷之邦。說穿了,其實就是漢人中心主義。

這和當初歐洲人在美洲大陸屠殺印第安人的理由差不多,以「解放」為號召,自認為是來幫助這些落後的蠻族,便要對方付出血的代價,並且侵佔對方的土地和財產好似還成了正義之舉。

回到比較生活化的例子,又好像某些父母告訴孩子,「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所以你該聽話。」如果對一個人的「好」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對方為出發點。這樣的「好」,到底是在滿足誰呢?

片中結尾,在男主角的帶領下,推翻了過去以貓為尊的政權,無論是貓或是狗,都沒有得到解放,他們還是人類的寵物,還是受人類控制要按照人類的意思,去取悅人的角色。

甚至連原本有自己的想法,能夠自己決定要過什麼日子的流浪狗,都被馴化為寵物,成為人類口中的「好」朋友。

 

2. 馴化:我是因為我坐在那個位子上,我就是對的?

片中最後由一群少男少女,取代原本的政權,成為一座城市的管理者。我們看見他們對於一件事情的處理,基本是出於感性而非理性,比如他們在討論討厭狗的人該怎麼處罰,竟然有人提出要判他們死刑,對於他人的生命,並沒有一個很成熟的看法。

這不禁讓我想到電影《活著》,年輕的護士們把醫生和老教授趕進牛棚。以為自己能夠取代他們的工作,結果等到發現自己能力不足,下場就是鬧出人命。

別忘了片中的選舉都是被操縱的,而男主角取得政權,也不是因為民主投票,而是因為世襲。

從很多歷史的片段去看。包括美國黑奴的解放,天國的興起,納粹如何取得政權等。

歷史告訴我們,依賴強人也許一時之間能為民眾帶來利益。但這些利益恐怕要你付出自由,甚至更多的代價。並且你永遠不知道,一個人擁有權力之後,他會做什麼,會變成什麼樣一個人?或者露出潛藏許久的邪惡面目。

 

[小結]

某個角度來說,犬之島真的是狗的地獄嗎?

人類馴化的狗,對於不知道自由為何物的狗,對於那些想念奴隸生活的狗。當他們的生活,因為被拋棄到島上,其實得到了某種解放。他們開始試著自己去謀生,憑自己的意願生活。

這個過程很辛苦,就像本來你在一個富人家裡當奴隸,你的父母也是奴隸,你父母的父母也是奴隸,所以你生來就以為當奴隸就是你的命運,服侍富人是你分內之事。

最悲哀的是,當有某個奴隸提出不同的看法,質疑為什麼有人生來就是富人,而自己卻生而為奴,反而會被駁斥。

就像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有一群囚犯從小被關在地洞裡,他們身體不能動彈,只能看牆壁上的火光,便以為這些火光的光影是真實的。有個囚犯逃了出去,他才明白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幻的。但當他試圖回到洞穴中拯救其他囚犯,卻沒有人相信他,還嘲笑他。

因為故事流露的這些寓意,儘管結局裡,男主角勝利了。我並不覺得興奮,也不為他的「勝利」感到高興。

終究這場以貓狗為主軸的決戰。最後,貓和狗都沒有獲得勝利,而是掌控貓狗,控制欲強大的人類勝利了。

沒有一條貓或狗真正得到自由和平等,而是馴化。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117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