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90130(戊戌日記)鷲鳥厲疾向歸途
2019/01/30 02:30:57瀏覽563|回應0|推薦15

一轉眼就結束三天的研習+帶隊,
拖著疲憊的身體勉強回到家後,
一躺下去再睜開眼睛就已經是今天中午了,
全身的肌肉好像都在抗議我又去爬六義山又去雙流帶隊直衝瀑布的過勞行為,
但我其實很想知道,
從十月初回健身中心至今近四個月,
體能究竟有沒有變好?
未來如果再有北大武山的研習我到底夠不夠格去參加?

還好,
六義山我有全身而退,
雙流也有完整地把孩子們帶去又帶回,
今天起床時全身雖然痠痛到懷疑人生,
但是吃過中餐稍事休息後還是掙扎著背起運動包往健身中心報到去。
健身這種事啊,
體能可以時全力衝,
體能較弱時就把強度降低但讓呼吸深長以提高身體與氧氣的結合率,
相信我,
通常累的時候這麼做完後身體反而會更輕鬆喲~

六義山步道對正常成年人來說,
不是一條舒適好走的路,
一般適走的階梯每一階高度大約16~18公分,
但那兒的步道每一階的高度都到25~30公分之多,
上山考驗著大腿肌力,
下山衝擊著膝蓋的緩衝能力,
無怪乎步道旁都已被踩出凹痕,
就算我們想要無痕山林,
但迫於無奈也只能選擇身體較能承受的方式來對待步道。

看著"偽木水泥柱"搭建的步道,
學長說
這樣的步道在當年剛做好時一定是很先進很高級的工法,
但隨著爬山的人對步道的認知與感受都在改變,
所有的工法也都必須與時俱進,
只是大家都不走步道,改走步道旁,
所以步道不會壞,
管理單位也就沒有理由與機會去維修它啊!

我覺得
學長說得太有道理,
不好走是一個事實,
但它沒有壞所以無法維修也是事實,
只是
這樣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有好走的六義山步道呢?
這讓我想到閩南語有句話
「人水擱有才情,媒人會踩壞戶碇」
這步道不好走,人就不會來,
步道就一直擺到海枯石爛也還壞不掉哩>"<

如果站在志工的立場,
一個景點到底要有哪些設計才能讓人覺得好玩我不知道,
但這三年和遊客頻繁的接觸後,
我倒是清楚現在大家對好玩的景點有哪些要求,
像是要有可供拍照的打卡地標地景或擺設,
最好要有WIFI,還不要曬到太陽......之類的,
我聽過最多的大概就是"太無聊"和"太熱",
還有"野草太多太雜亂"之類的話,
事實上,
很多事都像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當你說設備太好玩時它可能就會與自然互相抵觸,
而在自然環境中,
要溫度偏低就表示陽光被阻隔在外,蚊蟲就相對多.....

遊客們希望自然環境不要太多人工建物,要維持原來地貌,
卻又同時希望地是百里平,天是日日晴,
說真的,這是不可能的事。
你要嘛,就是接受"自然環境就是會有諸多不便與限制"
這樣去到任何一個郊野才有可能對當下的一切予以正向評價,
要不就只待在只為人類設計的環境,
享受所有符合人體工學或人本主義的設備措施。

就像有一次有個遊客告訴我
園區管理應該在第倫桃果熟前在步道上方張網以防止果實落下砸到遊客,
我請對方寫意見表,
而對方也真的洋洋灑灑寫了一整篇防落果論,
並以如果受傷將以提出告訴做為結論,
我不會說他不對,
我只能說我們對於在自然環境中如何自處有不同見解。
我想,
園區如果真的在步道上方張網必然會破壞原有景觀,
而且一旦張了網擋下了有可能落在頭上的果實,
接下來就可能會有人提出為什麼不直接搭步道頂棚以擋雨之類的.....
這就違反了原本設計要讓大家接觸自然環境的本意,
真做成了這樣的園區,那和待在城市有又有何差別呢?

回到六義山步道,
這些日子記錄學長們在園區施作步道的狀況,
看著學長們就地取材,
在夯實鋪地打樁做邊坡的過程中,
大家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這步道走起來的體驗,
發現永遠都是愈天然的材質做出來的步道愈讓人感到好走舒適,
但那也意味著步道定期維護日程必然相對短,維修也會相對頻繁,
這與人類對生活中許多事物
要求使用年限愈長愈好,甚至不變最好,
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概念,
如果是你,你要如何在這人類的需求與要求之間取得平衡呢?

園區四歲半,
我也在園區裡觀察並服務了兩年半,
看著人類往兩極化發展,
持續膨脹人權的與領悟到在自然環境中的自己其實很渺小的,都有,
我愈來愈堅信自己踏入解說志工做環境教育是多麼需要的一件事,
必須從孩童時期就灌注的理念左右著這個世界的未來,
老天爺安排我走到這條路絕不只是為了讓我有出口罷了。

大寒二候鷲鳥厲疾,
該南飛的,該北返的,都各有去處,
即使大家都等著九天假期的到來,
物候也從來不曾為了任何一個人而暫停。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monmigrant&aid=12443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