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FP三三讀書會心得-一切在我
2009/07/18 16:56:19瀏覽698|回應0|推薦1
上周三(7/15),CFP三三讀書會讀了一本好書-(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 QBQ),在台灣-稱為“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書的內容在談〝做個有擔當的人〞,並透過問自已對的問題,來達到這個目的!這本書非常有意思,所有與會的CFP們都發表了精辟的看法,讓每位同學都獲益良多!
而在隔一天收到的商業周刊,金惟純先生的文章中,我又看到了類似的言論!我認為,這些言論與理財規劃有著極大的關系,而這像徵著理財規劃的核心理念正和這個時代現下的趨勢不謀而合,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先說說金惟純先生的文章,金先生在最近一兩年,就台灣社會的現況提出了很多很精辟的論點,上周的領袖特質,本周則以日本當代最有名的企業家稻盛和夫先生的論點為主軸!
稻盛和夫先生把「人生幸福」與「企業成功」視為一體的兩面,並認為企業因為沒有達到對「人」的深層理解而最終導至不成功或失敗!
我在進入了第三方理財顧問公司之後,漸漸的發現,人們在尋求理財師協助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真的「只」希望理財師能給他一些處理金錢的建議,其實他們在這個〝金錢處理〞的需求背後,有許多的心理層面的需求!然而,大多數的人不會隨便找個人就談自已的心事,是吧!尤其是東方人,在文化背景的差異之下,顯得保守得多,更不可能告訴我們,他心中真正在乎的問題!
做為一個顧問,我們如果不能在客戶跟我們互動的短短一個小時內,讓客戶說出他心中的關注事項,我們當然得不到客戶!因為我們得不到客戶,客戶當然會以績效做為評估我們的基准,因為客戶沒有其他的方法來與我們互動!
如何暸解客戶的「心」?如何「深層理解」我們的客戶?曾經,有一個客戶來求我的諮詢,我看著她填寫的資料(我要求客戶填寫的表格),問她一些問題,她說:「這張表格上的資料大多是不正確的!」我回答:「我想也是!」她就開始向我描述她與先生之間的關系。
她說了四、五句之後,我確認她與我預先想過的幾種狀況的其中一種差不多,我說:「待會兒說的時候,不可以哭哦!」她笑了!

在文章中,稻盛和夫先生的幾句語錄很值得做為理財師(理財顧問)的我們深思,希望可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陸續來探討。以下是文章的全文,請各位參考!

企業與人生

撰文者:金惟純
上周談到耶穌會的領導學,強調領袖的特質在於自覺、才智、愛心和豪氣,如此育成的領袖支撐耶穌會歷四百餘年而不衰。事實上,這四項特質,不僅是傳教士、企業家的成功要件,更是人生幸福所不可或缺。

把「人生幸福」和「企業成功」視為一體兩面,最知名的東方企業家,當非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莫屬。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唯一仍在世者,他所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公司、KDDI)都排名全球五百大之列,算是世界紀錄保持者。

稻盛和夫主要著作有七本,談的全是「人生哲學」和「經營哲學」的不二法門。他認為企業的終極問題,最後還是回到「人」的問題上,很多企業家不能成功、或成功之後又失敗,都是因為沒有達到對人的深層理解。他的知名語錄有:

●要經營好企業,必須豐富自己的心靈。

●我的成就,全部來自我的「哲學」。

●最偉大的技巧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

●工作可使心靈滿足;透過工作,可以發現人生新的意義。

●今天,我仍然相信人生可以如我們想像得那麼美好。

●能否成功,最終要看我們深層意識裡的欲望是否單純。

●我們公司的經營理念,就是提供給所有員工物質和心靈成長的機會,並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促進社會和全人類的進步。

●只要你不放棄,就不算失敗。

●企業的成功之道,就在於制定一套放諸四海皆准的道德標准,並為大家帶來快樂。

很像說教或布道罷。如果你認真讀他的著作,就會知道他說的每句話,都是他真心相信、認真實踐、並且獲得驗證的,他是位不折不扣的「人生實業家」。

耶穌會的「自覺」、稻盛和夫的「內省」,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世界上最偉大的組織和創世界紀錄的企業家,都在告訴你:問題的答案不在別處,就在你心中;工作和人生不是兩件事,其實只有一件事。而大部分與成功和快樂絕緣的人,卻都認為工作和人生是兩件不相干的事,發生的問題都在別處,不在自己。這就是一切差別之所在。

稻盛和夫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原先也非常不理想,他想辭職,卻迫於家計負擔而留下。只好「決定改變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也就是自我。我決定轉變工作態度,尋找工作樂趣……,致力於研究,後來終於有了驚人的成果。」他後來回想,假如當初他起步時工作優渥安穩,也許就沒有日後的成就。

關鍵字,當然是「改變自我」,它不僅是企業成功之道,同時也是人生幸福之道。做到了,你可以兩者皆有;做不到,必然兩頭都落空。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eogiga&aid=3144742