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30 01:42:31瀏覽403|回應0|推薦6 | |
研究快樂的問題
當人們要作選擇時,思前想後,分析選項得失,最後再作選擇,結果總是會後悔,如果靠直覺選擇,往往反而比較快樂。
大家對人生的要求都不外是金錢、權位、名望,認為有了這些就會快樂,很少人直接要求得到快樂,都認為有了金錢之類的東西就會快樂,實際上快樂不會是間接得來,有了你要的東西,不見得快樂。
選擇快樂但錢少的工作,還是選擇不快樂但錢多的工作?許多人認為快樂重要,但是仍然選擇錢多而苦的工作。可見人們並沒有把快樂放在第一目標。
有一個有名的故事: 一位退休的富豪在大溪地釣魚,海邊遇到一位年青人也在釣魚,富翁向年輕人說,如果你懂得理財及投資,你在紐約奮鬥幾十年下來,就會和我一樣成為富翁。 「成為富翁以後做什麼呢?」年輕人問。 「那樣你就可以和我一樣退休享受釣魚生活了!」 「我現在已經在享受釣魚的休閒生活了呀!幹嘛浪費幾十年?」
我們都認為快樂最重要,但一直追求金錢,認為金錢可以給我們快樂,卻不知道真正的快樂不一定是金錢,金錢往往並不能買到快樂。
大部份突然發財,例如中大獎的人,往往很快用完他們的快樂,回到原來不快樂的狀況。
尼泊爾人認為他們是非常幸福快樂的,事實上他們的物質享受並不比歐美人士富足,可見物質並不是快樂的主要因素。太聰明的人往往最不快樂,他們自我的要求很高。
當我們很想要一件昂貴的東西,例如鑽石或跑車,但是當我們得到它時,快樂感也會漸漸消失;快樂並不是和金錢價值成比例上昇,例如小孩的玩具,他們會很快玩膩一件昂貴的玩具,而去羨慕別的小孩玩泥巴玩具,快樂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
地位較高的人可能覺得他們比較快樂,因為他們有較高的自尊及自我掌控力,但是物質及名望的追求,沒有止境,一山還有一山高,不容易有滿足的時候。例如收入多後,花費也大增,永遠不夠用。西方學者實驗的結果是,崇尚物質的人,一定比較不快樂。
中國成語故事:「塞翁失馬,福禍難料」是個很好的生活哲學,生活中得到好的結果,不見得是好,得到壞的結果不見求是壞;所以長遠來看,一切得失不明,用不著過度喜或悲。
生活的控制也是快樂與否的原因,正確的吃、睡和運動非常重要,不要吃加工食品,少吃糖和碳水化合物,吃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吃反式脂肪和一般的肥油;運動量很重要,但是不可因為有固定運動,就久坐不動,久坐的死亡風險很高;睡眠長短則大都必須在七小時至九小時之間。
多助人也是快樂的來源,人們天生都有「愛與付出」的需求。親社會性及利他,是人們天生的一種個性。
不要有太大的控制慾和優越感,快樂的程度才會較高。
追求快樂是可以練習的。
備註: 取材自「快樂學」(Raj Roghunathan平安文化,2017)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