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8 17:47:04瀏覽2158|回應0|推薦2 | |
2017第十四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散文組決審紀要
年少的沉思與闖蕩
時間:2017年6月26日下午3時 地點:聯合報總社 決審委員:吳鈞堯、李維菁、劉克襄、蔡珠兒、簡媜 列席:王盛弘、宇文正、許峻郎、劉彥辰
◎李蘋芬/記錄整理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於2106年增設散文獎項,今年為第二次徵件。來稿共101件,扣除4件不符參賽規定者後,初審選出34篇進入複審。複審委員方梓、房慧真、林達陽、祁立峰、凌性傑、劉叔慧共同評選18篇入圍決審。複審委員認為本屆參賽作品水準整齊、題材多元,善於描繪年輕人心理並回應時事,展現迷人的屬於15至20歲的敘述語氣,也對文學獎腔調保持警覺性。 決審委員推舉劉克襄擔任主席,主持會議流程與時間掌控。劉克襄首先請委員們發表整體審閱意見,並建議第一輪投票勾選篇數,以6或7篇為主,較能集中圈選出作品。
◎整體意見
吳鈞堯表示閱讀過程充滿享受,也湧現對高中生創作的想像。既往內在探索,也有外在關懷,如多元成家。他嘗試在二者間取得平衡。又如〈香菸〉、〈開飛機〉和〈無用的日子〉,寫青少年無助、徬徨的心理狀態。不乏從容、自信的表現,難以置信是十六、七歲高中生初次出手,如〈一塊染布的完成式〉、〈一小時是多久〉。 李維菁指出本屆作品水準整齊,但相較過去,無特別亮眼之作。她期望作者誠摯發揮內心所思,青少年時期必然對身體、成長和社會價值處於不斷調整的狀態。她強調「誠懇」最重要,有些作者在濃烈情緒發生的當下完成作品,文字或許不夠精緻,但她明白那是情感真摯的創作。 簡媜最近擔任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評審,兩相對照,提出如下特點:第一,題材拓展令人欣喜,包含成長的突圍、青春迷惘,也處理家暴問題,學生創作不限於升學或成長議題,更向社會、生態題材拓寬;第二,書寫上皆有一定的成熟度,對文字、敘述的鋪排也能達到好效果。缺點則是仍欠缺修辭、文字的基礎功,情節令人驚喜,但文字有夾雜、晦澀不清的情況。海峽對岸的學生作品,多關注較大議題如文化、歷史、城市和社會變遷,台灣學生則體察切身問題,寫出真正體驗過的事件,並傾向深刻描寫內心。 蔡珠兒說,這是她首次參與此獎項評審,贊同前面三位評審所說的多元題材。但只是「看起來」多元,她更關注作者是否能充分開展主題?她坦言最深刻的感觸,是這些散文都著迷於細節描寫,這是台灣學生寫散文的特色。作為成人,她看見作品中的天真、誠懇,另方面則反省自己給他們什麼樣的社會?少年們的煩惱與從前的自己無太大差異,遺憾的是,這再次反映社會不夠自由、充滿壓力。 劉克襄說,綜觀18件作品,較難看見古典的、簡單敘述一件事的美好。兩千到三千字已足夠敘述完整故事,卻仍有缺少連接和完整性的作品,段落之間的銜接不夠周到。他推測,或許是圖像時代讓文字思考力弱了一些,較難選出驚喜之作。他請每位評審圈選五篇最佳作品,再依票數逐一討論。
◎第一輪投票
三票及以上作品
〈一塊染布的完成式〉 (吳、劉、蔡、簡) 〈浴〉 (李、蔡、簡) 〈呼吸〉 (吳、劉、簡)
二票作品
〈一小時是多久〉 (吳、劉) 〈開飛機〉 (李、簡) 〈衣櫥〉 (簡、蔡) 〈清明〉 (吳、李)
一票作品
〈蒼茫時分〉 (蔡) 〈多元成家〉 (劉) 〈睡獸〉 (劉) 〈無用的日子〉 (李) 〈十七〉 (吳) 〈如何殺死太陽〉 (蔡)
〇票作品
〈語言學家〉、〈在陽光下拆封〉、〈女人經〉、〈香菸〉、〈研磨〉
獲三票及以上者得進入第二輪。評審針對獲一票以上的作品逐一討論,零票作品則不列入討論。
◎一票作品討論
〈蒼茫時分〉
蔡珠兒說這篇散文結構冗長,有些缺點,但文字好且情感誠摯,主題是學權,有故事性。正因結構不好,表現出抗爭過程中的無力和少年學習成人社會的法則的跌撞。劉克襄說,開頭、結尾都有文學性,中間的大篇幅論述卻破壞了文學質地,十分可惜。 李維菁認同蔡珠兒,學生抵抗校方是大議題,能想見沒多少人願意、寫能夠寫,很高興這位作者寫出來,但確實沒處理好。吳鈞堯發覺作者有點害怕,以致文字上放不開,僅傳達無力感。簡媜說這篇作品的主題容易獲評審青睞,但作者未能交代關鍵的細節,修辭、寫作上也有缺失。
〈多元成家〉
劉克襄認為題目訂得不恰當,缺少文學性。但作者到菲律賓與移工接觸,表現現下年輕人對移工議題的深度思考。蔡珠兒同意題目不佳,但是本屆唯一有國際視野之作。價值觀仍屬為弱勢發聲、深表同情的窠臼,未做理性分析,但整體而言值得讚許。 簡媜說開頭比較老套,卻也因老套,顯現作者的厚道與實在,若從此角度論,文字上的瑕疵能被忽略。平實、誠懇,沒有誇張化,也能好好交代故事。李維菁則說,它有非常有台式好人刻板印象的意識,有些危險。吳鈞堯提出另一角度的看法,作者把故事寫得很廣泛,像在外太空看移工,處理得較為粗糙,細節不夠精緻,也容易流於概念化。李維菁深表同意,這篇文章若將移工換成其他弱勢群體同樣成立,是人間處處有溫情的調性。
〈睡獸〉
劉克襄喜歡作者處理國小到高中的每一片段,善於捕捉偷睡覺的情境。可惜後半部的論述牽強,夾議夾敘讓文章失去魅力。吳鈞堯說這是較傳統的寫法,聯繫不同人生階段和睡覺的關係,鋪陳紮實,卻少了點屬於高中生青春、粗礪和闖蕩。 蔡珠兒直言散文不應只談自己,通篇描寫自己的事,不禁讓人想問,講得通順又如何呢?簡媜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感受到亮點,作者沒有深入挖掘、把平面變成立體。李維菁認為「睡獸」的比喻不難理解,但文章的核心意涵不明朗,或許作者可以重新構思。
〈無用的日子〉
李維菁說作者的文筆不錯,也有漂亮段落,但一切情節太過順理成章,並沒有沒有說服她。可以放棄。
〈十七〉
吳鈞堯認為此篇平淡無奇,敘述安靜。特別喜歡裡面的倒裝句型,起先疑惑為何需要大量倒裝句,後來發現平凡題材能借倒裝呈現跌宕效果。口吻充滿自信,提出對年輕世代冒險的新看法,比如放棄在外闖蕩、準備考大學難道不是冒險嗎? 蔡珠兒表達相反意見,她僅感受到稚氣而無自信,文中所言「冒險」只是音樂、演唱會搖滾區或小小的暗戀,有學生習作之氣。 簡媜以為作者善於塑造氛圍,但沒有具體事件、情節推展,文字流暢,偶有趣筆,例如在物理考卷上答案全寫,是專屬於那年紀的冒險。也能看出體制下渴望進步、突圍的心情,但書寫策略不夠好,分段瑣碎、無法凝聚成整體。
〈如何殺死太陽〉
蔡珠兒認為題材、關照視野特殊,長於突發異想,又讓意象從古代神話返回自己身上,文字流利輕快,調性明亮。首尾關照佳,破題、結構也好。意象「太陽」可能反映社會價值、權力結構,富有深意,表達高中生學習成人世界價值觀的想法。 簡媜則認為篇幅太短,相較其他作品皆依附於情節來書寫,這個主題必須積累紮實的大量知識,再架構「如何殺死太陽」的意義。然全篇僅二千字,鋪陳過短。吳鈞堯說,蔡珠兒的詮釋比文章本身更好,作者以后羿射日解釋自己,但調度的面向不夠豐富。
◎兩票作品討論
〈一個小時是多久〉
吳鈞堯指出,它不僅題目像作文,運作上也頗像作文,但可見作者嘗試「跨越」,從自己的一小時到達他人的一小時,將關懷視野對外跨越。劉克襄讚賞行文的活潑和可愛,作者能連接到社會關懷,如賣玉蘭花或炸雞的小販,又回到自身,雖然回到自己的描寫節奏有點突兀,仍推薦它進入複審。 李維菁說這篇散文在她十七歲時或許寫不出來,但當時作文比賽的前三名寫得出來,即作文感過重,彷彿學生時代老師公布的作文比賽得獎範本。簡媜也認為作者想談時間的哲學思維是好事,寫作策略卻落入老套。
〈開飛機〉
李維菁認為它有凸出的流暢和漂亮。情感誠懇,同時有節奏感、流動性。固然有人稱混亂的問題,但瑕不掩瑜。簡媜接著讚許,讀完會在心中多繞幾圈,充滿隱喻,描述升學主義下學生的勞工式生活。作者以開戰鬥機為喻,透露馳騁長空的奢侈,也成為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沒有過分說理、控訴或吶喊,平實的訴說他和「V」的故事。結尾用不及格的物理考卷摺紙飛機,作者能掌握文學象徵、隱喻的技巧。 吳鈞堯說,作者以情節鋪陳寫心理狀態,帶有小說意味。有大量情節,較少寫內在,但外在描繪反映內在心理,流暢度強。蔡珠兒直言自己有被三位評審說服,但她仍感覺此文太過絮絮叨叨,張力不足。劉克襄也指出結構零碎的問題,段落之間的連結不夠強,但支持三位評審的正面意見。
〈清明〉
吳鈞堯讚賞這篇散文令人驚喜。作者以周邊環境重新質問「清明」的意義,脫離一般「清明」散文的套式,他很少著墨感恩或對親人的思念,而是辯證有、無的問題,並哀悼生死,體會生死無常是一種自然。簡簡單單,不談哀痛,但哀痛自在其中。 李維菁也肯定文中主要意象「蝸牛」的功能,或能成為短篇小說題材,題材、對話俱有迷人之處。但也指出意象沒處理得太好,除了殼之外,蝸牛應還有別的描寫重點,例如作者幾乎沒提到蝸牛的「肉」。 針對蝸牛的意象,蔡珠兒則認為經營失敗。她讚許作者善於渲染氛圍、環境感,但蝸牛反而像訴說對生死的無感,因為蝸牛不可能把殼脫掉¡A³o¬O違反生物的事實,像是作者順手拈來的意象。作者也可能看見蛞蝓¡A»~¥H¬¢X¬O½½¤û脫殼。 吳鈞堯進一步說,作者提及蝸牛時使用疑問句,藉此帶入生死的論辯。他故意用提問把事情說出來,象徵上的解讀分歧自然難免。以蝸牛寄託他對生死的想像,既然是想像,就能容許偏差。再者,他能體諒成長於都市的小孩難以辨認蝸牛和蛞蝓。 簡媜從自身經驗談起,她生長環境中的蝸牛不會脫殼。文章後半部都在寫蝸牛,或許這篇文章改名〈蝸牛〉較切題。她努力連結蝸牛、清明、墓碑,讀者必須很努力才能發掘其中重要的暗示,但最終她沒有發掘。其實,作者寫出大陣仗掃墓的慎終追遠,同時是讓人煎熬的過程,只要抓住此對照便足矣,不需專注寫蝸牛。 劉克襄同意簡媜,蝸牛和清明的連結性弱,但能接受吳鈞堯的看法,作者從想像出發。李維菁從另一角度觀看,此文讓她想起年少時和家人去掃墓,近於不耐煩、說瘋話的心情,那抗拒面對的殺時間過程,著實吸引了她。
劉克襄提議,從一、二票作品中選擇五篇進入第二輪投票。委員們經討論、表決後,選出〈多元成家〉、〈開飛機〉、〈清明〉、〈一小時是多久〉和〈如何殺死太陽〉進入第二輪投票。
◎三票作品討論
〈浴〉
蔡珠兒稱許它是所有作品中文字最好的,深入描繪細碎細節,文字成熟且技巧純熟,意象連貫,發揮散文以小見大的特長。從自身經驗擴及社會,描述一連串自我修復、療癒的過程,是本屆結構、意象、文字最精準的作品。 簡媜同意蔡珠兒,他以第二人稱和頌歌體開啟對話。洗浴象徵洗去污垢,回返並修復自我,也寫出父母管轄下對愛的渴求和秘密的療傷。敘述酣暢,文字質感和濃度俱佳。部分語意稍嫌晦澀,如文中提到的犯罪感、偷渡客,卻也象徵洗浴時袒露真實自我,這個真實只有自己看見,不讓他人窺見。 李維菁回顧以往的評審經驗,每回都有慢鏡頭描寫女性身體的作品,但〈浴〉在困惑中有真誠。濃烈情緒與文字未必有好效果,確實需要調整。作者的文字很殘忍,顯見他仍有些事情無法明說,選擇略過。 吳鈞堯則說自己在閱讀時入戲不深,他認為不一定與女性劃上關係。而是一篇不斷往內迴旋的散文,一步步向內挖掘、迂迴的緩慢情境,也有觸及政治議題的企圖,卻未照顧外在事物,這類文章並不罕見。敘事者的「受傷」為何?直至結尾,都沒給予解答。劉克襄說自己還會從另一角度看,作者未把故事交代清楚,文字、意象皆好,但讀者仍會好奇背後的故事。
〈一塊染布的完成式〉
簡媜肯定它完成度高,「染」本具有高度隱喻性,從染布擴及人的成長規範定型。「如何使用」才是一塊染布的完成,如同規範後「如何體驗」才是自我形塑的真諦。含有生命智慧,也寫到母親對他的教育,如同母親也在「染」他。對「染」有獨到的演繹,結尾收束在驚喜中,短句就像小刀的鋒芒一般精確。劉克襄認同簡媜,首尾皆處理得很成熟,作者對染布的熟悉度高,將生活的多面向結合得恰到好處。吳鈞堯也說他從具體經驗寫起,至精神上的染,結尾非常巧妙。 蔡珠兒表示它是心目中前三名,僅有一個小缺點,最後的情節安排沒有趁勝追擊。李維菁同意整體而言是最好的作品,也認為最後「反向而行」的情節沒以最猛烈的筆法處理,十分可惜。文末回到傳統好價值的框架,未必是她期望的,因此略感遺憾。
〈衣櫥〉
劉克襄疑惑文中的家暴原因能否更清楚?作者描述父母的關係,仍感覺少了什麼。簡媜猜測這是個人成長經驗,要如實撕開處理,確有困難。文中的母親逆來順受,努力維持家庭完整,但作者都沒有描寫心理,就文學角度而言,的確留下不少空隙。 蔡珠兒則認為散文適度的晦澀、隱藏,若不影響文意理解,都不足構成缺點。清淡、事不關己的寫法造成強大後勁,房間、衣櫥等意象也能連貫。他的世界其實體無完膚,但文字平淡凸顯了落差。文中溫柔的輔導室老師,無法解決他的問題,敘事者處於無人能救援的境地。吳鈞堯也認為輔導室只是更大的衣櫥,僅能提供慰藉。其中有太多情節的空隙,就像緊急迫降,其實還有足夠篇幅可以說清楚。 李維菁同意蔡珠兒,正因作者留下空隙、文字清淡,才脫穎而出。寫出小孩溝通的無助、無望,她以為真正的亮點是敘事者與老師的對話,「我們知道你很難過」造就溝通無望,才是真正殘忍處。
〈呼吸〉
劉克襄坦言文字不是太好,但是唯一談環保議題的作品,又談台中的空氣污染。他頗有切身感。吳鈞堯說它有社會關懷,擴及對地球的愛護。視線特殊,明白身為高中生的自己沒有能力改造世界,結尾留給年輕人開闊期許,讓人感動。 簡媜同意上述意見,他將視野拉離家庭和校園,關注生態思索,值得嘉許。蔡珠兒則說這篇散文令她猶豫,文字不夠好,但寫法和觀點皆政治正確,較感受不到誠意。作者對本土的理解有限,後半段忽然搬出柴靜,影響文章結構。
◎第二輪投票
劉克襄請每位評審依心中名次,分別給5、4、3、2、1分,選出前三名和五篇優勝。
〈浴〉14 (吳1、李3、劉3、蔡3、簡4) 〈一塊染布的完成式〉22 (吳4、李4、劉5、蔡4、簡5) 〈衣櫥〉16 (李5、劉4、蔡5、簡2) 〈開飛機〉10 (吳2、李2、劉2、蔡1、簡3) 〈呼吸〉5 (吳3、劉1、簡1) 〈清明〉6 (吳5、李1) 〈如何殺死太陽〉2 (蔡2)
由於統計分數後仍少一位優勝名額,劉克襄請評審從第一輪獲一票並有評審同意保留的二篇作品〈一小時是多久〉、〈多元成家〉中,舉手表決一名獲得優勝。〈一小時是多久〉有吳鈞堯、劉克襄和蔡珠兒的3票支持(吳、蔡、劉),〈多元成家〉則未獲票數。
最終結果由獲得22分的〈一塊染布的完成式〉奪下首獎,〈衣櫥〉以16分獲貳獎,三獎是14分的〈浴〉。優勝五名為〈開飛機〉、〈清明〉、〈呼吸〉、〈如何殺死太陽〉與〈一小時是多久〉。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