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徐志摩留在康橋了
2018/04/19 09:16:19瀏覽1115|回應0|推薦12

徐志摩留在康橋了

 

上個月參加旅行團,去了英國倫敦一遊。到了才發覺

行程中有牛津大學,但沒有劍橋,再訪康橋是我三十年後再訪英國的主要目的呀!

 

經過和同團團員串連安排,終於在自由活動那天去了劍橋大學,尋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那條浪漫的小溪─康河。

 

劍橋大學已有八百多年歷史,是為了和九百年的牛津大學別苗頭而分設,當時選在康河兩邊建設古堡式大樓,獨創了劍橋的特色,是個精妙的選擇;八百年後,有十六億人口的東方巨龍甦醒了,因為徐志摩而都要去看看劍橋,徐志摩替劍橋創造了中國在英國的名聲及無盡經濟收益。

 

原來因為徐志摩太有名了,中國遊客到英國都指名要去劍橋,看看「再別康橋」中的康河及其浪漫環境,劍橋成為英國觀光一大賣點,於是在康河邊立了一個徐志摩的石碑,上刻了那有名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想想看,驕傲的英國人可曾尊敬哪一位中國人而替他立碑?

 

我們找徐志摩石碑去問路,在大教堂前有許多拉客志工或黃牛(?),一位英國學生(因為外貌是白人)用中國話向我們推介坐康河撐篙的地點,及解釋參觀徐志摩石碑要先買進入教堂區的門票(約五百台幣);路上看到中國觀光客絡繹於途,心想英國人真有頭腦,把徐志摩石碑設在河邊大教堂區內,遊客必需付費進入去參觀大教堂,順便(?)看石碑,其實中國遊客都是去看徐志摩的啦。

 

康河並不寬大,水質甚佳,水流不急,深度可以撐篙,兩旁青草地和柳樹,顯出其浪漫,撐篙人多是打工的學生,沿河解說兩邊校內古建築;撐篙女生說,這工作不需要特別駕照,我說:「可以留下來兼差嗎?」「哈哈,那要去勞工局申請工作簽證。」

 

康河兩邊的綠草如茵,真想躺在那裡不走了(順便談情說愛?),可惜四月天真的很冷,何況徐志摩有寫道: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在倫敦市行程中兩次遇到店員及服務人員找錢故意少找,看起來都是外來移民,由小見大,大英帝國沒落已成定局,只剩下華麗的皇家服裝,偉大的舊城堡,供觀光客憑思,但是帝國的文官組織制度,英國軍官率軍征服全世界的口號:「跟著我衝鋒!」,都還可以留給東方及其他國家參考學習。

 

人生不都和徐志摩詩中所說的一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以下轉載自「隨緣趣味雅」:

《再別康橋 賞析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1928.11.6 中國上海   )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麵,郊寒島瘦”("長袍白麵,郊寒島瘦”是說孟郊、賈島二人的詩寫得古樸生澀、清奇苦僻,不夠開朗豪放。)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裡“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這節與第三節詩聯繫緊密:“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做一條水草。”

 

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還有,它並沒有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節是化客為主,第三節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係。這就是所謂的: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第四節是轉捩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聞一多先生紀念他的長女夭折時寫了一首詩,曾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裡的一個夢,像夢裡的一聲鐘。”說明夢境是美好的,鐘聲是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徐志摩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

 

這節詩就需要聯繫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簫”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一再重複“沉默”“悄悄”“輕輕”,是強調重點,並不是浪費語言。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中的語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後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此處無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在言外,旨在象內”。“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有很深長的意蘊,又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是這樣的好詩詞。說沉默時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第七節:“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雲彩”有象徵意味,代表彩虹似的夢,它倒映在水中,但並不帶走,因此再別康橋不是和他母校告別,而是和給他一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康橋文化的告別,是再別康橋理想。

 

《再別康橋》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新月詩派的“三美”,即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音樂美是徐志摩最強調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後一句是反復的,加強節奏感,且其中的詞是重疊的,例如“悄悄”、“輕輕”、“沉默”,再者每句詩換韻,因為感情是變化的,所以不是一韻到底的。再是音尺,“輕輕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潑好動的性格,再是押韻。

 

所謂建築美,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視覺美,音樂是聽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才會感覺好。再談到繪畫美即是詞美,如“金柳”、“柔波”、“星輝”、“軟泥”、“青荇”這些形象具有色彩,而且有動態感和柔美感。這三者結合起來,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概括為: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詩人聞一多20世紀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onleroy888&aid=11156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