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驅不走的魂︰羅智成的《地球之島》
2010/12/30 20:07:40瀏覽921|回應0|推薦6

在降妖伏魔的動漫作品裡東西方的驅魔者最後必須對抗的往往不是面目猙獰的妖魔鬼怪,他們要與之搏鬥的常常是那些前朝、前人甚或是偶一為之的過客留下的靈魂、精神以及意念,而這些東西又總是那麼容易的跟神鬼精怪水乳交融沆瀣一氣,更有趣者是他們似乎永遠無法昇華,只能朝更闇黑無盡的深淵前進,所以如果是這些被稱為所謂意念的東西助長魔物怪獸的氣燄,那麼人類到頭來要打敗的終究是自己,而比猛獸鬼靈更可怕的,正是人類心中那看不見的意念。 

在《地球之島》裡的詩作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羅智成塑造了一個末日後文明絕跡又科幻極度的世界,但在這些表面泛著科技金光字句之下的根基卻是蘊藏著對人類文明的深深眷戀,即使人類世界已然消亡,但人類臨終前所留下的精神、魂、靈或者是最後呼出的那一口氣都再再糾纏這個沒有人類的世界,像個早該被收伏驅逐卻又流連不去翻攪地球的餘溫、夢與殘影的一縷幽魂。 

讀詩集很難不被驀然映入眼簾的詩句突然激起感覺繼而跌進另一個意念的深谷(就算作者本無此意),在首篇〈時光〉中那句︰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時光〉  

這兩行詩句讓我想到電影AI人工智慧裡的場景,那是無數機器人殘骸與機器零件散落的海底,人類壽命有限,被製造出來服侍人類的機器人也會因能源耗盡而靜止,但那些還在動作著的機器人對比人類除了是一種滑稽的諷刺,剩下的就是一種悲哀的憑弔了,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當最需要時間制定基本生活長度範圍的人類滅絕,時間到底還對誰產生意義?末日後的地球根本也不需要時針分針與秒針的追逐催促,地球只剩一片破敗與荒蕪,不被需要是時間最大的殺手,因為時間同時失去了被分割與賦予名稱的意義。 

魂仍存兮的概念一直於《地球之島》整本詩集裡盤桓不去︰ 

被野放的寵物隔代遺傳著不解的憂鬱與溫柔〈進化〉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撰述〉

走在結冰的湖面霓虹燈還在透光的冰層下隱隱發光〈文明〉

沒有了虛構的妳  書寫將是何等孤獨〈消失〉 

貫穿這些詩句意象的都是人類世界裡的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模仿、重現甚或弔念,作者羅智成也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種「非文明」的觀點,本身必然也是人為的、另一種文明的觀點,所以作者最終仍是以人類文明的視角來創作,無論是四行一首的新絕句亦或月曆與節令。 

讀詩是最私密的個人行為,我總是礙於這些精煉字句所代表的意象與隱喻之無解,但讀詩又是最能引起我無限想象及與其他事物的關聯,每當我讀到︰ 

我以為多年後列車將到達並永遠留駐最遠的北極 

一覺醒來它卻停在亞熱帶車站站內空無一人但有一池睡蓮〈終點〉 

我總是無法克制的想起動畫神隱少女裡千尋與無臉男尋找錢婆婆經過那短暫一瞬的車站光景,稀稀落落的有人上車、下車,沒有激情的揮手呼喊,有的說法是神隱少女裡出現的車站是屬於逝者的國度也是分離的隱喻,我很喜歡這個見解,若以〈終點〉這篇來看,北方一直都帶有寒冷、邊陲與隔離等死亡意象,而人的一生如同不斷往前奔馳的火車,原以為北極就是生命的終站,但火車卻停在與北極有天壤之別的亞熱帶?這舖排有趣又值得玩味,對比神隱少女裡靜謐的車站,不停地有人上下車……帶出死亡不過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有不謀而合之感,詩所呈現出來的意象與其他類型的作品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詩畢竟是人寫出來,一切的想望希冀都會回到人類身上,最後的文明終於成為最初的宗教 終〈史詩〉《地球之島》的主體呈現的始終是人類這一個總是自以為是的靈長類生物,只能說詩人的想像美麗又殘酷,就算末日之後人類覆滅,也要藉由詩句祭弔曾經擁有的過去、繁華的殘影還有夢境反射出來的餘溫,再為這僅有的餘溫別上一朵人造的花。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ghtpiece1116&aid=474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