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3 06:09:38瀏覽601|回應15|推薦0 | |
這張是海爺爺的孫子-翔翔,那時候手膀子剛開始痛所以想把疼痛的心情轉移.後來幾天是受了藥物的影響眼睛老是無法集中,一連畫了幾張直到藥劑退下才真正抓住他那可愛的神情-眼神.為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去回想那天的情況我又順手抓起水彩筆隨心所欲的在孫兒的素描上加上顏色,雖然不甚滿意但是除去了原有的思索(那才是重點不要讓我再頭昏腦脹). 下面這張翔翔是我這幾天修改過的 剛開始一直以為手膀疼痛是因為打感冒預防針的原故,打針回家後先是酸痛所以一直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一星期以後(一般打預防針的反應都是前後一星期)疼痛是逐漸增加不像是打預防針那般會減少. 等到回頭看打針的家庭醫生之後他說是頸椎問題要我去照片子,說真的當時還真是抱持著怎麼會是頸子問題所以沒有很積極的心情馬上去照.回到家後一連幾個晚上痛不欲生就在手膀子和肩胛骨這兩處,有幾次痛到心都糾結在一起的感覺.那時候就直想減輕疼痛,跑醫院結果給的藥品又過強失去記憶讓家人緊張最後只有乖乖去照片子結果証明真的是如家庭醫師所說是脖子問題. 有了片子後來又轉看了物理治療師,她說物理治療可以但是幫助不大還是須要看專科醫生.記得多年前也是因為脊椎盤軟骨禿出壓迫神經,那時候就是先看骨科醫生.在台灣時住院用拉扯的方式直到無效後做手術(那是1986年的事從痛到物理治療到開刀前後不到三個月,因為已經不能行動了),在澳洲則是一開始就是先吃止痛藥同時安排物理治療類似台灣拉扯的方式直到無效之後也是要你做手術的選擇(那是1993年的事,也是無法行動最後看骨科前前後後有近一年醫生也是說動手術是最後的選擇).那時候醫生告訴我手術的成功率只有85%,並且無法除去腰部和腿部的疼痛只能選其一所以我一直沒有做決定.那時候每天只有躺臥在床上一點自由的活動都沒有能力去享受因此開始在床上開始素描來打發日子,直到有一年的聖誕節朋友請吃晚餐,我坐在椅子上痛苦的表情讓他的朋友特地去他車上取椅墊給我並且給了我一張Chiropractor名片,在當時我和先生也是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沒想到我看了僅有三個月每星期一次或兩次看情況而定同時他教授一般正常的運動和教導我先生如何幫助我除痛的按摩穴道的方式,自此我除了天氣變化之外很少再疼痛到無法走路. 由於有了以往的經驗,我這次直接先找Chiropractor可惜他剛好渡假當中.我一直拖到六月五號他回來,他非常專心的解說我頸椎的問題.他說我以前頸部有受過傷,所以每一個階段都有緊縮的情況.這次可能是姿勢不對再次受傷其中第五節和第六節的軟骨壓迫到神經也就是我目前覺得疼痛的地區.首先要高興的是問題不大須要幾次的治療,事後想想在35年前的確有一次因為趕時間上班當時穿著矮子樂的高跟鞋下樓梯的時候沒踩穩跌落幾節樓梯.當時顧著去上班忍著痛就下樓了,到公車站的路程上我自知痛得要昏倒,但是下意識裡我一直找到認識的醫生診所求助.我印象中當時醫生不在但是裡面的護士認識我(我心情一放鬆就昏倒,直到我清醒他們替我打電話找同事送我去仁愛醫院).那時候臀部的疼痛已經讓我分不清到底那個部位傷得較嚴重結果醫師也是要我考慮動手術(那時候剛好有歌星李佩菁的例子,所以沒有決定.但是拖到86年再次受傷且嚴重到腹部疼痛無法走路).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每一人的觀念內部受傷找內科外傷部位找骨科.還有就是對於年幼的孩子很少會送醫檢查,記得我第一次摔倒那時候十歲不到我皮包骨一個弟弟也只有兩歲多一點大.因為學校要表演運動操媽媽問我可記得要我表演給她看當我兩手插腰往後彎曲時弟弟跑過來從前推我,我整個人就往後跌倒屁股落地(當時是水泥地)我不怪我父母沒有帶我去看醫生,因為那個環境和那個時代小孩摔跤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跌不會長大.不過在我的印象中我一連幾年都不能仰臥在床上只有側臥因為當時的床舖都是木板上面鋪上舊棉被而已,我傷到的部位就是尾巴凸出的那一塊. 第二次摔倒是因為工作單位將一台台的電腦機器沒有安裝在燈光下而轉移最後每一台機器的插座全在走道上,因此手上捧了幾盒的資料卡就看不到腳底當時摔倒還怕卡片打散緊抓不放.在當時也是因為年輕才二十多歲所以沒有放在心上到醫院檢查,屁股紅紫色一片好幾個星期也是無法坐下. 第三次就是我先前提到的是上班趕時間在樓梯上踩空後來同事送我到仁愛醫院,當時檢查僅僅發現尾椎骨有裂紋但是並沒有發現脖頸有受傷.這次相隔沒有半年又再次疼痛住院在醫師解說之下動了手術,因為兩腿已經沒有知覺且腹部疼痛不減. 最後一次受傷是在澳洲92年,一大早上班馬路是斜坡地,地面上有許多汽車漏的油我經過又滑倒,如今想想這前前後後一共幾次摔跤,只有最後一次在澳洲摔倒後真正的大檢查找出原因但是也是僅有背部如今些都成為後遺症. 今從Chiropractor那裡看到的資訊覺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 認識脊醫與脊醫常見的疾病(Dr馮子剛) 脊椎的功能:脊椎主要負責身體負重,肢體活動與提供保護神經管道.三個功能彼此有衝突.一般是能負重就不能靈活地活動,能靈活的活動就不能保護一個完全沒障礙的管道,也不能同時顧及負重的功能. 脊椎的構造:以很多小骨節相扣,籍著軟骨調節及後關節的活動去達到活動和負重的目的.這樣的架構會出現功能和動力失調而產生脊椎功能的不協調.常見的問題有:關節的不正常磨損,發炎,變形.軟骨不正常地凸出,神經通道被壓迫,脊椎肌肉拉傷等.脊椎失調所產生的問題並不單只源於脊椎,更不是停止於脊椎.身體的其他關節,特別是脊椎附近的關節,如牙關,上下肢體的肩,肘,腕,指關節及髋,膝,足踝等關節的失調也會影響脊椎的功能和動力,如:壓迫,拉扯等.而脊椎的動力失調也影響其他關節的正常活動,最終引至髖,膝關節的過度磨損和提早退化. 脊醫就是專門處理這些因為功能和動力失調而產生的問題.方法是利用機械撞擊,或徒手操作去改變脊椎的軟骨與關節的活動與位置.同時也處理肌肉的張力問題.一般來說,因為受傷或過勞所產生的肌肉過度緊張現象是可以透過運動而達到舒展的,但在脊椎周遭深層及短小的肌肉,是不能依靠運動去達到舒展的目的,緊張現象必須要借助外力去改變. 脊椎除了因為功能和動力失調所產生的問題外,還有脊椎骨本身的問題.例如:腫瘤,骨折,感染等.在這方面,脊醫的工作是在鑑別,評估和診斷,找出該問題所引申出來的影響,然後一併處理.這是一門從根本著手治療的一個方法,與一般的消炎止痛或外科手術迥異. 脊醫與物理治療的區別是-脊醫具備診斷的訓練,對X光,生化,生理,解剖,病理的認識比較深入,可以提供獨立診斷與治療的工作,物理治療師根據普通科醫師的建議去提供治療.目前,普通科醫師對脊椎功能和動力失調的問題認識不多,診斷及治療方法不全面. 脊醫能被稱為醫師是因為他具有診斷的專業訓練,在美,加,紐,澳都是以該準則做依據.脊醫要有五年的專業訓練,與訓練牙醫的時間相等.牙醫的工作是補牙,拔牙,脊醫的工作則是鑑別,評估,診斷和處理脊椎動力失調所產生的疾病. 以上僅僅給予參考,這個星期因為Queen的生日雪梨一連放假三日(因為固定在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一)再加上兩天孫子們都去ChildCare所以我又多了兩天的假期,在這幾天我聽從海爺爺以及蔡阿公的建議-每天甩手外加物理治療師的提醒,用條大圍巾圍在脖子上保暖(此時我們這裡正入冬天氣特別寒冷)這樣脖子做運動也不容易再扭傷,同時我連續去彭醫師那裡兩次他替我將脖子調整所以手膀子的疼痛明顯的減輕.但是還是懷念孫子來,因為有他們在我反而不會畫畫是陪著他們到公園各處走走. 本文不代表任何立場,如有不周敬請 原諒!!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