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71003「一生3錢過四關」紀錄
2008/10/03 13:06:42瀏覽925|回應0|推薦8

活動名稱:971003「一生3錢過四關」

時間:97103(五)AM 900~1130

地點:民權路 米吉米

LeaderLily

紀錄:Lily

參加人員:美珠、Tina、保玉、淑蓮、LilyJoan、惠玲共七人


複利、複利複利你感受過複利的驚人效果嗎?一起來體驗吧!

星期三、四是公司團體的活動,參加了學習式體驗營「戰爭生存遊戲」,還擔心今天的讀書會該如何帶領,帶著閱讀單前往課程中場休息時間閱讀,看了一些內容,腦袋中盤旋著應該帶點遊戲的成分融入讀書會的主題。       

早上提早出門,步行前往五穀雜糧店買了一包「綠豆」。綠豆是今天的主角,它是複利遊戲中的籌碼。

節錄「序」中片段

一般個人而言,投資者最常出現的問題有:一、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才能擁有財務自由;二、不知道如何建立一生財務供給的時間表,做到「要用錢的時候就有錢用」,每次都只想著要多賺一點,最後常演變成追高殺低;三、不知道如何做資產配置;四、不知道如何挑選和買賣產品,常追逐當時熱門產品,最後套在高點。

  高資產的個人所出現的問題是:一、未做資產配置,未設定整體資產的投資目標,常東投一點、西買一些,雜亂無章;二、只做定存,卻未考慮通膨與金融危機的可能傷害;三、未善用自有資金可以長期投資的時間複利價值;四、擔心最低稅負制會增加其國內外投資的稅捐負擔;五、不知如何讓資產生生不息,「坐吃而不山空」。

  至於營利事業法人所面臨的問題則是:一、不知道如何有效率地運用閒置資金;二、未做有效的資產配置;三、對投資產品的風險缺乏清楚認知;四、一概不碰股票或衍生性產品,不知道這些工具其實也可以組合出非常保守穩健的產品。

  而非營利事業組織(NPO)最常見的問題一個是,不知道如何讓有限的資金,生生不息地提供財務支援;另一個是,不敢投資,只做定存,結果利息還被通膨吃掉而哀聲嘆氣。

三錢過四關一場理財和時間的競賽

你知道你有機會活到一百四十歲嗎?你想過你一生需要經歷幾大錢關嗎?那麼,你需要多少錢才足敷過關所需?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看,一生理財最大關鍵在於財務供需的時間表能否對應,換句話說,「要用錢的時候是否就有錢用」;而「三錢過四關」正是要達成這個目標的基本架構。但是,怎麼做才能賺到錢而且存下來?

回顧人類壽命的歷史,確實不斷延長中。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兩百年前的十九世紀初為二十三歲,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為四十七歲,而在剛結束的二十世紀末則為七十八歲,大約是每一百年延長一倍的壽命。

在台灣,2006年國人平均壽命為七十七五歲,較1966年(四十年前)的平均壽命六十七五歲延長了十歲。

由於高速電腦的出現,再加上網際網路可以快速有效地連結大量知識,當今科學發達的速度比起兩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CNN的預言--未來三十年人類平均壽命將延長到一百四十歲,不無成真的可能。

那麼,如果你本來想在六十歲退休,以為準備個幾百萬,花到八十歲、九十歲一定足夠,卻出乎意料活到一百二十歲,那可怎麼辦?

賺愈多愈好嗎?

問題是:要賺多少才夠?愈多愈好嗎?

「大錯特錯!」

為什麼?因為你一旦抱持這個想要「賺愈多愈好」的心態,反而會落入「追高殺低」的陷阱。

人生的四大錢關每一關大概需要多少錢呢?

第一關、   三十歲左右結婚。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從二十四歲到三十歲存50萬到100萬元當結婚基金,應該是做得到的。

第二關、   四十歲左右購屋。購屋頭期款至少須準備300萬元吧!

第三關、   五十歲左右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2007年國人赴歐美攻讀碩、博士水準計算,每人每年學費加生活費至少要新台幣100萬元,若選讀名校花費更是倍增;所以出國留學念兩年碩士,平均一人就得準備200萬到400萬元,若家中子女不只一人,教育預備金更要倍數計算。

第四關、   六十歲左右退休。

 投資的益友與宿敵

善用複利、認清風險、追求合理可達成的報酬率、遵守「先求不敗,再求勝」的投資策略,才能讓一輩子的投資理財走得安安穩穩、長長久久。

投資的益友:複利

曾有人問過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人類最偉大的發現是什麼?」他的答案不是「相對論」,而是「複利」。

到底什麼是「複利」?它對投資有何影響?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也就是將每次賺到的獲利再繼續投資,這樣利上加利、一路滾利上去。例如年初投資100元,到年底獲利5%,也就是賺了5元,再將這5元繼續投資,總投資額成為105元,假如一年後又獲利5%,則獲利增加為5.25元(105×5%=5.25),比上一次多賺0.25元,此時再一次將這5.25元繼續投資……,這樣不斷地將獲利持續投資,每一次的獲利都比上一次多,這就是複利。

複利威力之大在於它像分裂生殖一樣,是以幾何級數暴增,時間愈久,每次利上加利的效果愈大。美國紐約曼哈頓(Manhattan)是全球地價最高的精華區,知名的華爾街、第五大道、時代廣場、甚至九一一事件中被摧毀的雙子星世貿大樓都位於該區。曼哈頓島那塊土地是印地安原住民於1626年用僅僅24美元賣出來的。假如當年印地安人把這24美元拿來從事年報酬率7.2%的投資,而且把每年的利息都再滾進去複利,根據「72法則」概算,約每十年本金可倍增一倍,則經過三百八十年到2006年底,原來的24美元本金會增值到多少?答案是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至少66,000億美元!

不過,假如當時印地安人把每年的獲利1.728美元(24×7.2%1.728)都拿出來花掉,則三百八十年間他們所賺到(而且花掉)的獲利將只有656美元(1.728×380656),而那24美元的本金依然還是只有24美元,本利和總計為65624680美元。「66,000億美元對680美元」!有複利和沒複利的結果是不是天差地別?

複利既然如此重要,該如何運用在投資上呢?以下就兩方面來談。

一、先提高年報酬率,再考慮增加投資金額

如果想增加投資獲利,一是增加投資金額,一是設法提高年報酬率。

以投資共同基金為例,假設今天單筆投資10萬元在年報酬率5%的基金上,經過二十年後,獲利是165,330元。如果增加投資金額一倍到20萬元,年報酬率仍維持5%不變,則獲利將增為33660元,增加的幅度剛好是原來的一倍。

另一方面,如果投資金額維持10萬元不變,但將年報酬率拉高一倍到10%,則二十年後的獲利為572,750元,獲利不是等比例只增加一倍,而是增加近原來的三倍半。如果年報酬率拉高三倍至15%,則獲利將增加為原來的九倍;若年報酬率再拉高四倍到20%,則獲利將暴增到二十三倍。

複利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不是線性等比例增加,而是以幾何級數次方成長。西諺有云:「聰明工作勝於辛苦工作」(Work smarter , not harder)。對一般上班族來說,領的是固定薪水,要在短時間內倍增投資金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做得到,恐怕也要相當縮衣節食才行,這就是「辛苦」工作。因此,設法提高年報酬率來增加獲利,善用複利效果,才是「聰明」工作。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除非你需要每月、每季或每年固定領出一筆錢來支應開銷,譬如退休後的生活費,不然盡量不要買配息基金。因為每配息一次,能留著複利的金額就減少了,那你就成了每年都將獲利花掉的印地安人。

不過,高報酬常伴隨高風險,提高年報酬率並非無止境地愈高愈好。怎樣才是合理的報酬率,本章後面會特別說明。

二、善用時間的價值,愈早投資愈好

阿基米德(Archimedes)說:「給我一支夠長的槓桿、一個支點和一個立足之地,我就可以移動地球。」在投資上,「時間」就是阿基米德的「槓桿」,因為複利的效果主要來自時間,時間愈長,效果愈大。

舉例來說,甲乙皆十八歲,假設兩人投資的年報酬率皆為10%、每年投資2,000元,從十八歲到六十五歲共四十八年間,甲只投資前八年、後四十年不投資;乙剛好相反,前八年不投資,後四十年每年都投資。那麼,兩人到六十五歲時,誰賺的錢會比較多?(見表2-1

2-1 愈早投資,複利效果愈佳

 

前八年:18歲~25

後四十年:26歲~65

65歲時

每年投資2,000元×8年=總投入本金16,000

不再投資,僅靠每年10%複利,持續四十年

本利和=1,035,160

不投資

每年投資2,000元×40年=總投入本金80,000

本利和=885,185

差異

甲比乙少投資64,000元本金,65歲時甲卻比乙多賺149,975

甲只投資前八年,單靠前八年累積的錢在後四十年複利,居然比乙後面投資四十年還賺得多。換言之,乙拖延了八年才開始投資,即使後面連續投資四十年也趕不上前八年的複利效果,這就是所謂的「用錢賺錢」,而且要愈早愈好。

不過,複利投資有兩點要注意:

1.        若用自有資金(不是貸款)投資,只要投資標的信用無虞、長期成長,投資應該愈久愈好,就算遇到市場一時下跌,也不該輕言出場,用時間讓複利展神威,才能讓錢賺錢、利滾利。

2.        如果要舉債投資,千萬不要全部投入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最好把一部分的借款投資在穩健的標的上,先把利息賺到,其他的才去做稍微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這樣才無後顧之憂。

投資的宿敵:風險

 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說:「投資就像打棒球,等到好球才用力揮擊。」球賽裡,贏球的另一面是輸球的可能;投資也一樣,報酬的另一面就是虧損的「風險」。風險是投資揮之不去的宿敵,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即使是普遍被認為最安全的定存也有風險。

投資學上,風險分成「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所謂「系統性風險」,又稱「市場風險」,這是無法分散也無法避開的。就像在海上駕船,不管船是新或舊、是大或小,都得面對大海的變幻莫測。同樣地,除非不在股市,否則股市的系統性風險也無法避免。

而「非系統性風險」,又稱「個別風險」,是指投資標的本身的風險,可能是倒閉或違約的信用風險、產業景氣風險、受利率影響的風險、價格波動的風險等等。個別風險可以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加以分散或降低,詳見本書第三章。

通貨膨脹,殺傷力最大的風險

 此外,還有通貨膨脹的風險。投資歷史上,通貨膨脹一直是影響最深、最久的風險,經常是造成股市與債市系統性風險的主因之一。我們花錢的時候,最在意的是「用多少錢買到一個東西」,一旦通貨膨脹,錢就變薄了,也就是說,因為物價上漲,同樣的錢可以買到的東西就變少了。

回顧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不久,台灣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最後用4萬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才將幣值穩住。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戰勝國強制戰敗的德國支付巨額賠款,德國根本無力償付,除了印鈔票外別無他法,最後造成德國惡性通貨膨脹,一塊麵包要賣1,200億馬克。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再度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當時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聯邦資金利率一舉調高到18%,藉以抑制高達10%的通膨,但也因而犧牲經濟成長,造成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台灣國內的一年定存利率曾經高達14%。

2000年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後,Fed曾將聯邦資金利率從6.5%連續調降到1.0%的歷史低點,當時還引起市場對通貨緊縮的疑慮。但是從2003年起,由於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國家崛起所帶來的龐大需求,再加上全球低利率環境助長資金氾濫,造成石油、黃金、鋼鐵、小麥等許多大宗商品原物料均以倍數飆漲,最新的市場論調已轉為通貨膨脹恐將來臨。

先不管未來通膨、通縮的論戰誰對、誰錯,單從過去歷史來看,發生通膨的機會確實比較大,由於通膨對投資的殺傷力向來不小,所以在投資時應考量通膨的風險,將抗通膨的投資標的納入資產配置之中。


遊戲操作:進行閱讀單中第10頁的案例操作遊戲,建立複利圖表

條件以每年複利10%,複利滾存;提存時間設定28年。

將成員分成AB兩組人。

A組只投資前八年,八年後本利皆不贖回持續投資。

B組八年後,第九年才開始投資,持續投資20年。

PS:一顆綠豆代表一萬元,一年存10顆綠豆,每年以10%增值,28年下來會如何呢????

下列之表格顯示我們遊戲的結果:

A組

複利後
合計金額

B組

複利後
合計金額

A組

複利後
合計金額

B組

複利後
合計金額

11011.0 00 150245.1 10104.4
21023.1 00 160269.7 10125.8
31036.4 00 170296.6 10149.4
41051.1 00 180326.3 10175.3
51067.2 00 190358.9 10203.8
61084.9 00 200394.8 10235.2
710104.4 00 210434.3 10269.7
810125.8 00 220477.7 10307.7
90138.4 1011.0 230525.5 10349.5
100152.2 1023.1 240578.0 10395.4
110167.4 1036.4 250635.8 10446.0
120184.2 1051.1 260699.4 10501.6
130202.6 1067.2 270769.3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y5573shose&aid=226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