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葉炒作,不僅僅是高風險
2014/06/11 10:31:03瀏覽5|回應0|推薦0

茶葉炒作,不僅僅是高風險

作者:  發佈時間:2014-06-11
  “喝茶買茶還能賺錢,起底6%年復利,收益赶超餘額寶。”近日湖南安化一家黑茶企業推出一款“黑茶期貨”專題活動,游資的介入推動著黑茶價格還將節節攀升。

  同時,雲南普洱古樹茶的價格漲勢驚人,優質的名山古樹茶的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上翻了一倍,甚至被炒到每斤突破萬元。

  今年白茶茶青的價格罕見地上漲50%,白茶出口轉內銷後價格暴漲,市場逐年升溫…… 

  與部分高端茶價格下調不同的是,這些茶在逆市上揚,陳茶比新茶貴,用保健養生功效帶動收藏價值。

  陳茶自古以來就有,但早年從沒被賣出好價格,基本都是外銷,當地喝的人少,就像白茶當年福鼎的人想送人都覺得檔次太低,現在陳茶全部打了翻身仗,號稱年代越久遠,養生功效越好,帶動了茶青收購價的高企。

  這就涉及到炒作的事,炒家在多年前就以低價從源頭上囤積了大量的貨源,鼓吹誇大陳茶的保健功效,讓它奇貨可居,然後通過各種拍賣會,捧出了幾萬、十幾萬一斤的金獎茶王,帶動了這一類茶身價的上漲,再將手中的存貨有計劃地分階段銷售出去,投機者看到商機介入了,茶從農產品變為投資品,甚至比炒樓更容易賺,沒人調控,沒有限購,只要及早涉足,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收益卻是扶搖直上。

  先不說陳茶是不是都是好茶,有沒被可誇大功效,在有了高額利益的驅動下,市面上流通的陳茶是李逵還是李鬼還有待考證,一些商販將生茶存放在濕度較高的地窖,加速茶葉陳化,這種速效假陳茶,與真正自然發酵的陳茶相比口感差,功效大打折扣,毫無收藏價值。不懂茶的人很容易受魚目混珠之害。

  又如曾經以強身健體,美容養顏為噱頭炒起來的崑崙血菊最高賣到萬元一斤,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染色貨,打著崑崙血菊的旗號出售,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甚至健康。

  2007年下半年炒家大量甩貨,普洱價格一夜之間跌入谷底,2012年由於產量過盛,崑崙血菊行業崩盤,黃金價跌至白菜價……這些教訓還歷歷在目,投機者應聲倒了一片,業內都在預測現在再次開始炒陳茶,有可能是歷史的重演,贏的只是個別的炒家,受損的卻是整個行業,還有從此一蹶不振的大部分投機者。

  對於茶農來說,這些被炒作的茶,短期內價格連漲,茶青需求量大,於是本來只能採一季的茶,茶農采了兩季甚至三季,省去了打頂的環節,粗暴過度地採摘,使土壤的肥力大大下降,只能靠其他的途徑來“增肥”,不論對於土地還是樹種來說都是莫大的傷害。

  總之,物極必反,當茶葉衍變為投資品被炒作後,短期的繁華落幕了,留下也許是遍地的憂傷,從消費者、投機者、茶農到行業……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