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讀者大論文〈上〉
2008/08/20 16:22:46瀏覽4582|回應0|推薦1

兒文作家黃秋芳利用這個暑假,指導四位小讀者完成一篇九千多字的作家專題研究,很是讓人驚豔。所以徵求他們的同意,轉PO在這裡。

少年小說作家柯尼斯柏格綜

黃皓偉(六和國中三年級)

黃啟維(東興國中三年級)

徐揚彬(永豐國中一年級)

張彥安(中壢國中一年級)

壹.  前言

    青少年文學,是一座連結兒童和成人文學的橋樑,而柯尼斯柏格,這位受無數獎項肯定的作家,以她縝密的、獨特的筆觸,在這座橋上佔有一席之地,也正因為柯尼斯柏格十分熟悉少兒心理,她的著作讓青少年產生極大的共鳴,其中,最令我們驚豔的則是她最新華文譯本《微笑吧!蒙娜麗莎》,書中人物的活靈活現,內心的掙扎,最能顯現柯尼斯柏格的寫作風格,也最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

    本文將闡述社會大眾對柯尼斯柏格的觀點,深究柯尼斯柏格書中人物的人格特質,分析比較角色間的交互關係後,讓大眾對青少年文學激起更大的興趣,進而開拓更新、更完整的閱讀視野。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先俯瞰柯尼斯柏格的普遍評價,再聚焦在青少年永遠的母題「成長」與「蛻變」,最後,深入「《微笑吧!蒙娜麗莎》做文本分析。

 

貳.  柯尼斯伯格之普遍評價

E.L.柯尼斯柏格,一九三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在賓夕法尼亞洲的一個小鎮長大。從小喜愛閱讀,但上學時卻選擇了主修化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化學教師,後來她發覺自己感興趣的是寫作與繪畫,所以嘗試創作同時,也自己畫插圖。她的作品結構細膩,富有邏輯性和幽默感,處女作《小巫婆求仙記》(Jennifer, Hecate, Macbeth, William Mokinley, and Me, Eilzabetn)獲一九六八年紐伯瑞銀牌獎;第二本作品《天使雕像》(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摘下當年度金牌獎;在美國,獲得多屆紐伯瑞獎作家,不在少數,柯尼斯柏格是唯一同年獲獎的重要作家。

一九九六年,柯尼斯柏格又以《The View from Saturday》奪下紐伯瑞金牌獎,同時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廣受好評的《沉默到頂》(Silent to the Bone),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青少年讀物、美國圖書館雜誌年度最佳圖書和書單雜誌編輯推薦最佳選書。

柯尼斯柏格七十四歲推出《沉默到頂》的姊弟書《史庫樂街19號》,獲SSLI國際學校圖書館學會銀牌獎,入選來自ALA兒童圖書館協會、學校圖書館雜誌、Kirkus年度編輯選書、出版人週刊、華盛頓郵報等不同編輯視角共同推薦的年度好書,證明她有一顆永恆的童心,永遠在探觸青春邊界。

究竟,台灣各界又是如何看待這位在美國極受敬重的少年小說作家呢?我們從網路、採訪雙向進行研究:

一.  網路觀點(註1

由於EL‧柯尼斯伯格是一位化學老師,因此她的作品總是精密準確,且充滿邏輯感的敘述,和幽默十足的對白。柯尼斯伯格筆下的主角,儘管個個都是青少年,但是,所顯現出的個性卻不全然是一顆顆青澀的果子,相反的,他們個個思想縝密且辯才無礙,無疑就是個小大人。就小說人物刻畫來說,幾乎每個角色都可以自成一篇小說;而當故事提到小配角的生活故事時,都十分自然,毫無造作之感,這一切皆是拜柯尼斯伯格理性頭腦之賜。

年過古稀,但是,她的作品現代化十足,其中不乏有許多關於電腦、駭客的敘述,例如在《沉默到頂》書中,瑪格利特侵入醫院電腦種種事蹟,均讓人不禁要讚嘆這位老作家,柯尼斯伯格這種勇於追求新知已達文學的完美,使我們再徜徉於字裡行間時,更有一種新的感動。

二.  社會觀察

青少年文學有如開啟成人文學的一把鑰匙,但是,台灣青少年忽略這段醞釀過程,強行進入成人文學的世界,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今天這種情況?

我們訪問過無數社會人士(註2對於柯尼斯伯格的觀點,但調查結果卻適得其反,沒有人對柯尼斯伯格有太多的印象,我們發覺台灣大多忽略了少年文學的重要性,縱使柯尼斯伯格已頗負盛名,顯現台灣人的價值觀需要稍作調整,不能一味的注重成績而已,對於人際方面的觀察和對於生命該更投入多些熱情都應該作更多的努力。

三.  創作坊教職團體意見(註3

現在的幼童閱讀書籍多半是由繪本開始,接下來便直接進入成人文學的世界,中間往往缺少具銜接性的少年文學,而柯尼斯伯格出版的第一本書便得到美國少年文學小說的重要獎項,甚至到了高齡七十歲的年紀時又再次獲獎,也代表作者對少年文學的重要性。

每一本書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事件發生,複雜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不同的角度表現出每一個人都必經的過程——人與人之間彼此的互動,和人際關係之間了解的差異性和困難度。另一方面,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們學習寬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必定會產生摩擦,而除了互相了解外,退一步也是重要的學習目標,這可以使我們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並且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種種故事中的經驗都能使我們從中學習,這些便是柯尼斯伯格如此吸引我們的原因。

柯尼斯伯格擁有孩子的好奇和成人細膩的心思,許多作品都是由她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體驗中發現的,許多的想法也是自己的投射,總是對未來抱有希望,也漸漸的影響讀者和作者一般充滿青春的活力和寬闊的視野。

四.    組員報告

1.黃皓偉:文學的魔術師      

一開始我看到這位作者的種種優秀得獎記錄,還不以為意,但看完這四本作品後,我發覺她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

對我而言,作者所寫的語氣、態度,就如同自己平常說的、心裡想到的一模一樣,而她的用字簡單,感情卻很豐富,連小細節都刻畫的如此清楚深入,讓人難以抗拒她的作品。她對青少年心理的了解,也是如此清楚,彷彿我們所想的都逃不過作者的眼睛,真是不可思議,而我發覺作者在書中彷彿也都在鼓勵著青少年,希望我們追求夢想、勇於表現、坦承面對,並也替更多的大眾設想與付出。

2.黃啟維:在平凡中創造出神奇  

當我第一次聽到柯尼斯柏格這個名字時,我以為這位作家是男生,但她卻是女生,這令我十分震驚。但這位看似平凡的作家,卻擁有極大的魔力--化平凡為神奇。

    看完她在臺灣有翻譯的書籍後,我對她十分敬佩,她總能在看似平凡的東西下面,隱含了許多的意義,而且她年近七十,卻可以將孩子內心深處的感受訴說的十分徹底,想必她一定保有自己的赤子之心吧!   我還發現作者喜歡把自己當成參與者來看整個故事,不一定是主角,卻和故事有一定的關連,在事件中扮演重要關鍵的角色。而在她的著作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微笑吧!蒙娜麗莎》,因為我認為它十分貼近人生與現實。其書中人物的互補性,也使我產生許多想法。  

3.徐揚彬:擁有青少年的心   

    柯尼斯伯格善於利用青少年的眼光,把每一本書的細節描寫的清清楚楚,主角與配角的個性截然不同,但平時的感情卻緊密契合。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危機中會互相幫助和照顧,讓我們在閱讀後,更會對照現實生活,產生許多感觸。

4.張彥安:一位好導演!?

柯尼斯柏格這位在美國早已極負盛名的作家,在台灣,卻有不少人對她感到陌生,不過,這也使得我在表達自己對柯尼斯柏格的看法時,能以真正屬於自己眼光來道出一切。

a.    不圓滿的結局

我們以往所閱讀的兒童繪本和小說,結局不外乎就是「永遠幸福快樂」,像是一個渾圓的球,沒有缺陷。柯尼斯柏格的小說卻不完全相同,雖然有時結局有些微的缺陷會讓習慣於每滿結局的我們彷彿挨了一記悶棍,這卻更貼近現實生活,能讓我們在徜徉於字裡行間時,檢視自己的生活態度。

b.    「普通青少年」主角

在許多兒童、青少年小說之中,許多作者往往過於描寫主角的光明面,而忽略了其內心的黑暗面,但是,柯尼斯柏格卻不同,她不但將光明面描寫得淋漓盡致,黑暗面也刻畫得恰當好處,有別於以往「聖人」般的主角,柯尼斯柏格小說中更貼近於一般青少年心靈的主角,反而更能讓我們產生共鳴。小說有如一個個精采的人生,而人生彷彿是一齣齣的好戲,柯尼斯柏格及貼近真實人生得小說,和栩栩如生的角色刻畫,使我們不禁將「好導演」和柯尼斯柏格畫上等號。

參.     成長與蛻變

我們分別從柯尼斯柏格的四本華文譯本中,擇定主要角色,透過角色分析,檢視青少年的成長與蛻變。

一.    《沉默到頂》的布藍威‧藍波斯卡

1.生命初體驗

在青少年階段中,對於「性」總是特別的好奇、敏感,並渴望也認為自己可以進入了成人階段,布藍威也不例外,對於家中「互惠生」-—薇薇安有意無意的誘惑,產生一種瘋狂的迷戀,最後在薇薇安刻意不閉門沐浴又請布藍威拿肥皂的情況下,發生了一件「很大人的事」……

2.掙扎與沉默:

布藍威的妹妹妮奇,因為薇薇安的照顧不當而造成妮奇腦震盪而昏迷,雖然布藍威目擊整個過程,但他選擇沉默。布藍威的沉默是因為驚嚇?羞愧?對薇薇安還存在著迷戀?對妮奇受傷的一種贖罪心理?還是只是一種追查真相的手段?布藍威沉默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不得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布藍威的沉默,儘管本亦可能是消極的,不過,卻帶來了積極的希望和破案的曙光。

3.接受與釐清

布藍威的好朋友康諾,不斷用任何方式使布藍威說話,他們的默契以不用言語的方式,從布藍威對字卡的反應找尋線索,最後布藍威終於說話了,並對康諾坦承一切事情的真相。布藍威害怕他一開口就會被追問下去,也害怕他和薇薇安之間的秘密被發現,他不想受到眾人懷疑的目光,更對自己感到羞恥,所以選擇沉默,讓康諾發現事情的真相,並為自己擺脫外界的質疑,也對薇薇安提出控訴。

在說與沉默中掙扎,布藍威知道逃避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大家都明白了他過去的行為,但對布藍威來說,這也是一次的學習,當他卸下心理的負擔,願意接受協助時,布藍威已經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挑戰。

二.    《天使雕像》的克勞蒂雅‧金凱德

1.  不滿

身為家中老大的克勞蒂雅,自然責任比其他三位弟弟大,也因此受了一大堆不平等的待遇,克勞蒂雅不喜歡不舒服的生活,甚至不能忍受野餐時的髒亂和不方便,但因為她是女生,所以打掃、清理之類的工作都由他包辦。

2.  決定

當她決定逃離這個不平等的家逃到另一個舒適又不易被發現的地方時,克勞蒂雅打算全力以赴,然而,習慣很容易影響一個人,因此,放棄零食和一些舊有的習慣是克勞蒂雅為了遠大的目標預先做的改變,她知道要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過不一樣的生活,就要有所改變。

3.  團隊

克勞蒂雅找了傑米加入,在家中一向一個人的克勞蒂雅漸漸了解這趟旅程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便將傑米視為一體,為了達成夢想,要求彼此信任。旅途的開始一定會不適應,兩人都無法避免一些小衝突,但當傑米和克勞蒂雅鬥嘴或他們遇到困難要做抉擇時,克勞蒂雅總是能試著讓自己冷靜,不能一開始就宣告失敗,作為一個領導人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帶領團隊,慢慢的,他們不在是個體,成為一個真正的團隊。

4.  冒險與發現

住進博物館後,為了怕行蹤被發現,謹慎的克勞蒂雅仔細觀察博物館內作息,確定安全後,他們決定在離家出走的過程中要有所學習、收穫,每天固定參觀不同的展示聽,克勞蒂亞在其中一作雕像面前停下腳步,一座雙手交叉、模樣十分聖潔的天使雕像,她愈來愈好奇,除了這雕像散發出的吸引力外,雕像本身的作者也仍然是個謎,克勞蒂雅蒂一次有這種想馬上了解的渴望,便學習尋找、研究,哪裡都不放過,即使是第一次重大發現讓她幻想英雄式的回到家鄉最終卻落空,她仍鍥而不捨。

5.  突破與成長:

當傑米宣布他們團隊破產時,克勞蒂雅仍不放棄,因為她想發現那個秘密,便下了最後也最大的賭注,終於她找到了這座雕像的原捐贈人,也成功的破解這座雕像的謎。她完成了她離家出走最大的期望——她想要有所不一樣,而她也得到了那份不一樣:她想要回到家鄉後不在過著和以前一樣的生活,至少她的心靈已有所不一樣。沒有人能否定他們,他們已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我想這些就是克勞蒂雅最大的收穫。

三.   《史庫樂街19號》的瑪格列特‧露絲‧凱恩

三座界外藝術風格的塔,會使一個十二歲女孩出現什麼改變呢?

十二歲那年的暑假,對瑪格列特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分水嶺,她從一個凡事以沉默表示自己不滿的女孩,趨向一個懂得為自己發聲的小大人……

1.    我寧可不!

瑪格列特.露絲.凱恩,由於父母的忙碌,兩位疼愛她的舅公反常的不歡迎她,負氣之下參加得夏令營,然而,在夏令營中,卻遭到同寢室女孩的「霸凌」,在這種情況下,瑪格列特選擇以「不合作」、和「『我寧可不!』」面對所有活動與課程,但是,這似乎讓情況愈來愈不利於她,甚至被營區主任形容為具有「被動攻擊型人格」,最後,被舅公「拯救」回到史庫樂街十九號。或許瑪格列特早已算準舅公一定會來接她離開,不過,若舅公鐵了心要他留在夏令營,瑪格列特該繼續以「『我寧可不!』」面對營內一切課程嗎?

2.    不再沉默:

回到史庫樂街十九號後,原來兩位舅公不歡迎瑪格列特是因為,他們用其一生心血所建造的三塔將被拆除,為了阻止這項拆除行動,這一次,瑪格列特不再沉默了,她率領母親童年時期的好友,上演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戲碼,合適政府爭奪三塔的去留。不過,到底是什麼造就瑪格列特的轉變?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對三塔的熱愛,與回報舅公對她的付出,也正因為這幾項因素,使瑪格列特不再沉默,並產生勇氣為自己發聲。

十二歲那年的夏天,瑪格列特.露絲.凱恩歷經的兩次在她生命中均佔有一席之地的抗爭,儘管兩次所使用的方法大相逕庭,但是,不可否認的,經過「三塔之爭」,瑪格列特蛻變為一個成熟、勇敢的小大人。

四.  《微笑吧!蒙那麗莎》的沙萊

沙萊是一個街頭的小扒手,他很懂得適應,且在街頭中靠著迷信和他的滑頭與狡猾生存。在他接觸了達文西,成為他的親信後,沙萊的不正經和察顏觀色的能力更幫了不忙,並迅速融入達文西的世界。

達文西選擇沙萊的理由是因為他没有天分,而且機靈不嚴肅,談笑中還帶點瘋顚,但我們認為也因為如此,達文西所缺少的恰好由沙萊填補,他們都從對方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沙萊從不負責任,不付出,竊取別人東西,變成懂得替人著想,懂得付出,懂得思考和善加利用自己的長處。他最大的成長在他自己可能没注意的情況下,挑起了些責任,我們想這大概和他和達文西之間的互動有關吧!他為他的妹妹拿了些她會需要的東西;他了解碧翠絲,也喜歡她,為她賣力笑、用心傾聽,用以逗碧翠絲開心,並希望能使她歡笑,進而幫助她找回以往那種發自自己內心的快樂和感染力;他也幫助達文西在畫作裡展現狂野的元素,在達文西遭受打擊時,他也利用自己詼諧逗趣的話(他知道這是他最擅長的)為達文西打氣……。這種種都是以前的沙萊不會做的。

最終,他看到商人的第二任妻子,並扮演了達文西和《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媒介,因為他深知只有達文西,才能捕捉碧翠斯的那種神韻和眼神,沙萊知道這是最佳詮釋碧翠斯的方法,唯有這樣,那個美得深邃的女人——碧翠絲才能永垂不朽,人們才會發掘她的美好,這就是沙萊對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人所給予的回報。

沙萊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成長、蛻變。以前的小扒手沙萊,已經羽化成現在懂得為別人著想的沙萊了。

肆.     《微笑吧!蒙娜麗莎》文本分析

柯尼斯柏格的四本華文譯本,提供四種不同的閱讀歷程,卻指向共同的學習終點站----青少年的成長與蛻變。其中,《微笑吧!蒙娜麗莎》一書,多層次的角色塑造,充滿內心的掙扎,最能顯現柯尼斯柏格的寫作風格,也最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們又深入不同角色,探索其間相互關係,並且深刻剝露主角碧翠絲的內心世界。

一.    角色分析

1.  沙萊一個來自貧窮人家的小孩,他毫無創造力、藝術天份,但他思考周旋,機伶,毫無保留自己最原始的感受,並常帶給眾人歡笑。他相信自己有與其他學徒不同特質,就是對李奧納多忠誠,也是唯一了解李奧納多心情的人。

2.  李奧納多:一位多元化的天才,在各面都表現出傑出的作品,他喜好受人尊崇的感覺,也對藝術十分的講究,但他卻只相信自己,不願將自己的才能精華完全教授給自己的學徒。他擁有大量的構想,而唯一的敵人是時間,無奈沒有辦法完成所有作品。李奧納多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tang&aid=214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