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1 21:25:25瀏覽1281|回應0|推薦10 | |
生死關懷從關心生活做起 劉桂光9908 在死亡面前,臨終者覺得來不及做許多的事情,夢想還不及實現,家人還沒有照顧好,人情尚未還清,恩情尚未報答,……許多的來不及都是因為死亡的存在。在死亡面前,我們面對臨終者覺得來不及做許多事,來不及孝順父母,來不及親愛家人,來不及道歉,來不及感謝,來不及見最後一面,……許多的來不及也是因為死亡的存在。 然而,人必然會死的事實我們早就知道,死亡隨時可能來臨我們也清楚,可是「來不及」依然是我們面對死亡時最大的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生死關懷是希望每一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可以達到身心皆平安,能夠放下所謂的「來不及」的話,那麼這樣的生死關懷首要對象就必須是每個人自己,而不是臨終者及其家屬;其首要的內涵就必須是關懷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而不是臨終之前。因為死亡隨時會來,所以生死關懷必須從每一個人本身做起,讓自己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做到自在平安,如此才不會有「來不及」的種種遺憾發生,才能在死亡來臨時坦然以對。也就是說,我們一方面得讓自己的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自在平安,一方面也要讓自己與他人彼此自在平安。 死亡對許多人而言是恐懼的,因此多數人並不是那麼願意討論死亡。然而,死亡卻無所不在,使得我們根本無法逃避這個問題。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矛盾,讓我們在面對死亡時形成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流傳著許多莫名其妙的做法,反而使我們失去了理解死亡,把握生命的契機。我們的社會忌諱死亡,因此許多面臨死亡的人以及他們的家屬不願意面對死亡,並且因為種種的迷信與誤解因而有許多的爭執。許多殯葬儀式也藉著諸多的迷信及對死亡的禁忌而創造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做法,有些是互相矛盾難以理解的,其中甚至充滿著對喪家、對生者的威脅與恐嚇。然而我們既然一定要面對死亡,就必須要知道生死關懷有那些課題,其中的生命內涵與具體作法是什麼?更要釐清生死關懷的核心價值。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生死關懷的對象是誰?生死關懷的意義何在?生死關懷的重點是什麼? 前面說過,如果生死關懷是希望每一個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可以達到身心皆平安的目標的話,那麼生死關懷首要的對象不是「死亡」,因為我們對死亡的真相幾乎是一無所知;不是「年紀」,因為年紀不等同於死亡,任何年紀都可能面對死亡,同年紀的人不一定都面臨死亡;不是「健康」,死亡不只是找健康不佳的人,更會降臨在身強體健者身上;不是「他人」,因為我們並不能真正了解每一個人心底深處的靈魂,更重要的是我們得先有能力去關心他人;不是「親友」,我們充其量也只能關心、只能協助,而不一定能達到生死關懷所追求身心皆平安的目標。因此要達到此一目標,就必須讓每一個人踏實的活在當下,認真的把握活著的時候,就得從每一個人自己做起。換言之,所謂的生死關懷應該是生活關懷,應該是如何生活得更好思考,應該就是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朝聞道,夕死可矣!」 死亡隨時會來,不會限定在什麼時間點。死亡會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出現,疾病、意外、戰爭、天災……。死亡隨時會來,不會限定在什麼年紀,不會因為人間的身分,不管貧賤富貴,不論高矮胖瘦……,死亡就是會以我們想得到,以及更多我們想不到的方式出現在我們身邊,死亡就是這麼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所以,我們唯有把握當下,並且做好迎接各種可能性未來(包括死亡在內) 的準備,才有可能享受生命的美好,充實生命的意義。若是真能做到這樣,則每一個人就可以發揮最大的能量,創造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以當死亡來臨時,我們就不會遺憾什麼事沒有完成,什麼事沒有做到;也不會有對不起誰,如果怎麼樣就好了……等問題。 所以,我們一方面得讓自己的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自在平安,一方面也要讓自己與他人彼此自在平安。如何能達到這兩方面的平安呢?具體的說就是清楚認識到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面對死亡,我們無法確認人生一定會有下一個階段所以好好的活在自己的每一個當下,並且幫助身邊的人都做到這一點,不論我們處在生命當中的那一個階段,我們都可以活得精彩,而不必羨慕其他階段,不必感嘆人生的流逝,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或是討厭別人了。有些年輕人不喜歡老人,他們忘了自己也有可能會活到老;有些老人不喜歡年輕人,他們忘了自己年輕的樣子,甚至有可能因為忌妒而生厭惡,這些都無法讓我們的身心獲得安頓。 人們常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可是事實的真相應該是:「人生路上無老少」。我們總是受到年紀的限制,以為年輕是好的,老年人就只能等死。可是,這樣的想法往往讓我們錯失掉很多生命的美好。事實上,我們根據年紀大小所分別出來的童年、青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在死亡面前是毫無意義的。兒童的天真自然是其他階段所沒有的,年輕人的活力熱情也是這個階段獨一無二的,穩重老成是壯年的果實,智慧與時間是老年的美好禮物,每一個階段都有其各自獨特的生命風景是其他階段所無法取代的。如果我們不能掌握每個階段的生命,我們就等於是在生命中缺席,幾乎就等同於死亡! 好比現在的我正處於中年,有時我羨慕年輕人無窮的精力與衝勁,有時我又渴望像老年人一樣可以放下工作,完全掌握屬於自己的時間來享受人生。可是,我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那時我希望可以擁有好的工作,可以賺到大錢,可以規劃屬於自己的生活,建構人生的夢想。老實說,那時的我並不喜歡老人,我嫌他們動作慢,覺得他們依老賣老;我也想起父親退休的時候告訴我:「有工作真好,不像我們老了一點用也沒有了,活著倒有些累贅了!」他總是以前年輕時候的人生價值來看待自己,因此老是覺得自己活著是拖累大家。如今想想,這些心態真是不可取啊! 因此我們必須要建立的正確態度是:認真的活在當下,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才會都美好。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以其他階段去評價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應當讓每一個生命階段自由地活出那個階段的精彩,一方面讓自己的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自在平安,不需要遺憾那個時期做錯了什麼,少做了什麼,也不需要羨慕那個階段有些什麼是此刻所沒有的;一方面也讓自己與他人因為彼此的尊重,也可以身心自在平安,我們不會仗勢自己的年輕,就譏諷老人動作遲緩;也不會因為自己事業有成,就輕易的將年輕人創意看成莽撞衝動;我們不會仗恃著我們的人生經驗智慧,就忽略孩子提出的生命探索;也不會厭惡現在的生活,而只是一味的期待下一個階段的來臨……。我們懂得珍惜自己每一個不同的人生階段,並且懂得欣賞處在任何一個階段的其他人。 我們不會因為某人活的年紀夠大,就以為他活夠了,好像死了也沒關係;也不要認為年紀輕輕就死掉,而感到惋惜,說是英年早逝。我們會知道儘管每個人的壽命都不一樣,可是認真生活、用心把握的態度是一樣的!我們會知道縱然死神出現的方式有千萬種,可是不能抹滅每一個人用心生活而創造的意義與價值。 一旦我們清楚這樣的生死關懷,我們就應當以「欣賞」的角度看待人生的不同階段,以「珍惜」的心情去把握每一個階段,不用去感嘆、不需去懊悔、不必去幻想,不要去擔心。當我們盡力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努力地把握住每一個階段,那麼人生就比較有可能達到自在,而不論死亡甚麼時候來,我們都可以坦然以對,平安祥和。這也就是為什麼生死關懷的對象必須是每一個人自己,生死關懷必須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去努力實踐。 是以我們要談生死關懷,就應當從我們自己開始,深切地體會到死亡的無所不在,體會到認真生活才有可能打敗死亡,體會到死亡的存在是一個督促我們邁向永恆的美好禮物,體會到人生因為有死亡的存在才有意義與價值,才有可能從我們自己身上出發,進而去關懷他人,讓所有的人在死亡來臨時可以身心兩相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